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要善於控製自己的情緒(1)(1 / 3)

要成功就要善於控製壞情緒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非常善於通過調控對手的情緒,達到自己的目的。比如讀者非常熟悉的“三氣周瑜”的故事。周瑜氣量狹小,控製不了自己情緒,結果為對方所欺,最後竟被活活氣死。在古代政治、軍事鬥爭中,這樣的例子很多。反過來也說明,人控製自己的情緒是比較困難的,不然他也不會成為一種鬥爭的工具了。

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成功、成就、升遷等等原因的85%是因為我們的正確情緒,而僅有15%是由於我們的專門技術(事實)。簡單地說,這意味著我們花費90%的教育時間與金錢,來學習15%的成功機會;而僅花10%的時間與金錢來學習85%的成功基石。

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說,這一劃時代的重大的發現,是我們可以從控製情緒來改變生活。

情緒包括許多方麵,其中之一和樂觀有關。悲觀者說:“當我看見它時我相信它。”樂觀者說:“當我相信它時我看見它。”樂觀者看到半杯水說它是半滿;悲觀者看到同樣的半杯水說它是半空。理由很簡單,樂觀者把水加進玻璃杯,悲觀者從玻璃杯取出水。那些隻取之於社會而不貢獻於社會的人是悲觀宿命診者,那些努力而確實有貢獻的人是樂觀與自信的,因為他在解決問題。在生活中成功與失敗通常僅僅隻是一念之差。情緒真是產生極大差異的“小”事情。常常會因為芝麻點的事情而造成了樂觀或悲觀、成功或失敗、勝利或挫折。你控製情緒的能力很高,說明你的EQ情商也很高。

所以,你要改變你的生活,就必須改變你在生活中所表現出來的一些不良情緒,生活中常見的一些不良情緒有以下幾種:

傷心

人們每有所失,例如友情、愛情和自尊心等,就覺得傷心。你覺得傷心時,應設法找出失掉的是什麼?這種喪失對你有什麼影響?所喪失的曾經滿足你哪些需要?失掉了今後能在哪裏取得補償?你覺得傷心,而且知道是誰令你傷心,應該怎麼辦?如果可能,就去找那個人當麵直說他傷害了你,怎樣傷害了你和為什麼你有這種感覺。

為什麼告訴他?因為不論你是否喜歡,你的情緒一定要以某種方式發泄出來。倘若不向引起你情緒惡劣的人發泄(向他發泄是應當的),這些惡劣情緒就會隨時隨地發作。往往發作的地點與時間都不對。妻子不在吃飯時向丈夫說出真心話,而在廚房裏摔碟子,最好是在情緒開始惡劣時就向引起你這種情緒的那個人說明。

焦急

人們在恐怕受傷害或有所喪失時就會變得焦急(憂慮、恐懼、緊張)。一個女孩在她母親進醫院檢查和接受小手術時,家人為了不想讓她擔心,對她母親的病況諱莫如深。她惟恐會有最不幸的事發生,開始懷疑每個打來的電話都可能傳達壞消息。她非常焦急,僅能勉強應付學校和家裏的工作。最後別人把她母親的真相告訴了她,她便覺得好過多了。

如果你感覺焦急,就應設法確定你恐怕喪失的是什麼——是不是別人的愛或照顧?是你對境況和對自己本身的控製?還是你自己做人的自尊心和價值感?想一想有什麼能幫助你防止損失,或幫助你準備應變。不要因為想來太可怕而把它撇開。躲避你所怕的事,隻能把事情弄得更糟,問題更難解決。

嫉妒

嫉妒使人心中充滿惡意、傷害。如果一個人在生活中產生了嫉妒情緒,那麼他就從此生活在陰暗的角落裏,他不能在陽光下光明磊落地說和做,而是麵對別人的成功或優勢咬牙切齒,恨得心痛。嫉妒的人首先傷害的是自己,因為他把時間、經曆和生命不是放在人生的積極進取上,而是日複一日的磋跎之中。嫉妒同時也會使人變得消沉,或是充滿仇恨。如果一個人心中變得消沉或是充滿仇恨,那麼他距離成功也就越來越遙遠了。

憤怒

憤怒使人失去理智思考的機會。許多場合,因為不可抑製的憤怒,使他失去解決問題和衝突的良好機會。而且,一時衝動的憤怒,可能意味著事過之後付出高昂代價的彌補。在實際生活中,憤怒導致的損失往往可能是無法彌補的。你可能從此失去一個好朋友,失去一批客戶;你可能從此在領導眼裏的形象受到損害,別人也從此開始對你以及與你合作產生疑慮。憤怒時最壞的後果是,人在憤怒的情緒支配下,往往不顧及別人的尊嚴,並且嚴重地傷害了別人的麵子。損害他人的物質利益也許並不是太嚴重的問題;而損害他人的感情和自尊卻無疑於自絕後路,自挖陷阱。如果你心中的夢想是渴求成功,那麼,憤怒是一個不受歡迎的敵人,應該徹底把它從你的生活中趕走。

恐懼

過分的擔憂可能導致產生恐懼,而恐懼則使人學會回避、躲藏;而不是迎接挑戰,不畏困難。對某些事物的恐懼情緒,可能來自於缺乏自信或自卑。一次失敗的經曆或尷尬的遭遇都可能使人變得恐懼。比如,經曆過一次在公眾麵前語無倫次的演講,可能使他從此恐懼演講。這無疑使他在生活中憑空少了許多機會,本來可以通過一番演說或遊說來獲得的成功機會將從手指縫裏溜走。恐懼的泛化還能導致焦慮,焦慮的情緒甚至比恐懼還要糟糕。有些人把焦慮情緒形容為“熱鍋上的螞蟻”,這個比喻相當準確,也相當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