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稱,為建立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建立健全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彙率製度,經國務院批準,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彙率製度。人民幣彙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形成更富彈性的人民幣彙率機製。7月21日19時,美元對人民幣交易價格調整為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作為次日銀行間外彙市場上外彙指定銀行之間交易的中間價,外彙指定銀行可自此時起調整對客戶的掛牌彙價。
很長一段時期以來,國內外很多人關注的這個熱門話題終於有了一個確定的結果,人們的預期終於成為了眼前的現實。
那麼,人民幣升值究竟意味著什麼?為什麼有如此多的人關注這個問題呢?
其實,貨幣升值或貨幣貶值與通貨膨脹、通貨緊縮完全是兩碼事。貨幣升值是說本國貨幣與外國貨幣兌換的彙率發生變化的一種情況。彙率是兩個國家貨幣兌換的比率,升值說明彙率下降,貶值說明彙率提高。就我國目前的情況,人們預期人民幣升值主要是指人民幣對美元的彙率下降而言,也就是說交換的比率下降了。過去一美元兌換8.26元人民幣,現在兌換比率下降為一美元兌換8.11元人民幣,兌換比率下降了2%,也就是說人民幣升值2%。
我們知道,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對外貿易持續增長,不斷提高的貿易順差使外彙儲備逐年提高;同時,中國吸引外資的水平也日益達到了一個很高的水平,成為了世界第一。大量外資紛紛湧進中國,而外幣必須兌換成人民幣才能在中國境內流通。所以我們必須用人民幣大量買進投資到中國的外幣,這又為外彙儲備的提高增加了一個來路;對外交流的日益頻繁,中國居民對外勞務輸出成為家常便飯,大量外彙也源源不斷地流入境內。這幾種情況使我國外彙的儲備無休無止地提高,而中國目前對外彙的流出是實行管製的,外彙流進來容易流出去難,外彙找不到合適的出路,放在銀行裏利息又低,所以人們就產生了把手中的外彙兌換成人民幣的需要,或者投資,或者炒股,或者購買債券,或者消費,這是資本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必然趨勢。金錢也是商品,它也要受到供求關係的影響。當外彙急於兌換成人民幣的時候,人民幣就成為了緊俏的東西了。物以稀為貴,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人們預感:人民幣要升值了。
那麼人民幣升值對我們目前的生活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呢?從理論上說,如果人民幣大幅度升值,那麼對外國貨幣而言就必然意味著彙率的顯著提高,這樣外國進口我國商品的時候就需要用更多的本國貨幣,我們的出口產品在世界上的競爭力就會有所下降,一些依賴出口的企業就會麵臨一定的壓力,甚至一些企業會因此而倒閉,導致國內大量人員失業,購買力下降,社會供給和社會需求嚴重失衡,社會需求會出現嚴重不足,生產萎縮;與此同時,由於人民幣升值,大量進口商品的價格明顯降低,紛紛湧進國內,由於外國先進發達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麵的比較優勢,使國產的同類商品受到嚴重衝擊,民族產業會紛紛敗下陣來,導致更多人員失業,社會需求會極度萎縮,通貨緊縮,國民經濟會受到嚴重的破壞……
但是人民幣麵臨升值的壓力,不減壓同樣會對國民經濟構成多種不利的影響。所以,政府就必然想方設法減壓,或者加大人民幣的發行量,而這樣會導致經濟過熱,引起通貨膨脹,不利於經濟的平穩發展;要麼降低利率、放鬆外彙管製、減少出口,使外彙儲備適當減少,降低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但是外彙管製過度放鬆,又可能會引起外彙儲備的減少,導致國際炒家破壞中國的金融環境。這一切應對的措施,對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都有著這樣和那樣不利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