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節 二月晦(1 / 1)

這首詩作於景炎二年(1277)二月最後一天。據《紀年錄》載:“景炎二年正月,北兵大入,汀關失守。”作者移軍漳州龍岩縣。二月,收複梅州(今廣東梅縣)。三月,作者至梅州,與母親兄弟相見。這首詩追憶去年今日從京口走脫的往事,表達了渴望早日報仇雪恨,結束戰亂,過上安寧日子的美好願望。晦:每月的最後一天。

元年二月晦,予從鎮江脫北難,險阻艱難。於今再見仲春下浣,追感墮淚,八句。

塞上明妃馬,江頭漁父船。新仇誰共雪?舊夢不堪圓!

遺恨常千古,浮生又一年!何時暮春者,還我浴沂天。

序言的意思是:景炎元年二月的最後一天,我從鎮江脫離元軍魔掌。現在又到了二月下旬,想起去年此時所經曆的艱難險阻,真叫人淚流滿麵,為此賦詩八句。元年:景炎元年也就是德祐二年(德祐二年三月改元)。再:第二次。仲春:二月,夏曆正月為孟春,二月為仲春,三月為季春。下浣:每月的下旬。浣:洗衣服。唐代製度,職官第十日給休沐假一天。故以上、中、下旬為上、中、下浣。八句:疑前有脫文。

塞上明妃馬,江頭漁父船——“塞上”句:據《後漢書·匈奴列傳》載:漢元帝時選良家女入宮。會匈奴單於入朝,求美人為王後。帝以昭君賜之。昭君戎服乘馬,抱一琵琶,出塞而去。明妃:即王嬙,又名王昭君。這句比喻自己出使元軍。“江頭”句:指德祐二年二月二十九日,作者從京口乘船走脫一事。前選作者《脫京口》組詩中《得船難》一詩對此事有記錄,可參看。這兩句是說:王昭君騎馬塞北去,我乘船逃離元軍的拘留。

新仇誰共雪?舊夢不堪圓——新仇:從景炎元年十一月起,福安行都陷,處州、南劍州、泉州也先後淪陷。景炎二年正月,汀州陷。“新仇”就是指這些宋廷喪師失地之事。舊夢:往日的計劃,理想。此處指實現中興的願望。堪:能夠,可以。李商隱《和友人戲贈》之二:“明珠可貫須為珮,白璧堪裁且作環。”圓:實現。這兩句是說:新添的仇恨我和誰去共同昭雪呢?以前的願望至今還未能實現。

遺恨常千古,浮生又一年——遺恨:即指上文所說新仇不能昭雪,長期以來的理想不能實現這些事。恨:遺憾。浮生:《莊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這兩句是說:多少事情給人留下千古遺憾;想想去年這時候,又虛度了一年。

何時暮春者,還我浴沂天——《論語·先進》:“暮春(三月)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水名,在山東南部),風乎舞雩(yú,舞雩為古代祭天祈雨的地方),詠而歸。”這是孔子的學生曾點自言自己的理想生活。作者這裏隱括這段話來表示自己對安寧、和平生活的向往。這兩句是說:什麼時候才能過上曾點理想中的太平生活呢?

這是一首五律近體詩。首聯兩句選擇了兩個具有代表性的曆史事件,概括說明了一年以來的艱難經曆。頷頸兩聯四句可以當作一個意思看,作者要說明的是一年以來,舊夢未圓,新仇又添,而自己隻能抱恨終生。最後兩句是作者滿懷仇恨的呼聲,與當年民族英雄嶽飛“還我山河”一樣,都是祖國受到外侮,國土淪陷時代的最強音。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