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基本動作(3 / 3)

滑弦撒放是一種理想的撒放方式,目前被世界上廣大運動員所采用。因為這種脫弦的方式和拉弓的用力是完全一致的,是拉弓用力的繼續,它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弓的能量消耗,使弓弦沿比較理想的軌跡講箭推出。由於它的動力來源主要是來自拉弓臂的後背肌群,當弓弦離開手指時,拉弓臂反射性地向後退回,使之成為一個很自然、舒展大方和協調的動作。

在正常情況下,信號片落下的同時,就是撒放時機的最後形成。射好一支箭很關鍵的一點就是能準確地捕捉撒放時機。撒放時機即各部分動作以完全就緒、各部用力已到最佳狀態、準星已穩定在要瞄準的位置上、呼吸已基本停止、全身處於相對靜止狀態、心理上已感到這時撒放一定能射中10環,以上各條件成熟的同時,信號片也正好拉響。這些條件共同形成的時刻,就是撒放時機。

在確定撒放時機時,其矛盾主要表現在信號片落下和其它諸因素之間的關係上。

一是信號片拉響了,有的因素還未形成,這種現象所占比重不大。二是其它諸因素已經形成,信號片還未拉響,形成了“等片響”的現象,這種現象危害比較大,會影響撒放動作的質量。所以在形成撒放時機的過程中,應把重點放在準時拉響信號片這一環節上。

撒放過程中個各部位動作的分析:

(1)當勾弦三指的末端關節小於90度時,才能將弓弦牢牢地勾住。在撒放時三指有一個伸指過程,其過程主要不是取決於伸指肌的收縮,而是取決於屈指肌的退讓。退讓得越快,弦在手指上滑動的時間越短,其效果就越好,動作就越顯得幹淨利索。但手指的動作伸得再快,也趕不上弓弦回彈的速度,所以不等三指伸直,大約在105~120度時弦已離開了三指。

(2)拉弓臂

勾弦手的運動路線是由拉弓臂運動路線所決定的,拉弓臂的運動路線又取決於用力的部位。拉弓臂的向後運動是通過背部肌群的收縮來實現的。世界冠軍美國運動員佩斯說:“隻要有利於背部緊張這一點,撒放後手會自然沿直線飛到脖子後麵。”他還說:“我是用背肌的力量進行撒放的。”由此可見,用哪一部分的力量進行撒放是需要特別注意和十分明確的問題。正確的撒放動作的原動力應在後背肌群,特別是菱形肌和斜方肌中部。掌握了這一條,就抓住了撒放的根本,就能避免“鬆撒”等錯誤動作的出現,也才能保證弓弦沿射箭麵將箭射出。

拉弓臂向後運動的路線應該是這樣的:從俯視圖看,瞄準時最理想的姿勢是拉弓臂前臂的縱軸在箭的延伸在線(箭得延伸線通過肘關節中心)。但大部分運動員達不到這一標準,而是拉弓臂前臂的縱軸與箭的延伸線有一定的角度。

拉弓臂向後運動的形式是以肩關節為軸進行的。在繼續用力過程中,其運動方向是向箭的延伸線靠攏,使前臂縱軸接近或進入這條線。撒放時,拉弓臂沿繼續用力的方向向後運動,使肘關節通過這條線達到預定的位置。

從正麵看,瞄準時拉弓臂的前臂應高於箭的延伸線,撒放時應沿這條水平線向後運動。

從側麵看,撒放後拉弓臂肘關節應超過人體重心垂線。肘的運動止點應在這條垂線之後或之上。

從以上要求可以看出,撒放時不能僅看勾弦手的運動形式,還要看拉弓臂的運動狀況:不僅要看動作,還要看用力的部位及方向。

撒放時還有一點應引起重視,就是人體略前移,做適度的補償是有益的。具體動作是在撒放的同時身體重心前移,做適度的補償,這不僅能避免後仰的錯誤動作,而且回加強直線用力,加強後背肌群的用力。這個動作要和整個撒放動作協調進行,從動作來講不能大,從時間來講要和撒放同步進行。

綜上所述,拉弓臂動作應做到:

最快的速度。指信號片落下到撒放之間的時間,正確的撒放動作應是在信號片落下的同時進行的。

最短的距離。在撒放動作結束時,如果勾弦手是在耳根部位停止,那麼從弓弦靠點到耳根部位的運動距離要求達到最短。撒放時出現的前送、下壓、外揚及內扣等“鬆撒”的錯誤動作,都不能達到最短距離。

輕擦脖子。在固定勾弦手時,食指是輕輕貼在下頜下麵,大拇指靠在脖子上,勾弦手向後運動過程中,食指仍要貼著下頜,大拇指也要貼著脖子向後運動,一直到達勾弦手的結束位置。

同樣的速度。勾弦手在運動過程中的速度不能有快有慢,也不能先快後慢或先慢後快,更不能停頓。

在一個固定的位置上結束。撒放動作結束時,勾弦手所到的位置應該固定。例如在耳根部位結束,則不論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都應在這同一位置結束。

用後背肌群的力量進行撒放。

在撒放動作結束時,拉弓臂肘在保持相應高度基礎上,應超過身體重心垂線(從側麵看)。

在撒放的同時,身體略前移作適當的補償動作。

(3)持弓臂

持弓臂在撒放與發射過程中的作用是保持前撐的方向不受幹擾。瞄準時,持弓臂處於開弓靜力負荷的作用下,撒放過程結束,這一靜力負荷即刻消失,進入發射過程。在發射過程中,持弓臂與弓、弓與箭都處在相接觸中,這時持弓臂隻能沿射擊麵的方向運動,任何上挑、下壓、左右擺動的動作都是錯誤的,因為它改變了持弓臂的用力方向。

持弓臂的穩定性在射箭技術中占很重要的地位,如果穩定性不好,很難射出高水平,所以在初學時一定打好這一基礎。

持弓臂的穩定程度如何,是由用力方向所決定的,要保持好的方向,主要在於保持不停頓的前撐直線用力,如果用力不積極或出現停頓,就為出現前撐用力的錯誤動作創造了條件。

檢查持弓臂用力是否正確的方法:

看在撒放和發射過程中持弓臂的穩定程度。隻要不出現上挑、下壓、左右搖擺等錯誤動作,而是沿射擊麵方向自然、協調地向前移動,就說明持弓臂用力是正確的。

看撒放後弓向前移動的情況。目前多數運動員采用推弓方法,推弓時手指不參與用力,是自然放鬆的,手上套有護弓繩,撒放時弓會毫無阻攔地、自然地向前彈出。從運動員的本性感覺來講,感到了護弓繩帶著持弓臂正直向前運動,這就說明了持弓臂用力是合理的。

撒放是一個關鍵性的技術環節,同時又是各技術的綜合反映。所以要特別加強其訓練,避免錯誤動作的產生。

八、結束:箭中靶位後,左臂由腕、肘、肩至全身依次放鬆。

1、動作暫留

保持撒放動作結束時正確姿勢不變,射箭術語稱動作暫留,暫留時間以秒為宜。它不僅是維持身體姿勢,而且要把正確用力表現出來,這不僅強化了正確的射箭姿勢,而且可使正確的用力得到進一步加強,在一定意義上講還可以控製箭的正確飛行方向。如果撒放時動作做的不好,但有一個正確的結束動作,也可禰補其不足,減少箭的偏差。

進行即刻反饋。即刻反饋在動作暫留裏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在起射前的準備階段已發出如何射好這支箭的指令性動作信息,當箭中靶,即刻進行反饋,及時總結這一支箭射的情況,並馬上決定下一支箭如何射。反饋得越快、越及時,效果就越好。

2、收勢

收勢是指一支箭起射過程全部結束時,將弓放下,使身體恢複到站立時的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