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 衡州上元記(3 / 3)

〔32〕總角:未成年者紮在頭頂兩旁的發髻。《詩經·衛風·氓》:“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33〕有解後敘契闊者:有不期而遇在敘舊的。解後:即“邂逅”,不期而遇。契闊:久別。《詩經·邶風·擊鼓》:“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34〕倚:通“畸”,畸形。

〔35〕有正簪珥(zāněr)者:有的人正用手在整理自己的簪珥首飾。簪:古代用來固定發髻或連接冠發的針形首飾。珥:珠玉耳飾。

〔36〕有履閾(yù)者:有的人把腳踩在門檻上。閾:門檻。

〔37〕有倚屏者:有的人靠在影壁上。屏:影壁,對著門的小牆。

〔38〕有執燭跂(qí)惟恐墮者:有的人手握燭架怕摔掉下去。跂:這裏指固定的枝形燭架。

〔39〕席徹:宴席散去。徹:完,盡。

〔40〕杌(wù):即杌子,小矮凳。

〔41〕視婦女之數,多寡相當:小孩的人數和婦女的人數差不多。

〔42〕孩:嬰兒。

〔43〕趑趄(zījū):欲行又止、猶豫不前的樣子。

〔44〕儺(nuó):頭戴驅鬼麵具的舞者。

〔45〕俳(pái)優:古代以樂舞諧戲為業的藝人。

〔46〕頹(tuí)然:不在乎,恭順的樣子。

〔47〕偪(bī):因為人多而擁擠。

〔48〕豈弟(kǎitì)父母:平易近人的父母官。豈弟:和樂平易的樣子。《詩經·大雅·酌》:“豈弟君子,民之父母。”

〔49〕湮(yīn)鬱:堵塞阻滯。

〔50〕予避且謝:我避席表示自己的謝意。避:避席。古人席間表示對別人尊重、感謝時,則起立離開原位。

〔51〕日星明穊(jì):太陽明亮,星星稠密。比喻國運昌盛。穊:稠密。

〔52〕衡與賜焉:衡州得到了好處。與:受到。

〔53〕風流:風俗教化。

〔54〕湣(mǐn)然:憐憫哀傷的樣子。

〔55〕開慶、景定:宋理宗趙昀(yún)的兩個年號。開慶,僅1259一年;景定,1260—1264年。

〔56〕衡以中州:衡州地處南宋中部。

〔57〕猶草創綿雲爾:正處於革故鼎新的階段。草創:創新。綿(jué):保持。

〔58〕钜(jù):通“巨”,非常、極其。

〔59〕蕩析:動蕩離析。

〔60〕泰:驕縱。《論語·子罕》:“拜下,禮也,今拜乎上,泰也。”

〔61〕南方建德之國:宋屬火德,陰陽家認為火德在南方,所以說南方是建德之國。

〔62〕為親懷歸:為了照顧母親而一直想回到故鄉。作者《知贛州到任謝皇帝表》雲:“不遑將母,私切懷歸。”

〔63〕選表於朝有日矣:不久就選拔表薦於朝廷,即不久就要升擢的意思。

〔64〕相與嗟歎闊絕:我與宋侯都感歎盛世不常。闊絕:不常有。

〔65〕蹉跌(cuōdiē):消失。

〔66〕:延平:地名,今福建南平。

文章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第一、第二自然段,寫觀燈習俗與作者觀燈緣起;第二部分是整個第三自然段,作者有意模仿歐陽修《醉翁亭記》手法,極盡賦體鋪敘之能事,連用五十四個“者”字,最後用了三個排比句式,寫觀燈的各色人等,可謂窮形盡相,是文章最精彩的部分,非親身感受作不出來;剩下的兩段為第三部分,轉為議論,在今昔對比中,隱隱約約流露出作者對社稷命運的擔憂。此外,文章中對元宵燈節的描寫,還為我們今天研究宋代民俗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材料。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