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不要讓別人牽著鼻子走(3)(3 / 3)

我們需要的安全島並不是真正可以依賴的根。隻要把希望寄托在自身以外的東西上,我們就有危險。因為財富可能喪失,財產可能被偷,曾經可靠的關係會突然告終,社會、宗教、職業團體可能失寵、解散,支持我們的信仰也可能變得與個人的經驗相互矛盾。緊抱外在的安全島隻能提供假的安全感,然而,它可能掩飾發展內在資源的需要,因此你的內心深處會一直不安。隻有我們內在的力量才是唯一的源泉。

牛津大學一位受歡迎的哲學教授總是讓學生們在安全與自由中做出選擇。不用說,兩者總是都有一些堅定的擁護者。擁護安全的人會說,除非在安全之中,否則人不可能自由;另外的人就會絕對地護衛自由的絕對至上,“因為,沒有了自由,人怎麼可能感覺安全呢!”

顯然,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做這個選擇,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做這個思考,然後說出他們的希望。這個自主生活的保證正威脅著許多人。

弗洛姆的《逃避自由》一書中描寫了對於某些人來講,自由是如何地導向焦慮和懷疑,因而使他們感到不安全。書上說,有人頂喜歡權威聲音帶來的安全感,以及籬牆圍起來的舒適,而不願理智地承認,他們必須為自己設想,並在內心尋得一個安全的位置。“尋求安全”的人往往預備從個人獨立的自由逃進群體的安全中——即使此舉意味著自我的屈服也在所不惜。

人的一生當中也許都有因為擁有安全感而覺得適意的時候,當然這對我們的幼年相當有益。但是,某一時期為某一種安全的生活形態所作的決定,或者某一時期適用的特殊哲學未必適合後來的時期。就像許多昆蟲需要蛻皮一樣,人也應當找一個恰當的時機來掙脫舊有的殼,因為它已經限製了我們的成長,這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因此,你所麵臨的挑戰是:你是否能適時地擺脫安全島?這需要勇氣,而且隻有將自由置於安全之上的人才更會這樣做。

發揮自身獨特的潛力

查斯特·菲爾德爵士說:“認清自我、發揮自身獨特的潛力是非常必要的,千萬不能總是模仿別人,否則,最終就隻能失去‘自我’。”

鬆下幸之助說:人有別於犬,這是光看一眼即可知曉的事。當然,人是不會去模仿犬仔的,這是因為人們在不知不覺中,保持了那種人之為人的自尊。

然而,光憑眼睛卻看不出分曉的,是人類自己。誠然人與人之間,其貌不同,氣質亦有異,這是人盡皆知的事,所以,誰都不願別人將自己誤認作別人。但是,奇怪的是,為什麼一般的人,還是希望做著與別人差不多同樣的事呢?

自己就是自己,就算是居住在百億個人群中間,我還是我。這包含了人的自尊、包含了一份自信。這種認識,也是為繁榮社會所必須保持的態度。

但是,當一個人失去了自我時,就算擁有百億人之眾,那也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而已。若是不能認清、了解自己,而隻為學得別人舉止的真髓而自滿,那不是跟人去模仿狗仔異曲同工嗎?

讓我們對自己和他人的不同之處好好地作一番思考吧。如此,我們才不會一味地去模仿他人,而能憑自己的力量,走自己的道路——那是邁向我們大家共向幸福與繁榮的一條道路。

正確的自我評價,是對社會的一種義務,也是使自己走上正確方向的必由之路。鬆下幸之助認為,人類怎樣來評價自己,是件重要的事。能夠正確的判斷是很幸運的,假定他是具有特殊能力的木工,人家請他說:“請你當銀行的分行經理好嗎!”“這我有困難,我是最適合做木工的,發揮木工的特殊技能,才合乎我的興趣,而且我才會覺得幸福。”

個人對於社會的第一義務是判定自己的價值,也就是要正確地認識自己,這是很重要的。

經營公司與經營商店,都是同樣的。如果商店的老板無法對自己做正確的判斷,那他一定會失敗的。別人改造了店麵裝潢,雇用很多人,有時候我們也照這樣做的話,失敗的可能性一定會增大的。應該說別人可以做,但自己不一定跟著做,要自己把握自己的經營方法,正確地判斷自己的能力,好好把握,這才是處世上很重要的事,這樣對個人才算有個責任感,不然會遭到失敗的。

常有人說某種生意賺了錢,就有人來試試看,這樣一窩蜂地做生意,結果形成惡性競爭,倒閉的事件層出不窮,這就是不能判斷自己,老是羨慕別人,想模仿別人,使彼此發生困難。

至於公司的經營,也應對公司的實力做正確的判定,做適合自己實力的經營,公司才會平穩地發展,公司對社會也才能有貢獻。國家也一樣,對自己的國力做判定,才能保持相互間的友誼,對世界各國,做出與自己國力相稱的貢獻,相對的,外國也才會以相對的厚誼對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