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木、磚、石三雕及文化內涵(2 / 3)

王家宅院一幅石刻《四逸圖》,表現了士大夫追求快樂健康的思想,薑太公渭水釣魚、諸葛亮躬耕南陽、嚴子陵退隱嚴瀨、陶淵明隱居桃花源等一類的曆史故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把打柴、釣魚、讀書、耕田視做人生最大樂事,也是中國士大夫逃避現實時的最佳生活方式。明代一位叫吳天泰的人,在其《示族子》中有這樣幾句話:“讀書求仕宦,運數杳莫測。不如事田漁,勤苦但食力。”清代著名畫家鄭燮的《臨終遺囑》:“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幹,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漢。”自食其力的生活方式對於一些曾經滄桑者或許是最好的選擇,最高的境界。所以在沁水的柳氏宅院中,也可以看到精雕細刻的魚樵耕讀圖,成為懸掛屋舍的裝飾構件。中國古代的士人,對賢人隱士曆來是寬容和讚美的態度,這也是“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儒家文化的一種延續。

上古時代,建築中花卉植物圖形還不多,周代開始用藤蔓作為建築之裝飾花樣,漢代雖曾有植物花紋裝飾,但飛動的植物花樣則始於六朝建築中。植物花草圖飾在古建築中比較常見,例如葡萄就象征著多子多福、人丁興旺,葡萄種子是漢朝大將張騫出使西域時帶回的,但還不能肯定說葡萄紋飾起自漢武帝,因為中國傳統繪畫藝術起自周秦,西域藝術隻是對漢族藝術進行點滴影響而已。另外有雍容華貴、國色天香的牡丹,四季長春、芳香濃鬱的桂花(桂與貴同音),“金聲玉韻,蕙心蘭質”的蘭花,壽祥德瑞、品質高潔的菊花,代表百年好合、百事如意的百合花,象征高尚節操、“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荷花。在特別重視教育的榆次車輞常家,祠堂院的南房窗框就是竹節造型,光大文人士大夫們提倡的君子要具備高風亮節。在靈石王家宅院,有一書房院,門框就是青石雕成的竹節門,取年年高、節節高、竹到青雲更虛心這類的褒意。這些吉祥花草,在山西宅院裝飾雕刻中,隨處可尋。靈石的王家大院,無論是整體布局還是細微構件,無不浸透著封建社會官僚士大夫的生活準則和行為規範,以及濃鬱的民間傳統風俗文化。從大院的三雕作品中,不難看出他們對生活中的追求品味和目標。

在山西宅院建築中,自然物的日月星辰、風雨雷電、雲水岩石,也是常見的紋飾雕刻。古人稱日月入懷,當生帝王貴子,日月入庭,想必也有日月映照、滿院生輝的吉祥,像王家宅院牆基石上有隱含“狀元及第、指日可待”的青石雕,有吳牛喘月雲圖,唐代詩人劉叉的《代牛言》曰:“渴飲潁川水,餓喘吳門月。黃金如可種,我力終不歇。”原來牛是主人驅使掙錢的,將吳牛喘月雕刻在房基石上,顯然是對發財致富的崇拜。水和雲與龍的關係也很特別,古有虎生風、雲從龍的說法,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的說教,所以水、雲紋飾也受到一定的重視。山嶽堅石,永久堅固,也有祈福的文化含義。

木雕大部分體現在居室的門窗上。窗戶是建築的眼睛,門是建築的冠帶,門、窗是主人家特別下功夫精雕細刻的房屋部件。在靈石王家的一處宅院裏,就將三間正窯上部中央的窗欞設計成打開的書卷,正麵視覺是書冊凹進去,從樓上看則書卷凸起來,匠心獨運,功夫恰到好處。在王家的另一處宅院裏,有一扇後窗設計成有書軸的打開的書,立意在於“開卷有益”。門的地位和意義不言自明。民間曆來有高門出貴子的說法,為了福蔭子孫,喬家宅院的宅門建得富麗堂皇,厚實高大,窯洞般厚重的宅門上端,石刻行書“古風”二字,筆力遒勁,功底不凡,蘊藏著喬氏一族經商做人的氣勢,標榜家人崇尚君子之德、古人之風的遠見卓識,喬家也被稱做“琅嬛福地”。相傳晉國張華遊神仙洞宮時,遇見一人,將其引至一處,大石中間,宮室嵯峨,別有天地,每室各陳奇書,張華觀其書,多漢代以前事,聞所未聞,追問地名,回答是“琅嬛福地”,張華出洞,大門自閉。對讀書人來說,豐富的藏書之地就是“琅嬛福地”,從此“琅嬛福地”成為人們理想居處的代名詞。喬家有一塊“福種琅嬛”匾,為晚清山西巡撫丁寶銓所贈。在巡撫大員的眼中,喬家寶物難以計數,其家族當年的富有和氣派由此可見一斑。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