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場如同戰場,為了迎合消費者的胃口,為了花樣翻新,商家總是不斷地更新名詞和概念,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望。你看,房地產開發商在炒作完清水房之後,市場沸沸揚揚地又隆重推出了“湯耗子”,不斷地花樣翻新,炒概念,現在,又開始炒起了樓房的精裝修。
那麼“精裝修”的房屋到底好不好?精裝修好還是清水房好?
這使我想起一件事情:前年,我家新買了一套房子,有200多平方米,裝修之前請朋友幫助參謀參謀。朋友是一個搞房地產生意的,在朋友圈裏也算是一個很有名氣的人。我將自己的打算講了許多,他卻隻是笑,然後問我:“你說人是不穿衣服美,還是穿上棉襖棉褲美?”我說:“人體是上帝創造的最完美的藝術品,當然人的裸體是最美的了。”他就又是笑:“那人為什麼還要穿衣服?”“那是為了禦寒,為了遮羞。”他說:“那就對了,建築和人體是一樣的。其實建築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要不怎麼叫建築藝術呢?它不需要過多的修飾,過多的修飾就像給人穿上棉襖棉褲一樣,建築本身的美反而被掩蓋了。你看,這房子裏的柱子,框架以及牆麵、線條、棱角,它們相互交叉、輝映,就像人的裸體,多美?”
朋友的幾句話敲醒了夢中人。是啊,雅典的巴特農神廟如今隻剩下了巨大的花崗岩石柱支撐的一個框架,但是它卻依然放射出耀眼的燦爛的文明之光;北京的長城、羅馬的鬥獸場、埃及的金字塔、巴黎的艾菲爾鐵塔……哪一個建築是有額外雕飾的呢?
精裝修不過是房地產開發商為了多賺錢設下的一個圈套。房子裝修得越高檔,投入的資金越多,房子的藝術品味越少,實用功能越低,轉讓的時候虧本也越多,隻有開發商賺錢越多。
根據經濟學的假設,人的消費是有偏好的,所謂羅卜青菜各有所愛,所謂穿衣戴帽各好一套,所謂各花入各眼,說的都是這個道理。所謂偏好,就是張揚個性,它是市場經濟的一個最顯著的特點。人的職業、修養、性格、愛好都是各不相同的,房屋建築作為人們居住的環境,必然要對人的個性有所張揚,突出個人的職業特點、性格愛好、家庭風格。然而,開發商把這一切在你購買房子之前就搞好了,你的個性還如何張揚呢?有人說房屋的裝修不是一個模子下來的,那又怎麼樣?開發商不可能請一百家公司設計一百套房間,所以同一個設計師對不同房間的設計,也難免落如同一個窠臼,這是設計師個人的偏好所致,沒有人能夠突破,所謂江山易改,秉性難移。
你要張揚你的個性,滿足個人偏好,要麼不買精裝修的房子,要麼買了之後將原來的裝修拆掉,按著自己的偏好重來。你說這不是社會財富的巨大浪費又是什麼?而且,還會產生大量的建築垃圾,對城市環境構成危害。
另外,現在大量的裝修材料都是化學製品,過分的裝修,大量的裝修材料會釋放出不盡的有害物質,嚴重的有時幾年十幾年都釋放不盡,對人體產生很大的危害,這不是花錢找罪受嗎?
再說了,裝飾材料的更新換代也太快,世麵上的裝修風格也也像潮水一樣,一浪跟一浪,社會的偏好對個人的偏好也必然產生影響,否則怎麼會有從眾行為呢?你剛剛裝修好,一兩年又過時了,你跟得過來嗎?
永遠不過時的是什麼?最原始的常常就是永恒的。白色的牆麵就和白色的襯衣一樣,無論流行色怎麼變化,白色是永不過時的顏色。而且過分的裝飾投入很多,但是轉讓的時候卻不能增加額外的附加值,因為你的裝修風格,你的個人偏好不可能滿足他人的個人偏好。所以將過多的貨幣都固定在房子上麵,出售的時候又帶不走,過幾年又被社會的偏好所淘汰,實在是一個很愚蠢的行為。
再比如,前幾年中國的遠大公司和日本的遠鈴公司合作,推出了一款整體浴室。結果始終沒有收到良好的效果,為什麼呢?我們知道,浴室是一個房間裏最私秘的空間了,它不能用一個整齊劃一的標準簡單地固定下來。它要體現很多非常個性化的情趣、雅好、風格、特色、秘密……一個標準化浴室怎麼能夠滿足形形色色有不同偏好的經濟人的需要呢?
有錢了我們也要追求一點高雅,別弄得像個暴發戶似的。大俗就是大雅,回歸自然,回歸本色,追求簡約,凸顯個性,這不是目前最時尚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