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功名利祿與忠孝之道(2 / 2)

萬事孝為先,這是中國文化的重要內容,也是中國人根深蒂固的生活信條。《二十四孝》,集虞舜、漢文帝、曾參、閔損、仲由、董永、郯子、江革、陸績、唐夫人、吳孟、王祥、郭巨、楊香、朱壽昌、庚黔婁、老萊子、蔡順、黃香、薑詩、王褒、丁蘭、孟宗、黃庭堅等二十四位曆史人物的“孝行”傳說改編而成,充分滿足了封建社會統治者對民人百姓的行為要求。二十四孝行宣揚的有些觀念是十分陳腐的,但其中一些表現民間溫良恭儉讓的故事,卻非常有趣。如“臥冰求鯉”,說的是父母病了想吃魚,冬天黃河結冰,孝子脫了衣服光著身子臥在冰上,焐冰拾魚,孝敬父母。還有“郭巨埋兒”的故事,說的是漢代孝子郭巨,家裏窮得過不下去,無法供奉老母,郭巨與妻子商量,家貧不能養母,幼子又分母食,所以準備把三歲的兒子埋了。這種做法失去了人性,本身也很不道德。“及掘坑二尺,得黃金一釜,上雲: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活埋兒子時卻挖出了黃金,於是兒子沒有埋,郭巨一家也因上蒼賜金,生活美滿,可以說,這是扭曲人性的孝行。通過類似的故事,使不可能的事情通過故事成為可能,使人的願望得到虛擬的實現,這就是二十四孝的核心。在靈石王家宅院的牆基石上,就有幾組雕刻精美的孝行圖,其中取了“漢江革行傭供母”、“唐夫人乳姑奉親”這類的故事。

盡孝是手段,促進家業興盛、事業有成才是最終目的。光宗耀祖,煊赫門庭,是大家族中每一個人的奮鬥目標。在後人不懈努力的同時,往往還要抬出一位值得後人紀念的老祖鎮宅,為合族之人爭得麵子。靈石王家尊奉的祖先是王子喬。王子喬是何許人也?傳說是周靈王太子,名晉,封邑在喬地,即今河南武陟縣一帶,喜好吹笙,吹奏的曲子如同鳳凰在鳴,悅耳動聽。後來一位名叫浮丘的道士接他到嵩高山上隱居,一住30年。王室派了一名叫柏良的臣子,前往嵩高山,王子喬讓其轉告家人,七月七日在緱氏山頂等他。那一天,仙人果然駕白鶴而至,停在緱氏山巔,迎候他的人卻隻能遠遠望著他,卻無法與之接近。王子喬望著親友,頻頻揮手致意,一連數日方才離去。王子喬走後,人們在緱氏山下和嵩高山上建起了他的神位和祠堂。後人仰慕他的事跡,寫了不少詩賦。李白的《鳳笙歌》中寫道:“綠雲紫氣向函關,訪道因尋緱氏山,莫學吹笙王子晉,一遇浮丘斷不還。”王家將王子喬尊為先祖,在房屋建築中多次將猴子以各種姿態雕塑其間,取王侯之意,且王子喬在緱氏山成仙得道,就更增加了王氏家人對封侯的熱望。這樣的設計在局外人眼裏不顯山不露水,庭院中人婦孺皆知。從祖先供奉,聯想到王家宅院一處題寫著“桂榮槐茂”匾的牌坊儀門,雕刻著出將(內獅)入相(外象)的瑞獸吉象石雕,對他們在房屋設計中的巧妙含蓄就會多幾分理解。在靈石王家高家崖王汝聰的居室,楹聯和柱礎間的一隻鷺鷥鳥、幾簇石荷花,印證唐代詩人“兩隻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的絕妙意境,這裏王家取其一路(鷺)連(蓮)科的美好寓意。靈石王家宅院凡有主人居住之處的台階,都做成書案造型的長條青石踏步,這也成為王家宅院的獨特景觀,意在激勵王家後人以詩書傳家,建功立業。王家人是很看重科考入仕的,這是因為王家的官大都是捐輸得來,與正途入仕畢竟不同。

封侯拜相,是時人共同的心願。晉城周村鎮的民居匾額也有稱凝瑞宅的。陽城潤城鎮民居石礎上有封侯掛印雕,襄汾丁村民居的拴馬樁上也是青石封侯雕。平遙票號世家侯王賓的二進式四合院,宅門外麵有高大的拴馬石和上馬石,拴馬石上雕刻著一群猴子,大猴背小猴,企求輩輩封侯,富貴永保。民間還有一說是猴子能降馬,所以刻拴馬石上最最合適。靈石王家院裏,更是把輩輩封侯的文章做得淋漓盡致,有聲有色。

沁水柳氏宅院的石獅,極有代表性,有單獅、雙獅,也有三獅,取清代高官太師太傅太保、少師少傅少保的吉意,象征著人類對高官厚祿的不懈追求和理想人生。柳氏堡寨裏的一個院落,築有一堵大影壁牆,上麵是如意紋飾六神獅,取繁花似錦、富貴永久之意,下麵飾物為一枝荷花,周飾竹、絲,立意是和和(荷)睦睦(竹與木同),一品青蓮,既有修身的要求,也有做人的目標。唐代劉禹錫的《陋室銘》有“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句,絲竹泛指聲色之娛,而此處絲、書,則取詩書不廢,禮儀傳家。在“天恩浩蕩”的匾額下,有一副楹聯讓人對柳氏家族重讀書、重修養的家規肅然起敬,上聯是“養成大度方為貴”,下聯是“學到癡愚便是賢”。生有涯,學無涯,這是聖人的教誨,也是生命的啟迪。

§§第四章 山西老宅院精粹采擷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