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曾經在紐約附近下車頭的一些髒亂街道上玩耍過。
“麥克斯,”我在心裏對自己說,“你來到這裏了。”
早晨,我下樓用早餐,羅斯福總統夫人是那裏的女主人;她是一位可愛的美人,她的眼中露著特別迷人的神色。我吃著盤中的炒蛋,接著待者又送來了滿滿一托盤的鮭魚。我幾乎什麼都吃,但對鮭魚一向討厭。我畏懼地對著那些鮭魚發呆。
羅斯福夫人向我微微笑了一下。“富蘭克林喜歡吃鮭魚。”她指的是總統先生。
我考慮了一下。“我何人耶!”我心裏想:“竟敢拒吃鮭魚?總統既然覺得很好吃,我就不能覺得很好吃嗎!”
於是,我切了鮭魚,將它們與炒蛋一道吃了下去。結果,那天午後我一直感到不舒服,直到晚上,仍然感到要嘔吐。
馬爾登分析道:“我說這個故事有什麼意義?很簡單。我看歪了我自己的心像。我並不想吃鮭魚,也不必去吃。為了表示敬意,我勉強效顰了總統。我背叛了我的自我心像。那是一次小小的背叛,它的惡果很小,沒有多久就消失了。”
不過,這件事確也指出走向成功之道最常碰到的陷阱之一。別人眼中的成功——你不想把它視作你的欲望完成的一種成功,在·你的自我心像中,這並不是成功,而是一種失敗。
一種出生不久的嬰兒依附母親的消極被動,深深地陷於今日的美國文化之中,這是一種被人稱作“跟他人看齊”的複雜情結。這種情緒的根本理由是:如果你的鄰居或友人買了一部新車,你也必須買它一部;如果他買了一棟新屋,你也必須買它一棟。
馬爾登說:“記著這句話,你的最可靠的指針,是接受你自己的意見,盡你所能辦到的去好好生活。”
一個窮人可比一個國王活得更成功——隻要他的自我心像比國王更堅強。
如果你以譏諷的眼光去讀這句話,想想你自己,“他並不真的相信那一點。”想想那些因為沒有與自己好好相處,而以另一些不幸方式自殺的大政治家、百萬富豪、電影明星以及其他名流。
因為一個窮人可比國王活得更成功。
你,不論貧富老少,都可以嚐到成功的滋味——隻要能澄清你的思想、心像和意願的力量——一種成功的感覺。
“走自己的路,讓人們去說吧!”我們對他的這句名言並不陌生。可是,我們在生活中是否信奉它,實踐它呢?
人生的成功自然包含有功成名就的意思,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你隻有做出了舉世無雙的事業,才算得上成功。世界上永遠沒有絕對的第一。看過馬拉多納踢球的人,還想一身臭汗地在足球隊裏混嗎?聽過帕瓦羅蒂的歌聲的人,還想修練美聲唱法嗎?讀過曹雪芹《紅樓夢》的人,還想寫小說嗎?——其實,如果總是擔心自己比不上別人,隻想功成名就,那麼世界上也就沒有曹雪芹、帕瓦羅蒂、馬拉多納這類人了。
俄國作家契訶夫說得好:“有大狗,也有小狗。小狗不該因為大狗的存在而心慌意亂。所有的狗都應當叫,就讓它們各自用自己的聲音叫好了。”
小狗也要大聲叫!實際上,追求一種充實有益的生活,其本質並不是競爭性的,並不是把奪取第一看得高於一切,它隻是個人對自我發展、自我完善和美好幸福的生活的追求。那些每天一早來到公園練武打拳、練健美操、跳迪斯科的人,那些隻要有空就練習書法繪畫、設計剪裁服裝和唱戲奏樂的人,根本不在意別人對他們姿態和成果品頭論足,也不會因沒人叫好或有人挑剔就停止練習、情緒消沉。他們的主要目的不在於當眾展示、參賽獲獎,而是自得其樂、自有收益。滿足自己對生活美和藝術美的渴求。
所以說,真正成功的人生,不在於成就的大小,而在於你是否努力地去實現自我,喊出屬於自己的聲音,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
內在的力量才是唯一的源泉
生活不隻是找到可以感覺安全的穩當藏身處而已,生活是要勇於活活潑潑過日子,並且對自己獨特的經驗做誠實的反應。人隻有在願意冒險評估一下什麼才能真正增進、締造安全,並願意拋開所有會造成和限製的東西時,才能藉由生活得到不斷的變化與成長。雖然我們並沒有真的背著一個重重的殼,可是我們的生活確實像蝸牛一樣。隻有背著個人財富、榮譽、地位、學曆、朋友、所屬教會或職業團體,有了這些背景、來曆和淵源,我們才感到安全。這些非常外在的東西卻構成了我們的“安全島”。沒有它,我們好像就不知所措了。
人可以借錢,同樣,也可以從先祖的成就、某一協會或運動俱樂部的會員資格、有勢利的朋友、榮譽聯誼會鑰匙、名牌汽車、服飾、地位或銀行賬款等,借到“地位”和安全。這些借來的東西,其最明顯的共同點是它們的“外來性質”。它們源於自我之外,通常也不是經由個人努力獲得的。凡依靠它們而得安全的人,注定一生要過“二手”的日子,並且自覺地犧牲掉了自信和獨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