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不要讓別人牽著鼻子走(2)(3 / 3)

有趣的是,樂評家亞曆山大·魯布,1881年就事先替勃拉姆斯報了仇。他在雜誌上撰文表示:“柴可夫斯基一定和貝多芬一樣聾了,他運氣真好,可以不必聽自己的作品。”

1962年,還未成名的披頭士合唱團,向英國威克唱片公司毛遂自薦,但是被拒絕。公司負責人的看法是:“我不喜歡這群人的音樂,吉它合奏已經太落伍了。”

真正的勇氣就是秉持自己的信念,不管別人怎麼說。

我們都知道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但是水隻要不滲進船裏,船就不會沉。記住一件事,隻要確定你是對的,就堅持你的信念,無怨無悔。

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就能成為人上之人。

學會與眾不同的思考

世界著名交響樂指揮家小澤征爾在一次歐洲指揮大賽的決賽中,按照評委會給他的樂譜在指揮演奏時,發現有不和諧的地方。他認為是樂隊演奏錯了,就停下來重新演奏,但仍不如意。這時,在場的作曲家和評委會的權威人士都鄭重地說明樂譜沒有問題,而是小澤征爾的錯覺。麵對著一批音樂大師和權威人士,他思考再三,突然大吼一聲:“不,一定是樂譜錯了!”話音剛落,評判台上立刻報以熱烈的掌聲。

原來,這是評委們精心設計的圈套,以此來檢驗指揮家們在發現樂譜錯誤並遭到權威人士“否定”的情況下,能否堅持自己的正確判斷。前兩位參賽者雖然也發現了問題,但終因趨同權威而遭淘汰。小澤征爾則不然,因此,他在這次世界音樂指揮家大賽中摘取了桂冠。

查斯特·菲爾德爵士指出:“對大多數年輕人來說,接受權威人士所給他們的負麵評價是最大的不幸。許多人失敗於智商測試、學習能力測試和其他測試,同時,這些人又願意接受命運的安排,所以,他們甚至在達到法定選舉年齡之前就已經投降了。對他們來說,差的等級和其他低分自然而然地轉化為後來在經濟上的低效率。在事業上有所建樹的人選擇了另一條道路:他們就是不相信那些貶低他們、而且是反複貶低他們的權威人士。他們有遠見、有勇氣、有膽量地向老師、教授、業餘批評家和教育測試中心所給出的評價進行挑戰。”

絕大多數成功人士似乎都有一種有趣的“免疫係統”——很強心理承受能力。他們有一種後天獲得的挫敗惡意批評者過激言論的能力。這種心理盔甲是他們在青少年時期就開始鍛造的。一段時間後,他們的免疫係統更具抵抗力。為什麼呢?因為這些人,即使在他們成名之後,仍然不斷地反抗各種批評者和權威人物的負麵評價。

即使是鋼鐵,如果沒有錘煉,也不可能堅硬無比。人也是這樣。許多白手起家的百萬富翁們說,某些權威人物所作的貶低的評價對於他們最終取得成功起過一定的作用,錘煉鑄就了他們所需要的抵抗批評的抗體,堅定了他們的決心。

一個人事業上的成功與他們如何對待批評者之間存在著聯係,關於這一點,成功人士是怎麼做的呢?他們大多數人要麼對批評者不予理會,要麼把批評當作一種激發他們取得成功的動力。一項調查顯示,大多數百萬富翁把批評者說成是某種對他人做出負麵評價與預言的人。批評者不像良師益友那樣熱情地幫助他人實現自我改善,而是熱衷於改變他人的目標。事實上,他們似乎是想看到別人的失敗,好像他們是以看到自己的預言成為現實而感到滿意。

批評者曾告訴過百萬富翁:

(1)你絕對不會成功。

(2)你缺乏成為律師的才能。

(3)對於一樁新的生意來說,那是我所聽到的最笨的想法。

(4)你確實沒有希望獲得成功。

一個人如果接受了這種負麵的觀點,就會早早地從經濟戰場上撤退下來。所以千萬不要把這種批評當一回事。許多百萬富翁實際上隻是把這樣的批評看成是說教,而他們就是喜歡反駁說教。惡意的、負麵的批評家有一個共同的特征,他們唯一的本事就是鼓吹負麵的預言。他們常常妒忌真正有才能的人、有可能成功的人。但是,多數職業批評家都缺乏相同的素質——他們不能接受別人對他們的批評。那麼,他們怎樣才能保證自己不受到批評呢?他們以攻為守。他們挑釁性地和攻擊性地批評那些已經取得或將要取得成功的人。這就是他們通過扮演審判官、陪審團甚至上帝的角色以加強自己地位的一種方法。

成功人士懂得,應當謹慎地對待他人的意見,並且能夠容易地從所謂的勸告者那裏獲取動力。如果你有遠大誌向,而且能吃苦耐勞,你的事業正蒸蒸日上,那麼,你也許會成為某些人的威脅。可怕的是,這些人中有許多卻是我們不少年輕人所信賴並聽從其職業忠告的人。

多數成功人士不會把他們的批評者當作一回事;而且堅決不接受那種會削弱自己決心的負麵評論或預言。不理會惡意的批評與經濟成功或事業有成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