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國家放開了對醫藥零售行業的限製,這是一個曾經令很多人垂涎三尺的行業,一時間人們蜂擁而至,在很短的時間裏醫藥零售商店遍地開花。
我的一個哥哥也看好了這個買賣,曾經和我商量說要開一個這樣的店麵。當時我給他分析了市場的形勢,首先,一些先期進入這個行業的“帝國主義”已經將市場瓜分完畢;第二,國家對這個行業一旦放開了限製,你能開別人也可以開,用不了多長時間,藥店就會和小賣店一樣到處都是,真正賺錢的還是那些先期進入這個行業的龍頭老大們。並不是說後期進入的人們就必然被排斥在外,而是以我們的實力還不可能和那些龍頭老大門叫板;在激烈競爭的市場裏,以大欺小是司空見慣的現象,那些大藥店會想方設法擠兌你們這些小藥店,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即使經營起來盈利也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頂多賺取一點類似小賣店的工夫錢……
哥哥並不相信我這個書生的亂彈,我說我的,他開他的。藥店的營業執照還是在他的努力下準時申辦下來了。那天他興高采烈地來到了我們家,興奮之情溢於言表。可是過了不幾天,我的這位老哥又來了,這回卻是一籌莫展。他說:“我們進行了一些市場調查,發現我們想要采購的藥品進價竟然比一些大藥店的賣價還高,這藥店看來真是沒法開了……”老哥無可奈何地說。
為什麼呢?是什麼原因使一些商業企業出售的商品價格那麼低廉呢?他們怎麼會比另外一些商業企業同樣商品的采購價格還要便宜呢?
是規模!是規模產生的效益。規模的大小對經濟是有影響的,而且有極大的影響。比如,湖南有一家“老百姓大藥房”,開業的時候對外宣稱,五千多種藥品的價格,將比原來國家核定的零售價降低45%,有的降價率達60%以上。一般的小藥店能和他們比嗎?2003年,南昌的一個大型平價藥店“開心人”開業,老百姓逛藥店達到了空前的規模,開業第一天的銷售額,比當地藥房單店數十年的銷售額還要多出10%。小舢板有時候隻能看著航空母艦望洋興歎。
雖然,很多小企業也生機勃勃地存活在市場經濟的沃土裏,而且每一天都有無數小企業像雨後春筍一樣誕生,但是小企業並不是適合於任何行業和任何門類的。不同的行業對企業的規模具有不同的規模要求,你不達到一定的規模,你就不具備說話的資格,你就不具備贏利的條件。比如說汽車行業,製造一個模具常常需要上百萬元的投入,一個汽車需要無數個各式各樣的模具,隻模具就需要上億元的投入,如果你的公司一年隻生產幾千輛整車,你依靠什麼贏利?模具的成本分攤在一台汽車裏,汽車的成本就要提高十幾萬了。而日本的汽車生產廠一年的產量可以達到幾十萬輛,將模具的成本分攤在一台汽車上不過幾百元錢而已,可見不同的規模對成本具有多麼大的影響。
雖然壁壘取消了,但是進入時滯還是存在的,對這個行業的熟悉還是需要時間的吧,選擇供貨商也是需要時間的吧,招收營業員、業務員也是需要時間的吧?而在這個時間裏先期進入的商家具有優先的壟斷地位,這種壟斷並不是輕易可以打破的。很多小的工廠、商業企業常常就是在和這種具有壟斷地位的企業的競爭中敗下陣來的,我們還是應該有所警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