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高屋峻宇藏珍品(1 / 2)

由於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做後盾,並且有一定的文化素養做支撐,老宅院裏不乏一些對古董文物的喜好者。據民國《榆次縣誌》載:榆次聶店村王家的11代傳人王文州,10歲時喪父,成年後酷嗜古物,所居之處寶物琳琅,又好覓求儒家經書和佛經,與文人學者廣泛交往,被時人視為開明紳商。每年一度的五月城隍廟會,王文州必去古玩市場淘寶,多年下來,所積甚豐,收藏了不少珍貴的名人字畫。這位嗜好古玩的人,卒於光緒三十二年(1906),享年51歲。

除了那些幾百年的名人書法和豪華精美實用的明清桌椅之外,在這些老宅子裏,還有一些與宮廷用品可以媲美的珍品,有的甚至是孤本。其精美的製作和造型,令人愛不釋手。

清末民初時,曹家有兩位極喜收藏的人,一位是曹克讓,一位是曹師肅,正是因為家族中有喜歡古董收藏者,當年的寶物才得以流傳下來。20世紀二三十年代,曹家的寶貝有12件,其中的玉白菜、金火車頭鍾最有名氣。玉白菜,由一塊完整的翡翠玉雕成,大小形狀與實物等同,白碧相間,晶瑩鮮亮,當白則白,當綠則綠。玉白菜上雕著一個會發聲的蟈蟈,能準確預報天氣的變化情況。天晴時,蟈蟈出來,在白菜葉上落腳;陰天或雨天,便藏進白菜的菜心當中。這一寶物,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日軍侵華時期丟失,下落不明。湊巧的是,1996年8月26日至29日,筆者去揚州參加一個海峽兩岸族譜學術研討會,參加會議的有40多位海峽兩岸的專家學者,台灣學者15人,其中就有台北“故宮博物院”的研究員莊吉發先生。在參觀一處古墓時,莊先生興致勃勃地講述起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精品,其中提到的一件就是玉白菜。他十分形象地描述了玉白菜的大小和式樣。此前我沒有去過太穀的三多堂,也不知道三多堂曾經擁有這樣的寶貝,但對莊先生提到的玉白菜我卻是上心的。1999年的某一天,與家人同去太穀三多堂,聽著導遊小姐講述玉白菜的神奇故事,想起當年莊先生的描述,我還是沒法斷定,台北“故宮博物院”的玉白菜與曹家大院的失物可是同一件珍玩?

金火車頭鍾是慈禧獎賞曹家的寶物,是曹家12寶中唯一完整保存下來的實物。此鍾由黃金、白金、烏金和水晶製成,重達42.25公斤。車頭上有一個大鬧鍾,每到整點時分,車頭頂上的白金鈴鐺自動報時。車頭的下部,安置著兩條烏金製作的1.5米長的軌道,上緊發條,火車頭就可以運行了。車頭上裝著一個汽缸,水注入汽缸後,開動的小火車頭便開始冒氣,非常逼真。

曹家收藏著《清明上河圖》的仿製品,是與明代畫家唐伯虎齊名的大畫家、有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稱的仇英所臨摹。畫卷長7.47米,上麵1643個人物,還有208頭家畜,整幅畫卷展示了宋朝國都開封汴河沿岸的市井生活和社會風貌。雖說是臨摹南宋畫家張擇端的作品,卻也是一次新的創作,這幅畫的風格、式樣與《清明上河圖》大致相當,上至王公貴族,下到平民百姓,街坊肆店,橋梁溪流,應有盡有。另外,曹家收藏的螺鈿鑲嵌大座鏡、翡翠羽毛鏡、大理石的“歲寒三友”座鏡和許多明清木製家具,都是非常珍貴的古物。古人喜好收藏或製作鏡子,是取“靜”字的諧音,家中寧靜,吉祥康泰,家和萬事皆興。而與鏡子相匹配的物品,則是花瓶、瓷瓶,通常擺放的是“喜字鳳尾瓶”、“鳳戲牡丹瓶”、“將軍瓶”等等明清瓷器。放置這類既有裝飾作用又有使用價值的瓷瓶,取其“瓶”(諧音平)之吉利;如果在屋子裏再擺放上一座大鍾,隨著鍾擺的左右搖動,似乎就實踐了富貴之家追求“生活平靜,終生(鍾聲)平靜”的美好願望。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