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開弓:射手以左肩推右肩拉的力將弓拉開,並繼續拉至右手“虎口”靠位下頜。
1、推弓的基本要求
弓把與手的接觸麵應盡量小。
開弓後弓與手的壓力方向應通過腕關節橈側(盡量靠近關節中心)。
手指屈肌不要參與工作,並做到最大限度的放鬆。
推弓的施力點要始終落在弓把的同一位置上,作到對位推弓。
2、推弓的方法
低推法:弓把低在掌部,推弓的施力點在魚際上,弓的壓力落在橈側關節上。手部肌肉和橈關節周圍肌肉的緊張程度可以相應減小。
高推法(用虎口推住弓把):此種方法的支撐點與橈腕關節處在同一水平麵上,即手和前臂形成一條直線,手掌不完全接觸弓把,手指自然下垂保持手掌的水平姿勢。采用此種方法,觸弓的施力點比較集中,而且也比較接近於弓的中心部位。采用這種推法,在固定橈腕關節時需要較大的肌肉用力,推弓手容易出現不穩定情況,用重磅級弓的運動員不宜采用這種推弓方法。
根據橈腕關節與弓弦運動平麵的相對位置,推弓法還可分為淺推和深推兩種。
淺推:弓把位於前臂縱軸的右側(左手持弓者),全部負荷由大拇指承受。這不是一種理想的推弓方法,有的運動員持弓臂彎曲,采取其它方法又無法將自己的肘關節從弓弦平麵中引開(弓弦就不打臂了),隻好采用這種方法。
深推:持弓臂前臂前端較深地進入弓的平麵,這樣可以大大減輕固定橈腕關節的肌肉負荷。這是一種比較理想的推弓方法,但深推要適當,以防弓弦打臂。
推弓手的動作直接影響箭射出的方向,因而在平時的訓練中不僅要做到合理,而且要做到認真,以保證推弓動作的高度一致性。
容易出現的問題及其處理方法:
1、采用低推弓方法的運動員容易出現的錯誤
(1)推弓的著力點不是在橈腕關節中部而是到了下部,形成了手掌的根部推弓,使推弓的著力點遠離了弓的中心部位。這樣在發射時弓不能平行地彈出,而是弓的下部分先彈出,影響了箭的正常飛行,易造成箭偏高。
(2)推弓的著力點變化雖然不大,但用力的方向發生了變化,不完全是水平用力,而產生了一個向下壓的力。這樣在發射時弓不是平行的彈出,而是弓的上半部先彈出,形成了弓“點頭”的錯誤的動作,影響箭的正常飛行,易造成箭偏低
處理方法:
一是要注意最初的推弓,做到對位推弓。而是開弓後要始終保持水平方向用力,防止出現推弓手上推和下壓的力。
2、屈指肌參與握弓的錯誤動作
屈指肌參與握弓,時整個推弓手變得十分緊張,這不僅影響到推弓手本身的正確用力,而且會影響到整個持弓臂前撐用力,易造成持弓臂回縮的錯誤動作。
處理方法:
推弓手的屈指肌不僅不要參與工作,而且要做到最大3、持弓臂前臂的前端過伸地進入弓的平麵限度放鬆,手指既不要用力彎曲,也不要用力伸直。
3、持弓臂前臂的前端過深地進入弓的平麵,弓把位於前臂縱軸的左側,使橈腕關節中心部位離開了弓的中心部位。這樣推弓比較省力,可是它改變了持弓臂的用力方向。
處理方法:
首先是要做到對位推弓,其次是保持好前撐直線力的用力方向。若使用光弓或不配備防震器的弓,應采用“握弓”的方法,否則弓在撒放和發射過程中會在手裏亂跳,影響箭的正常飛行。即使時采用“握弓”也是以推為主,以握為輔。如果握的太緊,對持弓臂的前撐用力和箭的飛行都有不良影響。
六、瞄準:射手在開弓的過程中同時將眼,準星和靶上的瞄點連成一線。
繼續用力是指開弓後肌肉不間斷延續用力的過程。
繼續用力不是一個孤立的動作,它在完成開弓和基本姿勢過程中都在不停頓地進行,隨著瞄準的進行而不斷地加強。具體是指:加強持弓臂的內旋前撐和拉弓臂後背肌群的柔和用力,即所謂“舒展兩肩”的用力。它是整個射箭技術節奏清晰、穩健流暢的基礎。
目前射箭運動員所使用的弓上,都裝有一個信號片。基本姿勢形成以後,信號片壓在箭頭上的一個固定位置上,繼續用力,不斷增大拉距,將箭頭從信號片下拉出,使信號片落下,發出聲響。聲響給運動員兩個信號:一是拉距到位,二是撒放。
繼續用力過程中,應注意持弓臂的前撐力和拉弓臂的後拉力,必須同時而緩慢不間斷地進行。它們應該是對稱平衡用力,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1.兩臂在繼續用力的過程中的工作狀態
持弓臂的前撐力不應理解為向前的位置移動,而是負責前撐用力的肌群在不斷增大抗力的同時,相應地增加肌肉的收縮力,使前撐力和不斷增大的拉弓力保持動態平衡。因此,持弓臂的前撐並不是位置移動,而是指肌肉用力的變化,屬靜力支撐。
拉弓臂的後拉在不斷增加肌肉用力的同時,有向拉弓方向位置的移動,這是拉弓臂在起用力過程中的特點之一。拉弓臂在其用力過程中的後移主要靠後背肌群(菱形肌和斜方肌中部)的收縮力,肘關節特別是腕關節周圍的肌肉群應最大限度地放鬆,以防幹擾後背肌群的合理用力及一些錯誤動作的產生。
要保證拉弓臂肘沿水平方向向後移動,拉弓臂的運動形式應與瞄準時間相適應,使肘關節作向心運動,防止肘下垂,以免造成力量“內合”。
2.繼續用力與瞄準時間的關係
繼續用力是和瞄準同步進行的,所以繼續用力時間的長短應與瞄準時間相適應,在第一次相對穩定的瞄準時間裏,拉響信號片應是最佳時間。
3.信號片的功用
信號片的功用有以下幾點:
規範技術規格
運動員按照個人的技術特點確定了信號片位置,在以後的訓練中,就應該以此去規範技術規格。當弓弦到位(靠弦)時信號片響了或未壓在箭頭預先規定的位置上,一般說明在技術規格上發生了變化。在此種情況下不應盲目去移動信號片的位置,應先從技術上找原因,以免打亂技術的連續性。
檢查運動員的用力過程
信號片的第二個作用是檢查運動員在瞄準過程中用力是否出現了停頓(這時從信號片上可以看出,箭停止運動或向前移動),檢查動作是否發生了變化。按自己規範節奏,拉響信號片出現了提前和推後的情況都是不正確的。提前,一般是在完成基本姿勢動作時出現了問題;推後,一般是在瞄準和繼續用力過程中出現了問題。以此進行檢查運動員動作的一致性。
撒放信號
信號片的第三個作用是撒放的信號。正常情況下,信號片響應是撒放時機的最後形成,即在信號片響的同時進行撒放。
七、脫弦:待開弓,瞄準後右肩繼續加力同時扣弦的右手三指迅速張開,箭即射出。
撒放動作是在瞬間進行的,其質量如何是決定箭命中好壞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國古代稱其為“畫龍點睛”,說明了撒放在射箭動作中的地位。
正確撒放時的動作是:推弓和拉弓所產生的兩個相反的力要平衡、協調,以勾弦點為中心,左右均勻分開,持弓臂隨箭射出的方向沿射擊麵向前運動,勾弦手沿射擊麵向後運動,形成了一個自然協調的動作。
撒放的方式,目前大多采用滑弦撒放。具體過程是:在持弓臂前撐用力的基礎上,利用勾弦手三指肌退讓的方式使弦滑離三指/由於後背肌群強有力的收縮,使拉弓臂形成複原的自然反作用力,所以當弓弦離開三指時,帶動勾弦手沿射箭麵直接向後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