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農村社會控製(3 / 3)

宣傳教育的又一個內容是普法教育。在我國廣大的農村,在普通村民和部分農村領導幹部中,法盲、法製觀念淡薄和對法律知之甚少者仍然為數眾多,法律的作用仍然未能得以很好地發揮。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對各種法律、法規的宣傳不夠,這種情況在經濟文化落後的農村尤為嚴重,這與建設現代法製社會的要求是不相適應的,直接影響到農村社區的穩定。要改變這種狀況,必須加強對農民的法製教育,把對國家法律和法規的宣傳和對農民進行法製教育當一個長期的任務來抓。

宣傳教育的另一項內容就是文化教育。研究表明,文化教育水平低下與越軌和犯罪雖沒有必然聯係,卻有著統計上的正相關關係。因此,運用各種形式加強對農民的文化教育,是強化農村社會控製的一條途徑。

2.“安全閥”機製。所謂“安全閥”機製,就是廣開溝通渠道,協調農村社會成員之間的不同利益的要求,使少量的、分散的、短暫的衝突因素不致轉化為大量的、集中和持久的衝突因素,使個人和群體的不滿情緒及時得到疏導,從而避免或消除反社會的個人行為或群體行為,減少社會衝突事件的發生,維持和促進農村社區的穩定,“安全閥”機製包括以下三方麵的內容:

(1)利益表達機製。利益表達首先是讓農民有權利,有地方充分發表各種意見和不滿,做到“下情上達”。要實現表達機製的製度化,就要堅決地、紮實地貫徹村民委員會製度,使農民通過合法的、製度化的途徑充分地表達自己的利益和要求。其次是“上情下達”,農村基層領導應及時地將自己的想法和上級黨政組織的指示傳達給農民,讓廣大農民做到心中有數,不要將他們蒙在鼓裏,避免誤解。

(2)利益吸納機製。表達利益的目的是為了實現利益。如果農民的意見或不滿表達出來後得不到應有的重視或采納,甚至無人理睬或遭到打擊報複,這就會加劇他們的不滿情緒。然而,眾多人所提出的意見或要求,不可能完全一致統一,這就有一個吸納哪些意見和要求的問題,這就需要有一個合理的利益吸納機製,合理的利益吸納機製必然要求堅持民主化、科學化、程序化三條原則。

(3)利益協調機製。在農村社會中,不同個體、不同群體、不同組織有著不同的利益和要求。它們有時是一致的,可以相互容忍的,有時則是相互矛盾的,相互排斥的。為了避免人們追求不同利益和要求所造成的混亂局麵,就必須有利益協調機製。村民委員會下設的調解委員會等是最基層的利益協調組織,各級政府機關是以國家強製力為後盾的利益協調組織。

3.製度約束機製。製度約束機製就是將國家的法律、法規和黨的政策體現在農村社區或組織的規章製度中,以這些適合本社區或本組織實際情況的規章製度來約束成員的社會行為。規章製度的作用更為直接,更為具體,更有針對性,因而在農村社會控製中也就更為重要。這一點在我國農村社會尤為明顯。隨著《村民委員會組織法》頒布實施,各種村級組織普遍建立和得到強化,在此基礎上建立一套相應的規章製度,使村民自覺遵守並在規章製度的範圍內活動,無疑對實現農村的社會控製是非常重要的。當然製定規章製度,一定要充分發揚民主,尊重群眾的意願,發動社區或組織成員自己討論製定,使規章製度真正體現他們的利益和願望。這樣,人們才會真心擁護和自覺遵守規章製度。

4.組織保障機製。組織控製曆來是社會對其成員進行控製的主要形式。動員和組織農村社會成員加入一個或多個社會組織,一方麵可以使其獲得組織依托,提高成員的組織化程度。另一方麵,又可以使他們的行為受到組織目標和組織紀律的約束,提高行為的組織化、有序化程度,使根本價值趨向一致,減少相互間的矛盾和衝突,從而達到社會控製的目標。

建設農村社會控製的組織保障機製,一是要重視農村原有黨、政、青、婦等組織的建設,改變目前某些地方各種原有組織狀態不佳甚至名存實亡的狀態;二是要積極進行組織創新工作,大力舉辦各種經濟合作組織、社會化服務組織和村民生活服務組織,還要舉辦群眾性的娛樂和教育等活動的文化組織;三是要密切注意那些可能與正式組織或群眾利益發生衝突的非正式組織的動向。近年來,因家族組織、幫會組織的存在和活動而引發的農村民事糾紛和刑事治安案件不斷上升,嚴重影響了農村社區的穩定。

我國農村社會組織保障機製的核心是農村黨支部。一個能充分發揮戰鬥堡壘作用的農村黨支部,是確保一方社會穩定的基石,是這一社區社會控製有效存在的樞紐。

以上所述社會控製的四種機製,既是對我國農村社會控製運行狀況的反映,也是對我國農村未來社會控製模式的設想。

§§第十四章 農村生態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