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近百年曆史的福特Rouge製車中心,乃亨利 福特(HernryFord)理想中一處自給自足的車城,這個見證了美國工業興起的福特發源地,在麵臨關閉之時,福特決心將它翻新重修,使它再次成為全球汽車工業景仰的標準。
亨利 福特年幼時經常在祖家不遠處的矮樹林玩耍,那片矮樹林位於美國密芝根州Dearborn市以南數公裏的Rouge河旁邊。他對那片地方情有獨鍾,成年後,便逐片地買下來發展他的汽車事業。
這裏就是後來被稱為“TheRouge”的汽車生產廠房,但它並非一般汽車生產線那麼簡單,而是亨利 福特理想中的一個能自給自足,一切原料以至汽車製成品都可在同一處地方實現的車城。現在,Rouge仍然是全球麵積最大,並由單獨一間車廠擁有的製車中心,占地約1.6平方公裏,樓宇可用麵積達158萬平方尺,多年來都是國家元首、工業家和學生必到的參觀勝地。
由1914年至今不斷生產福特汽車的Rouge,在新世紀講求高效率環保政策,以及大部分福特汽車的生產線已遷移到其他廠房進行之時,正麵臨是否應該繼續存在的問題。福特打算將這間有接近90年曆史的車城改建重修,使其能繼續成為全球汽車生產業的典範。
決心靠自己
於1903年創立的福特汽車,創立人亨利 福特一直希望汽車可以由工人階級擁有,但傳統的製車方法隻會令車價高昂。雖然當時的製車方法已有高效率的所謂流動生產線,但福特覺得這個概念可以加以改善,使汽車生產的成本大大減低,他說過:“如果供應商產品的價格,不能讓我們生產成本低廉的汽車的話,那麼我們隻好靠自己生產配件。”
福特認為,惟有自給自足,不假外求的“垂直綜合”(VerticalIntegration)方法,才可改變汽車的生產模式,Rouge的概念,就是將整部汽車的每一個部件,由鐵礦、橡膠、玻璃以至發動機等所有的汽車組件,均在一個屋簷下提煉、加工、製造和裝嵌。Rouge廠設立之前,福特汽車原本是在HighlandPark(高地公園)廠房出產的,該廠多次因為供應商缺貨而停工,這更加強了亨利 福特要自給自足的決心。
所以福特在Rouge廠房之外,會依靠集團在密芝根、明尼蘇達和威斯康辛州所擁有的,多達280,000公畝的樹林、鐵礦和礦場提供製車所需的原材料。要將這些物料帶到Rouge,福特更要擁有自己的鐵路運輸網絡。在20、30年代的全盛時期,你可以見到大型火車不停地將各地出產的原料運到Rouge,然後原料就在這裏變成不同的零件,再裝嵌成一部、一部汽車駛離車廠。
大時代的來臨
Rouge有自己的船塢、煉鐵和玻璃的熔爐,還有滾碾機、輪胎廠、壓製廠、發動機鑄造廠、底盤、變速箱和水箱的生產廠、漂染廠,甚至連生產製車所需工具的廠房也有。在Rouge之內,每日最高可熔化6,ooO噸鋼鐵,500噸玻璃,每49秒便有一部新車製成出廠,亨利 福特曾形容Rouge是一個“由原料直至完成品工序均無停頓的地方”。於1919年落成,占地12公畝的煉鐵廠,能提供造車所需的鋼、鐵和銅等材料,當時更是全球最大的同類設施。
20年代早期,曾有德國的工程師前往Rouge考察,事後稱讚福特這一片廠房在物料分配的設計,以及高生產效率方麵,將會成為世界汽車工業效法的對象,但他們當時預計不到的,是Rouge這概念其實可說是現代製車方法中所采用的“即時到步”(Just-in-time)配件供應程序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