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道德解決不了的問題——也說製度的缺失(2 / 2)

本人曾經做過一個實驗,那一天反正我也沒事,散步的時候路過一個公共汽車站,我就想嚐試一下坐公共汽車的樂趣。我就站在公共汽車站等車,但是我並沒有和大家一起擁擠,我就想看看就這麼等著,什麼時候能夠上去這個車。結果怎麼樣?從早上9時等到12時,一共過去了16台公交車,我硬是在那等了3個小時也沒有登上這輛回家的車,最後還是一邊散步一邊走回家的。所以說,一個人站在車站一味地禮讓別人並不是解決資源稀缺的現實辦法,雖然你高尚的道德情操獲得了大家的好評,但是你會因為曠工而麵臨炒魷魚的危險,那麼還有誰去禮讓呢?所以要解決這個問題,增加公交車的數量,加快道路的建設,多建設停車場,減少路邊停車現象,提高道路的通過率,才是根本的辦法,這些基礎工作不加強,道德建設、精神文明就是喊上一百年也是無用的。

有很多大學生無錢交納學費,你沒有錢交學費、他也沒有錢交學費,大家都值得同情,但是如果大學無限製地、無原則地接納這些不交學費的學生上學,逐漸地交學費的同學就會覺得自己吃了虧,最後就不會再有交學費的學生了,學校沒有收入還能辦下去嗎?所以我們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然要通過製度來規範這種情況,為無錢交納學費的學生找到一個可行的方法,而不能一味地通過捐贈、減免來解決問題。比如現在實施的助學貸款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報紙上經常有報道,說某某醫院因病人無錢而停藥,停止治療雲雲,醫院遭到大家的指責。我對醫院倒是有一點鳴不平,其實醫院也是一個經濟實體,而不是社會的福利機構,經濟實體就要有經濟效益,就要有盈利,沒有贏利醫院就會虧損、就會倒閉。救死扶傷是醫生的天職,但是醫院如果每天接受無數個沒有錢的病人,那麼這個醫院很快就會因無錢給醫生發工資、無錢購進藥品、醫療器械而倒閉。醫院倒閉了,病人沒有了治病的場所,其對社會的危害不是更大嗎?如果每一個醫院都是如此救死扶傷,用不了幾年世界上豈不是沒有醫院存在了嗎,人們將到那裏去看病呢?有錢醫病的人是絕大多數,沒有錢醫病的是極少數,政府對此應該有一個特殊的救治辦法,而不應該因極少數人的利益犧牲絕大多數人的利益。這就涉及到了社會醫療保險製度的建設問題,仍然是製度的缺失導致了問題的產生。

我們雖然搞了20多年的市場經濟建設,但是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已經搞了200多年的市場經濟,相比之下,我們需要學習的東西、需要完善的製度簡直太多了。我們的市場經濟還太不發達、太不完善,市場經濟建設對我們來說還是一個新生事物,是一個嶄新的課題。就好比汽車已經開上了路,但是我們的交通規則還沒有製定好,這就難免在路上發生預料不到的事情。

現在,我們的經濟已經走上了一個高速發展的軌道,但是在很多方麵相應的製度還沒有很好地建立起來,使全社會的交易成本居高不下。比如目前由於授信係統的缺失,導致全社會麵臨信用危機,空頭支票漫天飛,企業三角債越積越多,極大地阻礙了經濟的正常運行;比如由於製度設計的不合理,導致社會貧富差距不斷加劇,導致社會普遍產生一種不正常的仇富心理;比如由於缺乏有效的監督和約束機製,致使很多傑出的企業家、高級官員紛紛因貪汙、腐化而成為階下囚,造成管理人才的巨大浪費;比如由於對製造假冒偽劣商品打擊力度的不夠,導致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很多名牌商品被假冒偽劣商品搞垮……

加強法律和製度的建設,完善市場的運行機製,充分地利用經濟杠杆的作用,正確地認識和利用市場經濟規律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刻。道德建設是不可偏廢的,但是更重要的則是依靠法律的手段、製度的手段、金錢的手段。舍此,我們的市場經濟就難以走上一個暢通無阻、高速運行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