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有效監督
在實行有限責任的情況下,公司股本投資者所擁有的股權實質上是一種“剩餘索取權”,即對那些沒有在企業契約中得到預先界定的剩餘的權利或權能所享有的權利。在企業契約已明確界定的權利或權能既定的前提下,企業生產經營越好,剩餘越多,這正是股本投資者會盡力實現對公司生產經營之有效監督的內在動因。當然,大多數經濟學家也認為公司的管理者也可獲得一定的剩餘索取權,即對公司資產及收入減去固定費用、雇員勞動報酬、債權人應得數額等之後的剩餘額的索取權。當企業資產及收入一定時,固定費用、工資及其他報酬、資產負債越小,則剩餘額越大。這正是股本投資者會盡力實現對公司生產經營之有效監督的內在動因。而無限責任的企業形態,風險和利益都集中於所有者身上,利益關係結構的焦點非常集中。由於必須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公司如何經營就形成資金連帶,必然要求出資者親曆親為。因此,在無限責任公司體製下,經營大權不可能旁落,所有權和經營權也不可能分離,也就注定了現代公司所謂的“治理結構”,不可能在無限責任製度下實現。
五、抑製機會主義行為
有限責任使得投資者能夠預先知道其投資的最大風險僅限於其出資的損失,這就給予投資者一種保障,可以使股東進行一定的投資組合,有效地分散投資以增加市場上的流通性。一旦引發責任事件,其負麵影響對於投資到那個公司的數額來說是很有限的,且不會擴展到所有的投資組合。假設在無限責任的條件下,這種好處將不複存在,一旦其中的一些股份卷入危機,投資者所有的財產將被套牢,投資者持有的股份越多,麵臨的風險也就越大。結果是一個謹慎的投資者可能僅僅隻持有一個公司的股份;許多消極的投資者可能放棄持有任何股份。同時,可替代性是股份得以流通的關鍵。在有限責任製度下,股份是可以互換的商品,可以在流通市場上以某種價格交易,而獨立於股東資格的財產證明書。但在無限責任製度下,股份是不可替換的,不能有一個市場價格,它們的價值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持有者個人的財產。因此,Blumberg,作為忠實倡導企業責任的專家,也不得不承認有限責任諸如通過潛在的股票持有者激勵投資,使資本市場更容易產生效率之類的有價值的功能。P。Blumberg,Limited Liability 573,p612-614.
六、有效率的資本市場
資本本身不能實現價值增值,隻有投放到再生產過程中才能實現物質財富的創造和資本量的增值,使其成為真正的資本。有限責任通過不暴露股東個人財產來避免股東因公司倒閉所冒的風險,實際上減少了股東監督經營者的刺激因素,降低了公司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的費用,有利於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盡管控製權已轉由經營者擁有,並且其追求利益的目標函數與所有者經常相背離,但這項製度已在現代公司中得到了確立與發展。有限責任製通過割斷法人財產與法人代表之間聯係的手段,量化了債務責任的數量,使“沒有所有權的經營權和沒有經營權的所有權”成為可能。這種產權製度強化了資本的實際支配和使用,而不是資本的歸屬,不僅使資本的社會化支配和非自主使用成為可能,也為更加充分有效地發揮資本的功能和作用提供了條件。這是社會進步的一種表現,也是推動社會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機製。“現代企業的成熟特點,就是管理上的有形之手取代市場中的無形之手的過程。管理協調帶來的節約要比通過增加生產或分配單位的規模而造成的節約多得多。”錢德勒:《看得見的手——美國企業的管理革命》,商務印書館1987年版,第570—578頁。需外在市場解決的問題,一旦轉化為通過公司內在市場解決,將大大降低交易成本。
七、優化資源配置
產權本身就是人們對各種資源擁有的權利。因而產權的設定、交易意味著各種資源的配置和重組。微觀上,對投資者責任的有限約束和對來自市場機製的約束,有助於促使企業形成合理的行為;宏觀上,在完善的市場經濟體製下,產權的合理流動有利於實現經濟結構的合理調整和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證券市場的形成與發展,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由於股東有限責任吸引的投資者數量增多,股權分散,加之投資風險的有限性,促使公司的股份可以自由轉讓,於是,以融通資本為主要功能的證券市場得以形成與發展。公司通過證券市場融通資本,促進了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