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居住的這個城市由於改造交通信號燈,整個城市由於缺少了交通管理者(信號燈),道路上一片混亂,甚至有一個十字路口在一天之內連續發生了3起車禍。於是在一些主要的道口為了維持交通秩序增加了交通警察,警察站在崗亭上指揮。現在的城市道路越來越複雜,路上的車輛也越來越多,警察的能力也是有限的,但是畢竟比沒有警察好了很多,很多十字路口的交通又恢複了迥然的秩序。然而又過了兩天,我家門口的一個十字路口又亂了套,一整天路口都塞車。晚上回到家以後我就站在玻璃窗前觀察,終於弄明白了,原來十字路口的警察由一個經驗豐富的老警察換成了一個年輕的、實習的女警察。
由此我就聯想到市場經濟社會中製度缺失的問題。
交通道路上設置的信號燈加上國家頒布的《道路交通條理》,構成了道路交通所需要的完整的製度體係,道路上無須再站有警察,行車的秩序依然是良好的,警察隻在處理突發事件的時候出現就可以了。但是,貫徹製度的機製——信號燈沒有了,製度缺失了,秩序就混亂了。後來警察的及時補充,解決了製度缺失的臨時問題,道路又恢複了暢通,可見製度對於管理的重要。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製度是至關重要的。經濟人根據自己的利益而采取各自的行動,所以他們的行為是無序的,但是製度卻使他們的行為受到了必要的約束。雖然依靠人的幹預也能解決市場中因製度缺失而產生的很多問題,但是終究比不上完整的、完備的、完善的製度更有效率。而且人的管理會因人而異,這又與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有關,水平高的管理者可能對問題的處理好一些,水平低的就可能將問題處理的糟一些。實習的女警察畢竟不同於一個熟練的老警察。
在計劃經濟條件下,人們衣食住行的很多問題都是由國家或者單位解決,很多事情都是平均分配的,人們的生活基本上是處於一種平均的狀態之下,人們根本用不著去競爭,人們也沒有條件去競爭,社會也沒有給你創造競爭的外部條件。沒有競爭,所以社會矛盾也相對來說就少,製度的建設也就沒有顯示出它的巨大作用。市場經濟社會就不同了,市場經濟的最大特點就是競爭,國家和社會想方設法為社會成員創造競爭的條件,社會成員在競爭中釋放出巨大的潛能,社會在競爭中獲得交易的最低成本,社會在競爭中不斷進步和發展。
然而,無庸諱言,競爭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麵,也必然導致社會各種矛盾的加劇,這是市場經濟不可避免的,是前進中的一種喪失。規範社會成員的各種社會活動,解決社會成員在社會活動中產生的各種矛盾,就成為我們現實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課題,就成為了維護市場經濟正常秩序的一項經常性的活動。
過去,我們對社會成員之間的各種矛盾更習慣於通過社會成員所在單位,用道德規範、用說服教育的方法去解決。很多本應該社會去解決的問題,單位都一手包辦了,什麼夫妻打架、婆媳不和、欠債不還、鄰裏矛盾等等,都是由單位去化解。然而,在市場經濟社會裏,單位的作用、感情的作用、行政的作用、道德的作用都逐漸地弱化了,人成為了完全的社會人,所以社會的作用、法律的作用、製度的作用在不斷地加強。對此我們必須提高認識,轉變觀念,適應市場經濟的法則,掌握市場經濟社會解決問題的手段,熟悉市場經濟運行的規律,這樣我們才能很好地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促進市場經濟的良性循環。
比如,有些城市擠公共汽車的現象比較嚴重,如果一味地強調提高居民的道德水平,倡導文明禮貌,尊老愛幼恐怕作用並不大。提高居民的道德水平,倡導文明禮貌,尊老愛幼並沒有錯,隻是在物質文明不提高的情況下,單純地提倡精神文明可能就缺乏必要的說服力。重要的不是依靠人的道德理念去解決這些問題,而是要通過製度的建設來促進公共汽車這種稀缺資源的增加,鼓勵資本流向公共交通領域,通過完善的製度建設控製私家車的數量,通過製度建設降低房地產商開發建設的容積率,規定多少麵積的住宅要建設多少的停車場等等,從而提高城市交通的效率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