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於縮短痛苦的過程
一個人如果能把自己的悲痛泄出來,痛苦的過程就會縮短。
人人都可能遭遇不幸。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不幸。少年喪母,中年喪偶,老年喪子,有的人失去了最寶貴的東西。然而,更為不幸的是,很少有人知道怎樣來使自己度過這些不幸的歲月。
對於悲痛,很多人並不了解。有一次,我在大學講課的時候,一位學生告訴我,他的叔叔因婚姻破裂,終日焦慮不安,傷心流淚。我問他這件事是什麼時候發生的,他說在四個月之前。這個學生不知道戰勝痛苦需要一定的時間。時間的長短是由受損害的程度而定的。對於親人長期臥床不起或者夫妻關係漸漸惡化的人,由於已經持續了一定的時間,他們能預料到死亡或離婚的不幸遲早會發生,因而,當不幸發生後,隻需要幾個星期或幾個月就會醫好心靈上的創傷。
如果親人突然死亡,不可預料的悲劇突然降臨,例如突然生重病需做大手術,或遇到車禍等等,那麼,悲痛的時間將會持續一年以上。如果對遇到不幸的親人抱著“恢複健康”的希望,當希望破滅的時候,往往會使他們更加悲痛。
盡管悲痛並不是一種精神病,但有時的感覺卻似乎是如此。失眠、憂慮、恐懼、憤怒,聚積在一起,使人感到快要“發瘋”了。其實,這些情緒都是悲痛過程中的正常表現。
一位喪妻不久的男人晚上下班回家,一打開門,會聞到妻子做菜的香味。盡管事實上並沒有人燒菜,這隻是他的幻覺。如果你問這位男人,他會告訴你他妻子已經去世,不過,他晚上還能聽到妻子在做夜點心的聲音,像她活著的時候一樣。他痛苦得難以自製,對失去的愛妻晝思夜想,因此,常常出現類似的幻覺。
在悲痛的最初階段,人們常常平靜一陣,悲痛一陣。人們由於不相信所發生的事情,而感到茫然。悲痛、抑鬱漸漸控製了他的情緒,而在幾個月內都難以擺脫。身邊的每一件事都會使他觸景生情,回憶起痛苦的往事。喪偶的人會注意到每一對如膠似漆的夫妻,幸福的人仿佛到處都有。如果有位婦人流產了,她可能會注意到街上每一個可愛的兒童。
悲痛的人往往擺脫不了自己的感受,他們常常避開一些熟人和地方,獨自苦思冥想,讓時光慢慢地磨去心靈的創傷。
一個人如果能把自己的悲痛宣泄出來,痛苦的過程就會縮短。但是,對於痛苦的曆程,每個人必須以自己的方式去度過。
對大多數人來說,和自己的知己朋友交談是宣泄悲痛的有效方法。也許,你不願向朋友講述自己的不幸,但從親友的關懷和友誼中,你會汲取力量,戰勝傷痛。應該認識到,把痛苦悶在心裏,隻會加劇自己的創傷。做一些你喜愛做的工作,會減輕你精神上的重壓。讓自己行動起來,最初可能會有困境,但做起來就會發現,工作有巨大的治療作用。因為在工作中你會意識到自己的義務,就會發現自己的力量,從而增強信心和勇氣。
如果你留在家裏,就為自己列個時間表,緊張而有節奏地生活。雖然,開始還隻能洗洗衣服,買點東西,外出散步,這些對你的身心健康也大有益處。甚至打打撲克,下下棋,看看電影,聽聽音樂,都能起到精神安慰的作用。為別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可以幫助你建立自尊心,緩解思想上的抑鬱。睡覺之前洗個熱水澡,即使一個人吃飯也把餐桌布置得漂漂亮亮。或者買一束鮮花插在花瓶裏,這些小事也會使人心情愉快起來。
在生活中堅定信念,也會產生巨大的力量。威托·福蘭克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關在納粹集中營裏。他的全家都在大屠殺中被害了,而他卻以頑強的毅力艱難地活了下來。在那些非人的條件下,他堅信光明一定能戰勝黑暗,這個理想給了他無窮的力量。他想像戰後給學生們講述痛苦也是一種磨練,就決定忍受難以忍受的一切。他引用尼采的話自豪地說:“那些沒有毀滅我的東西,使我變得更加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