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國際象棋(1 / 3)

一、國際象棋簡介

國際象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搏鬥遊戲之一,和中國的圍棋、象棋和日本的將棋同享盛名。一般認為,在公元500年之前,在印度北部就有了這類遊戲。當時的棋子比起今日的國際象棋在著法上簡單得多,它們代表在古印度的步兵、武士、戰車和大象。在棋盤上,國王和他的維齊(即今天的後)統帥一切。據多數史學家認為,國際象棋從印度逐漸傳到中亞細亞、中國、波斯和歐洲。11世紀時盛行於君士坦丁堡,是拜占庭皇帝阿列克西斯?康姆涅紐斯很喜歡的一種消遣。

這種遊戲一傳到西方,有個別棋子的名稱和設計便與當時歐洲的封建製度中的社會階層掛上了鉤。王和兵當然沒有改變。大象在印度軍隊中是一種重型的力量,在西方則由主教替代,主教在當時中世紀教會中頗有權力,而大象在西方戰事中沒有人知道其威力無比。棋史學家列維在敘述第二次布匿戰爭中漢尼拔曾經在意大利本土上使用獸力作戰。印度棋盤上的武士,變成了馬,世人公認為是騎士製度的一個代表。古戰車變成城堡(德文"turn",西班牙文"torre",法文"tour",均為"城堡"的意思),英文中則為“rook”(城形棋子)。此字源出於波斯文"ruhk"(戰車的意思)或者是出於意大利文"rocco。"(城塔的意思)。最後,維齊轉而名為後,是中世紀宮廷的主要人物。

許多學國際象棋的人都以為,國際象棋起源於印度。這源於英國人威廉?瓊斯1790發表在《亞洲研究》上的“印度象棋”一文。西方學者大多讚成他的觀點。因為那時候的世界文化就是英國文化。

直到20世紀70年代以後情況才發生了變化。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博士在其所著《中國科學文化史》中明確提出,象棋是中國人的創造。他詳盡地分析了中國古代遊戲――六博與與天文、象術、數學的關係,他說:“隻有在中國,陰陽理論的盛行促使象棋雛形的產生,帶有天文性質的占卜術得以發明,繼而發展成帶有軍事含義的一種遊戲。”接著陸續有蘇聯學者發表文章,批駁印度起源說。1972年南斯拉夫曆史學家比吉夫的專著《象棋――宇宙的象征》斷定象棋首先出現在公元569年的中國(象戲),然後才逐漸傳播開來。

蘇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研究員切列夫考博士在1984年1月號的《蘇聯棋藝》上發表文章,根據他的研究,國際象棋起源於易經的思想:64格,對應八八、六十四卦,黑白對應陰陽。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見到專家學者的反駁文章。可以認為,切列夫考博士“國際象棋起源於易經思想”的觀點,在世界上已經站住了腳。

今天人們探討國際象棋的起源,是通過傳說、假說、考古和邏輯這四種方式,來作出各種各樣的結論。假說指明考古論證之方向,傳說補充考古邏輯之不足。畢竟國際象棋產生的年代太古老了,象最古老的曆史一樣,真實的再現要經過極為漫長的過程。不過,從整體方麵看,關於起源問題,有兩點得到世界的公認:1、國際象棋起源於亞洲,後來傳入歐洲。2、最初的規則是擲骰子來決定誰走棋。

此外,專家學者在起源邏輯上有幾點似乎已經達到共識:第一,國際象棋是人造物。本質上是模型。第二,國際象棋是人類思想、意識的物化。本質上是模擬。第三,現代國際象棋是古代棋不斷演變的結果。第四,演變的影響來自各個方麵(包括各種棋相互之間的影響)。第五,演變的模式是漸變和突變。第六,演變和連續性共存。第七,起源的研究應從國際象棋結構三要素――棋盤、棋子、棋規――入手。第八,對於國際象棋的起源、演變和定型來說,棋盤、棋子、棋規擔當不同的角色。第九,棋盤、棋子、棋規這三者未必是同時出現的。第十,沒有“最初的發明者”。對此可以這樣來解釋:在現實世界中,時間是不可逆的。因此,時間可以創造曆史,時間也可以消滅曆史。從這種邏輯出發,我們永遠不可能找到“最初的發明者”。隻好無奈地滿足於“社會的產物,智慧的結晶。”

在所有棋盤遊戲中,國際象棋是一種把戰略戰術和純技術融為一體的理想遊戲。和西洋雙陸相比,勝負決定於骰子一擲,誠然是不由自己作主;和國際跳棋相比,棋子的規模化控製了技術上的勝負。和國際象棋在思想性上、科學性上和深度上可以相比的隻有日本將棋和中國的圍棋、象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