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德國皇帝與磨坊主的故事——談產權的保護(2 / 2)

舉例來說:

假設甲有一個房屋,甲將這個房屋租給了乙,乙每年付給甲5萬元人民幣。

產權並不是單純地表明“房屋的所有權是甲的”這樣一個簡單的事實,這個表述未免太簡單了。

產權首先表明了產權的完備性和殘缺性。產權是由很多權利構成的,完備的產權應該包括關於資源利用的所有權利。如產權的排他性、收益性、可讓渡性、可分割性等等。甲的房子租給乙,說明甲的房子具有排他性,他人使用甲的房子首先要征得甲的同意;甲的房子由乙使用,乙付給甲一定的租金,這反映了產權的收益性;如果乙不租甲的房子,那麼在乙給付甲足夠的貨幣之後,甲的房子也可以轉讓給乙,這就是產權的可讓渡性;甲的房子可以全部轉讓給乙也可以部分轉讓給乙,這反映了產權的可分割性……這些都是產權所包含的內容。

產權製度保護的正是人們相應於物的這種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係。但是,我們必須清楚地看到,產權的保護又包括兩個方麵,一個是投資、財產免受他人的侵犯;另一方麵我們必須承認,能夠保護私有產權的強大政府本身也可能成為產權的破壞者。

比如西班牙皇室,他們為了維持龐大的軍隊開支,大量地沒收私人資本,同時還向民間舉債,發行了大量的債券。政府的利息負擔越來越重。後來竟然單方麵宣布延長還債期限、降低利息。後來仍然償還不起,幹脆自說自話宣布破產,最後賴帳了事。所以當時人們選擇的最好出路就是當學生、僧侶、乞丐或者官吏。在這樣的產權製度下,還有誰會投資進行生產活動呢?

再來看美國。獨立戰爭期間,國家向個人借了大量的國債,獨立戰爭結束後,百廢待興,麵對巨額國債國家根本無法償還,於是很多人主張將這筆債務免除。但是,當時由於很多高層的掌權者本身就是國家債務的債權人,這些債權人聯合很多擁有國家債權的議員,最終在費城召開會議,通過了一項法案,確立了美國私有財產不受侵犯的法律依據。正是這個對產權保護的製度的鼓勵和示範作用,使美國這個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獲得了迅猛發展的動力,使他們成為了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成為了很多國家產權製度的榜樣。

西方國家把鐵刺的發明稱為世界第七大發明,為什麼這麼一個簡單的東西得到人們如此高的評價呢?因為正是這個非常簡單的鐵刺的發明,使小偷的盜竊成本大大提高,有效地保護了社會財富的安全,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現在,在很多城市的小區裏樓房上都安裝了防盜網、防盜門甚至防盜攝像探頭,設置了保安,這都是為了防止偷盜行為。但是,我們必須清楚地知道,保護財產的成本越高,財富的價值就降得越低。當我們為了保護一個幾萬元的鑽石項鏈卻要花費十幾萬元財富的時候,這個鑽石項鏈其實就已經一文不名了。

麵對目前產權製度缺失的實際情況,我們更應該在實際的經濟生活中,注意保護自己的財產權利,在經濟活動中要保護好財產獲得的法律憑據,比如購買房屋的發貨票,它是你合法取得房屋的唯一憑據,據此你才可以在房產管理部門辦理房屋產權登記證,有了這個證件,你的房產才能夠被合法地使用、抵押、保險、出租、轉贈、出售……

再比如,我們日常的買賣活動,人們還沒有養成購買商品索要發貨票的習慣,沒有發貨票你就沒有獲得商品的合法證據,這樣退貨、換貨、維修、保養等等,你就沒有合法的證明,就容易產生產權不清晰的問題。

可見,建立一套完整,有效,可操作性強的產權保護製度,降低社會的交易成本,對我們現階段的市場經濟社會來說,已經是一個刻不容緩的課題了。市場經濟社會是一個現實的社會。每一個人雖然都是理性的經濟人,但是人的理性也是有限的,同時每一個人又都具有一定的機會主義傾向,所以在有些場合,當權力、法律、感情都不能有效解決一些特殊的、混亂的、模糊的產權問題的時候,人的機會主義就會作怪了,黑吃黑的惡果就在所難免了。當用正常的手段進行產權交易成本太高的時候,人們就可能轉而去尋找不正常的手段,以降低交易的成本。在目前的經濟轉軌時期,在普通老百姓中間,關於產權糾紛的案件其實每天都在發生,這些案件極大一部分都是因經濟糾紛引起的,而所謂糾紛其實就是產權不清晰。

一係列關於產權糾紛的惡性案件引起了國家高層領導人的關注。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國家隨之在《城市房屋動遷條例》中對強製動遷進行了嚴格的限製,有效地保護了個人的財產權利。最近召開的人大會議在憲法中又開創性地增加了保護私有財產的條款。不要小看這麼一句話,它的現實作用和曆史意義將是非常巨大和深遠的,也許它會引起產權製度的一場深刻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