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山西宅院與徽州民居(3 / 3)

嶺南多雨濕潤,森林茂密,取材容易,所以徽州民居的宅院,多呈密閉圍合型結構,選材多取木質,屋麵、樓層、簷架、儀門都是梁柱承托的木材構架,起隔斷作用的牆壁也大都是雕花的木板隔扇。因此,徽派民居的木雕工藝更發達,磚雕通常隻是配角,而石雕則主要用於牌坊和祠堂。徽派建築不論是倒“凹”字型、“回”字型,還是“H”型,還是“日”字型、“目”字型,所有的屋麵都是木材構建,並且用木門窗隔斷成一個個空間。如通常見的大門和中門,兩者相間隻有一米寬窄,中門平時大多不開,家人出入由兩邊的耳門進出,這大門、中門、耳門,從上到下都是由長短粗細不等的木料構建,且不用鐵釘,隻有榫卯。在皖派民居建築的門臉上,很少看到磚瓦的構件,山西房屋的門麵上,通常隻有門和窗的部分用木材構造,其餘部分則用磚石築,因此在外觀氣勢上比較的話,山西宅院更勝一籌。

皖派民居建築中,臨街臨巷的牆在轉彎的地方大多不建成直角,像削去了直角一般,當地人稱這樣的構建方式是江南人取其“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忍大事化小”、“世事讓三分天寬地闊,心田存一點子種孫耕”等等深刻的處世哲學,告誡宅中人遇事要學會忍讓,學會吃虧,否則的話,小不忍則亂大謀。幾乎所有的南派屋牆都可以看到這種被削掉直角的牆壁。事實上,這與江南地狹人稠的環境因素關係最大,富家豪門修建住宅,不願意讓頻繁出入的車馬對自己的宅牆造成破壞,轉彎的地方將直角削去一些,成為一個梯形平麵,既適應了人稠路窄的道路要求,也能保護自家的建築長治久安。而在山西的宅院建築中,這種被削掉角的牆麵寥寥無幾,在筆者看過的幾十處老院子中,記得隻是在沁水的柳氏堡寨和陽城的砥洎城裏,見到過被削去直角的院牆。山西的宅院,大多建在鄉間,空間寬闊,人跡稀少,巷道相對比較寬敞,也就沒有削去牆角的必要。

建築風格

從曆史上考察,宋金南北對峙開始以後,南方與北方的文化差異逐漸形成,元、明、清六七百年中,江南地區保存沿循著宋代遺風,出現了一大批園林式的民居建築和諸多樸素自然的水鄉聚落點;而在北方,則充分發展了表現尊卑、主次、內外、血緣等傳統文化的民居建築。然而,規避塵囂,陶冶性情,追逐舒適華麗,則是南北方建築的共同之處。

木構梁柱、坯磚花牆、頂脊瓦飾以及風水學中的陰陽、五行、八卦、元氣理論,連同脊飾、雕刻、年畫、門雕、窗花、匾額題字,都飽含著對家道平安、子孫發達、萬世興旺的理想祝福。清代一位叫宣鼎的人,在他的《夜雨秋燈錄·十八鶴來堂》中,記錄了一段非常有意思的文字。高郵的大戶人家夏翁,在建宅上梁的那一日裏,“他衣冠端正向喜神所在方向揖拜,許多親戚朋友穿著吉慶禮服環立侍候”,突然,雲際間飛出一群仙鶴,數數有十八隻,所以取堂名為“十八鶴來堂”;在鹽城,有一富戶下葬之時,突然有五鹿前來,於是就將家裏的前廳取名為“五鹿至堂”。書中的故事告訴我們,不同地域的民居建築風俗與信仰有些是共同的,許多文化方麵的影響也是相通的。不過從建築風格和屋舍的格局方麵,又有許多不同的地方。

皖派建築中,田園風格最為突出。自南宋經元至明初的300多年,是徽州社會、經濟、文化由開發、穩步發展到逐漸繁榮的時期,村落形態由防禦型向田園型過渡。餘秋雨筆下的江南民居,是這樣一番景象:“……傍河而築的民居,民居樓板下就是水,石階的埠頭從樓板下就一級級伸出來,女人正在埠頭上浣洗,而離她們隻有幾尺遠的烏篷船上正升起一縷縷白白的炊煙……”他這裏描述的小橋流水人家隻是江南普通的居民生活,而不是我們要比較的昔日那些江南大戶的屋宇和天井,然而,趨向園林式建築則是江南民居的共同特征。

通過對歙縣、黟縣幾處已成規模的民居的實地考察,對江南一帶民居建築的田園風格深信不疑。在民風民俗上,這一時期崇尚自然、樸實的淳美,受儒家、道家思想學說影響加深。江南人由單一的麵水而居發展到了逐水而居,歙縣的唐模村,黟縣的宏村,夾溪築屋,幽深曲折,街貫巷連,民居景觀與村落自然景觀自然融合。漁樵耕讀,安居樂業,共同構築了田園牧歌情調的村落景觀。在一些獨門獨戶的園子裏,大肆張顯主人重山水田園風格的特色。由徽商建造的大型住宅群,整園雕梁畫棟,滿室楹聯字畫,山石魚池,庭花階柳,構思巧妙,極盡奢華。清代《歙事閑談》載:“鄉村如星列棋布,凡五裏十裏,遙望粉牆矗矗,鴛瓦鱗鱗,棹楔崢嶸,鴟吻聳拔,宛如城郭,殊足觀也。”田園風格在皖派建築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從色彩上看,皖派建築色彩明亮,清一色的白牆灰瓦,與碧水交相輝映,幽靜雅適,美不勝收。山西宅院通常為磚瓦本色,也有的是石頭所砌的石頭紅或是類似的顏色,這也是由於北方風沙大、雨水少的自然條件所致。所以皖派民居建築更顯婉約清麗,山西宅院建築則顯凝重厚實,可以說,是地理環境、氣候因素以及人文氣氛決定了南北建築的不同風格。

由於地理環境、氣候條件所限製,可以說山西宅院很少有江南水鄉那般玲瓏之作,但是為了彌補自然條件造成的缺憾,山西宅院的配飾上將青山碧水、吉祥花卉精心刻畫在梁柱門坊之間,並且在選址的時候盡可能找尋背山麵水的風水吉地,因地製宜建成花園、廊榭、精舍,營造一個可以追隨風雅、能夠吟詩作賦的小環境。皖派民居都有抱廈,或者是在房屋前麵加出簷門廊,或者是後麵毗連一些小房子。其他的細部構件,徽派民居建築與山西宅院也有較大差別,如照壁與軟門,南派門第華麗,北派沉穩厚重;皖派滴水大多為帶沿翻翹的貓頭滴水,院牆為防火性能較強的馬頭牆,等等。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