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 衡州上元記(2 / 3)

〔1〕合樂:為了配合節日熱鬧氣氛而奏樂。

〔2〕宴憲若倉於庭:在公堂上宴請憲司和倉司。憲:憲司,宋官名,即諸路提點刑獄公事,掌察疑難未決案件,勸課農桑,考核官吏等事。倉:倉司,宋官名,主管常平倉的穀物收藏和分發等職。若:連詞,及。

〔3〕或累數舍竭蹶而至:有的好幾家人一道,風風火火趕來。竭蹶(jiéjué):力盡而跌跌撞撞。

〔4〕供張:備辦陳設各種器物。《後漢書·班固傳》:“乃盛禮樂供張,置乎雲龍之庭。”

〔5〕鹹淳十年:與文章開頭的“歲”同指1274年。

〔6〕吏部宋侯主是州:宋遇任該州知州。吏部宋侯,即宋遇,字安序。宋遇曾在吏部任職,故稱吏部宋侯。侯,古代士大夫之間的尊稱。

〔7〕予適忝陳臬事:我正好奉命來辦理刑事案件。忝(tiǒn):謙詞,有愧於。臬(niè)事:刑事案件。

〔8〕常平以王事詣長沙:司倉因為公事到長沙去了。常平:即上文說的司倉。王事:公事。

〔9〕會改除:(司倉)正好又是改授新職。除:任命。

〔10〕竟:動詞,從城南走到城東。

〔11〕(jíjí)如魚頭:密密麻麻,如同水中聚集的魚頭一樣。多而密的樣子。

〔12〕音吐:說話的聲音口吻。

〔13〕侑(yòu)者:勸人飲酒的人。

〔14〕執事幾不可曲折:連辦事人員行動都極不方便。曲折:來回行動。

〔15〕酒五行:酒過五巡。

〔16〕俎豆(zǔdòu):古代兩種祭祀時用的禮器。俎:盛牲畜祭品的容器。豆:食器,形似高腳盤。

〔17〕肅賓:向客人施禮,迎接客人。肅:揖拜施禮。《國語·晉語六》:“不敢當拜君命之辱,為使者故,敢三肅之。”

〔18〕次:坐次。

〔19〕雜襲:為“襲雜”的倒文,錯雜的意思。王褒《四子講德論》:“是以海內歡慕,莫不風馳雨集,襲雜並至,填庭溢闕。”

〔20〕男子冠以上:成年男子。冠(ɡuàn):古代男子二十歲時行加冠禮,表示成人。引去:退去。

〔21〕獻酬:飲酒時主賓互相勸酒。

〔22〕百戲之舞:各種各樣的歌舞、雜技表演。

〔23〕斕斑(lánbān):也作“斑斕”,色彩鮮明錯雜。

〔24〕或蒙倛倛(qi)焉:有的戴上猙獰醜惡的驅鬼麵具。蒙:戴上。倛,也叫“倛頭”,古代驅降疫鬼時用的麵具,形狀猙獰醜惡。《荀子·非相》:“仲尼之狀,麵如蒙倛。”

〔25〕俚(lǐ)野:粗鄙。

〔26〕傴僂(yǔlǚ):彎腰曲背。

〔27〕髽(zhuā)者:此處與上文“冠者”對言,是說有的人不戴帽子,隻把頭發束起來而已。髽:古人遇喪事時的一種發形,用麻束發。《左傳·襄公四年》:“國人逆喪者皆髽。”

〔28〕有盛塗澤者:此句與下句“有無飾者”對言,意思是有的人塗抹上濃厚的脂粉。塗:塗抹。

〔29〕有任在肩者:有的人讓小孩騎坐在自己的肩上。

〔30〕睡:坐著打瞌睡。歐陽修《秋聲賦》:“童子莫對,垂頭而睡。”

〔31〕有為兒弁髦(biǎnmāo)者:古代男子成年後,舉行冠禮,先用緇布之冠(黑布做的帽子),次加皮弁,後加爵弁。三加之後,即棄緇布之冠不用,並剃去垂發。這裏是說那些正在加緇布之冠的孩子,頭發散了,父母正在用緇布把他們的頭發束起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