5、兄弟之際,宜相與盡誠(1 / 1)

原文

然兄弟之際,宜相與盡誠,若徒事形跡,則外雖友愛而內實乖離矣。

——司馬光《家範》

白話

兄弟之間,就應該坦誠相待,如果光是講究些虛偽的禮儀,就會外表看上去團結友愛,實際上卻是相互背離。

家訓史話

後魏高涼王孤,是平文皇帝的第四個兒子,他多才多藝,有誌氣,有謀略。烈帝元年,國家發生內亂,昭成到後趙當了人質。烈帝臨死的時候,遺詔迎立昭成為帝。烈帝死後,群臣都認為皇帝剛剛駕崩,迎立昭成不一定能成功,應該擁立新君。昭成的弟弟屈,剛猛多變,卻不像孤那樣寬和柔順。於是朝中大人梁蓋等殺死屈,一起擁立孤為帝。孤不同意即位,親自到鄴地去迎接哥哥昭成回來即皇帝位,他願意在那裏留下當作人質。當時關押昭成的石季龍被孤的大義感動,就答應了他的要求。昭成即皇帝位後,就分給孤一半江山。

古訓今鑒

曆史上因為皇位二誅殺親兄弟的事情數不勝數,然而孤竟能放下唾手可得的江山,遵照父親的遺囑,擁立還在做人質的兄弟昭成回城當皇帝,這樣的事例恐怕在幾千年的大曆史都如鳳毛麟角。人都說兄弟如手足,可是手足並不是說的,親如手足就應該對手足坦誠相對,就像對自己的手和腳一樣愛惜,互相信任幫助。但是兄弟畢竟不是手和腳,所以還要注意不要對兄弟呼來換取,互相尊敬,互相幫助,以誠相待。這才是兄弟之間應該有的情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