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天籟之音——音樂(2 / 3)

音樂可以提高右腦創造能力和加強直覺思維,改善注意力和記憶力。有科學家認為,通過音樂鍛煉大腦提高認知能力,如像鍛煉身體跑步不僅可提高跑步能力,也和提高踢足球或找籃球的能力一樣。

音樂學習法所用的樂曲,均是每分鍾60節拍、旋律優美的古典音樂,是一些大師,如巴赫、亨德爾、舒伯特等人的經典作品。這些樂曲中總有一把大提琴,發出像人脈搏一樣跳動的音符,其它器樂的音響也與心跳和腦電波同步。在聽這些曲調時,人的情緒會立即平靜,心跳和腦的思維節奏也跟著減慢。在微微的光照下,人的心境平靜如水,腦子裏沒有一點雜念,所有的腦區都進入了鬆弛的狀態,就像一塊幹鬆的海綿。在這種情況下,腦子接收信息就像海綿吸水一樣,能將輸入的信息全部吸收進來,在沒有任何幹擾的情況下進行編碼和存貯。

由於大師古典樂曲結構的整體性和嚴密的邏輯性,左半球接收語言詞彙,右半球感受音樂,能有效促使兩半球聯合工作,能像唱詞一樣有韻律地進行記憶,使本來無序的材料變得有序,腦的工作效率必然大大提高。有的科學家認為,音樂也具有“能量”,這種能量能提高大腦的興奮性和靈敏度。例證是在運動場上,當運動員進行曲一響起,運動員們就充滿活力和拚搏精神。再遠一點是軍歌,有誰能否認軍樂對士兵的鼓動力?但音符裏的“能量”是什麼?旋律的激情加快了腦中記憶多肽的分泌,使神經元的聯係更為快捷。從而促進人的智能的發展。

音樂對孩子具有強烈的感染力,最易引起兒童感情共鳴,兒童最早接受教育就是從感受音樂開始的。那麼,怎樣通過音樂教育開發孩子的智力呢?

1.感知覺的發展是智力發展的基礎。因此家長在對孩子進行音樂教育時要及早重視孩子的感官訓練。如:讓孩子閉上眼睛用耳朵聽聽周圍的聲音,說出哪個聲音高,哪個聲音低,哪個聲音長,哪個聲音短。可讓孩子模擬其熟悉的音響節奏。如:小鴨叫,青蛙叫,汽車、火車的笛聲等,並鼓勵孩子用簡單的動作把對節奏的感受和反映表達出來。讓孩子拍拍手,跺跺腳,說一說,敲一敲,培養孩子的眼,口,耳,手,腳的協同配合。

2.語言能力是智力發展的重要條件。語言能力的培養對於孩子智力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長可以借助於歌曲對兒童強烈的感染力,選擇一些優秀的兒童歌曲,使孩子在聽聽唱唱中不知不覺地豐富詞彙。可以讓孩子欣賞一些富有兒童情趣的樂曲,讓孩子用聽覺辨別各種不同音色的樂器,同時還可以為孩子創設一個編故事的環境,促進孩子語言的發展。如:欣賞鋼琴曲“小鳥捉蟲”,孩子可以憑借自己對音樂的感覺和理解,結合自己生活實際,編出自己喜歡的,生動活潑的小故事講給別人聽,從中促進語言的發展。

3.思維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幼兒的思維是隨著語言的掌握而發展起來的。家長在教孩子唱歌時,可以有意識地讓孩子在熟練掌握歌曲旋律的基礎上,鼓勵孩子自己想,自己編,填上自己想唱的歌詞,並配上與歌詞相適應的動作,以達到促進孩子思維能力發展的目的。

另外,家長可通過讓孩子欣賞多種性質的音樂發展思維。如:選擇快樂活潑的,抒情優美的,熱烈歡快的,雄壯有力的各種不同的樂曲,啟發孩子根據音樂的不同性質用動作表達自己的不同感受。通過欣賞樂曲“龜兔賽跑”,使孩子能正確判斷哪些音樂是描寫小白兔的,哪些音樂是描寫烏龜的。家長可以在孩子聽音樂前,通過看圖書,聽故事等,對小兔和烏龜的特征有所了解。當聽到單簧管在高音區演奏出歡快跳躍的旋律時,孩子能把對小兔子形象的視覺記憶和音樂所表達的旋律聯係起來。同樣孩子也能把大管在低音區演奏的節奏緩慢平穩的旋律和視覺記憶中的烏龜聯係起來。在整個過程中調動孩子各種感官積極活動,並通過對事物的分析、聯想,通過聯想形成思維判斷。

因此,音樂是挖掘嬰幼兒潛能的重要手段之一,著名心理學家勞倫斯強調:“隻有當大腦右半球即‘音樂腦’也充分得到利用時,這個人才最有創造力。”因此,希望年輕的父母能經常讓孩子聽音樂、學音樂,或對孩子進行音樂訓練,有韻伴隨將使人生充滿智慧和活力。

4.培養孩子的音樂智能

多元智力理論認為,音樂智力在人類個體天賦中是最早出現的,但音樂天賦要得到正常發展,還有賴生活和教育的環境。如何發展幼兒的音樂智力?父母有必要對音樂智力的構成成分及早期音樂智力的特征和年齡特點做些了解。

音樂是聲音的藝術,其基本要素是節奏、旋律、音色及曲式的整體結構等,它通過有組織的聲音材料塑造藝術形象,反映社會生活,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根據音樂自身的特點,音樂智力構成成分最為重要的因素是聽覺感受,此外,對音的記憶、聽覺想象力、對音樂的情感內容的內心體驗、對音樂的理性認知。都是音樂智能的重要構成成分。

音樂智能不像語言或邏輯數理智能那樣對於人類發展不可或缺。但是,作為一個全麵發展的人,需要以音樂為手段,培養心靈的美感(和諧、統一)。對兒童進行音樂智能的培養,能夠鍛煉其對音樂的興趣和欣賞能力,陶冶情感,激發創造性,以達到身心健康和諧的發展。此外,音樂可以鍛煉一個人的思維。經常可以在一些從小學習樂器的人身上發現,他們的頭腦反應速度較快,悟性較高。這是因為,從小學習樂器的孩子很早就開始鍛煉注意力的分,手眼的協調和反應,甚至是通過識譜來鍛煉記憶力。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音樂智能在人類個體天賦中是最早出現的。並且,童年期是一個人音樂智能發展的決定性時期。尤其是3—5歲,是發展兒童對節奏和音調敏感性的關鍵期。因此,從小培養兒童的音樂智能,不僅有利於兒童的學習和智能發展,而且有助於他們審美能力的發展,還是他們今後人生道路得到精彩生活風景的需要。

音樂智能優越的三大優勢:

1.對各種聲音極為敏感

因為善於分辨聲音和語言表達,懂得描述音色、音量和旋律的變化,能把自己聽到的聲音描述出來,甚至模仿和創造,所以,音樂智能優越的孩子對於生活環境中的各種聲音極為敏感。

2.氣質非凡

這大概也是家長們促使孩子學習音樂的追求之一,源於音樂潛移默化的作用,音樂智能優越的孩子不僅有著積極向上的生活心態,個人氣質亦非同一般。

3.人際關係良好

因為這些孩子對聲音及音量的掌握能力好,較善於語言表達和抒發情緒,EQ(情緒商數)也會比較好;當他懂得欣賞不同種類的音樂,也就比較能和來自各個領域、有著不同個性的人自在相處。

音樂智力的早期表現有:喜好選擇音樂活動;能準確地定音;容易記住一個曲調,還能順利地正確地唱出或演奏出這個曲調;較早地注視樂器並開始撫弄、操作樂器;能很快地學會識譜;能自己發明簡單的小樂器;能自己創作曲調等。

如果發現孩子對音高、節奏、音色敏感;對音樂中的情緒、情感感受力強;對音樂的整體結構也有感受,就可以加強這方麵的培養。那麼怎麼培養孩子的音樂智能呢?

1.啟發音樂智能從胎教開始

健康的寶寶,來自於健康的母體。懷孕期間因荷爾蒙的變化,容易造成媽媽情緒的波動,因此在懷孕期間,保持愉快平和的心情是母體健康的關鍵之一,而音樂,正是能夠舒緩、穩定情緒的最佳媒介。懷孕2周時,胎兒的內耳已經開始形成,約第5周時發育完全;懷孕6個月時,胎兒的聽覺係統已能感受到母親的呼吸和心跳;7個月後,胎兒對外界聲音的刺激漸有反應。也就是說,當寶寶在媽咪肚子裏時,就已經能逐漸感受到外部聲音的變化。

因此,媽媽在懷孕期間多聽音樂,勤做“音樂胎教”,除了可以減輕自身壓力、舒緩情緒,還能使血流速度、血管收縮正常,為胎兒健康生長提供充足的養分;再者,通過音樂產生愉快的心情,還能促使媽媽體內分泌良性荷爾蒙,強化媽媽與胎兒之間的親密感情。

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媽媽會有這樣的經驗:孕期中經常聆聽的音樂,孩子出生後,隻要在他哭鬧時播放,孩子就會逐漸安靜下來。

2.家長親身參與和鼓勵

孩子還在繈褓中時,媽媽就可以抱著他跟隨音樂起舞,並試著用不同的聲調和小寶寶說話,或利用不同的聲音吸引小寶寶注意。這些簡單的動作,都可以慢慢累積孩子的音樂記憶。

3.多與孩子說話

子年紀漸長,開始能與成人簡單溝通之後,家長應多和孩子說話,並且用心傾聽孩子的一言一語,最好能多製造讓孩子發表意見的機會,適時給予讚美和鼓勵,讓孩子能夠對自己所發出的聲音產生自信。

4.摒除功利心態,讓孩子快樂學習

對幼兒音樂智力的開發和培養,其目標不在培養音樂家、演奏家、歌唱家,也不在對幼兒進行音樂技巧的訓練及知識的灌輸,而是以音樂為手段,培養其心靈的美感(和諧、統一),對音樂的興趣,欣賞的能力,陶冶其情感,激發智力和創造性,以發揮音樂活動在身心兩方麵發展的特殊功能,這才是音樂智力得到充分發展的價值。

許多家長讓孩子學習音樂的初衷,都隻是希望孩子在音樂中得到快樂,但是當孩子學了一段時間之後,家長就開始關注孩子的音樂學習成效、學費是否花得值得等問題。然而藝術領域的學習並非立竿見影,總是要在多年之後才能看到,操之過急的家長,隻會讓原本應該是增加生命美好經驗的音樂學習,變成孩子難以承受的壓力。每一個孩子都有學習音樂、享受音樂,並且讓音樂融入他生命的權利。但是不要在任何階段評判音樂學習究竟值得與否,更不要去定義孩子有無音樂天分,讓孩子學習音樂就像在燉一鍋好湯,如果頻頻掀開鍋蓋想一探究竟,隻會讓原本醞釀的香氣不斷流失散逸。

5.培養孩子音樂智能的方法多種多樣,但有一點是至關重要的,那就是要在家庭中為孩子營造一個較為寬鬆和自由的音樂氛圍。美國著名教育家布盧姆在他的《在幼兒期的天賦發展》一書中指出,他所研究的那些天才鋼琴家,很多並非來自音樂世家。但是,他們大多數都有一個溫和、關愛和支持他們的家長,有一個輕鬆、自由、愉快的學習氛圍。

創設寬鬆、自由的環境,讓孩子學會傾聽,學習用音樂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學習用音樂來放鬆;使他們對音樂有濃厚的興趣及強烈的學習動機,保持對音樂聽覺的敏感性。可播放經典音樂,聽音樂家演奏、唱歌,也可挑選孩子喜愛的樂器進行培養。尤其要鼓勵孩子的自發性音樂活動。

6.聽唱簡單的童謠

喜歡唱唱跳跳是孩子的天性,不妨多為孩子挑選一些活潑歡快,歌詞簡單易懂的童謠,時常帶著孩子聽聽、唱唱、跳跳,同時引導孩子關注童謠的節奏,音色,旋律的起伏,樂曲的情緒等。讓孩子喜歡音樂,帶著愉快的情緒感受音樂。

不少孩子很喜歡玩音樂遊戲。譬如,敲碗打盆,跺腳拍手;爸爸拍手拍出一個節奏,讓孩子模仿一下,也可以讓孩子做示範者,用自己發明的節奏來考考爸爸和媽媽。在易拉罐裏放上數量不同的豆子或石子,有節奏地搖晃,或輕或重,或緩或急。人手一個,一家人就可以開一個“沙球”家庭音樂會了。

7.背景音樂

與前麵主動地感受音樂不同,這裏是指讓音樂成為周圍環境的一部分,譬如,在早晨起床的時候,吃飯的時候,玩耍的時候放一些音樂,讓孩子身在音樂環境之中,不知不覺地吸收音樂的元素,增強樂感。有時,播放背景音樂還能達到一些特殊的目的。當孩子過度興奮,和緩的音樂能幫助孩子穩定情緒;下午當孩子昏昏欲睡時,節奏歡快的音樂可以振奮精神。

讓孩子學習樂器。學習樂器需要手眼協調分工,這對帶動孩子其它方麵的智能鍛煉也有一定的幫助。但是,4歲以前的兒童,由於小肌肉還沒有發育完全,學習樂器可能有點勉強。再加上小年齡的孩子注意力不夠集中,又比較喜歡玩,枯燥單調的樂器學習對他們來說是一個痛苦的過程,有可能會造成他們的厭煩情緒,所以,學習樂器最好還是在孩子4歲之後再進行。

8.各種音樂會

家庭有濃厚的音樂氛圍固然重要,帶孩子參加各種音樂活動,進入藝術的殿堂也是很好的方法。音樂會、芭蕾舞、歌劇、各種演唱會和各種音樂活動都可以讓孩子參加,讓孩子接受藝術的熏陶。這些活動可以培養孩子的樂感和節奏感等,尤其能提高孩子的音樂素養,陶冶審美情調,開闊藝術眼界。

9.注重幼兒的探索發展

布魯納認為發現法能激發智慧潛力,培養內在動機,有利於學會發現的技巧以及記憶的保持。由於幼兒年齡小,堅持性與忍耐性較差,因此我們應有目的創設有利於幼兒探索發現和積極操作的教學環境,以激發其探究內驅力。如在幼兒認識切分節奏音樂活動中,我引導幼兒按以下步驟積極探索:組織幼兒做“拉繩”及“劃龍船”遊戲,尋找︱×××︱的感覺,表現“加油呀”處的語言節奏。引導幼兒尋找周圍是否有這樣的節奏。告訴幼兒什麼是切分節奏,引導幼兒嚐試用拍手、跺腳來感受節奏。彈奏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引導幼兒重點尋找其中的切分節奏並聽著音樂拍打。啟發幼兒創造性地用跺腳、轉圈、攤開雙手等動作把音樂的切分節奏表現出來。

10.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

在音樂活動中,不能隻強調技能技巧的訓練,還應引導幼兒去表現美、創造美。因為音樂活動包括感受、想象、理解、創新等思維階段,它對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具有獨特的作用。

當然,培養創造力並不是要摒棄模仿,在音樂活動中模仿是需要的,它是最初的學習方式,但必須快速地跨越這一階段進入探索期,引導幼兒日大膽創新、獨立思考,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如用作畫的形式表示mi、sol、la的音高時,有的幼兒畫了一台電視機,其中天線是la,開關是sol,機腳是mi;有的幼兒畫了一條吐泡泡的小金魚,小泡泡是mi,中泡泡是sol,大泡泡是la,它們唱著356 356|356 356|的歌…‥麵對這些稚拙的創造,都予以肯定、鼓勵,並引導他們當眾表現自己的創造成果。

在實施幼兒音樂教育時,必須注意結合多方麵對幼兒進行音樂智力的培養。

5.欣賞古典音樂

經典音樂與精致動畫的完美契合,為兒童敲開古典音樂之門。

滿足寶寶嫩敏感的小耳朵從小讓寶寶接受古典音樂的熏陶,可以美化寶寶的氣質,奠下良好的音樂教育基礎。但是動態過大的古典音樂,容易驚嚇到寶寶,而產生不良的影響。

古典音樂有著獨特的魅力和藝術價值。從小欣賞一些古典音樂,可擴大孩子的音樂眼界,有助於養成活潑開朗的性格。那麼,怎樣引導孩子欣賞古典音樂呢?

1、為欣賞古典音樂打下基礎。古典音樂比較深奧、難懂,所以平時更要注意豐富孩子這方麵的知識。成人可多給孩子講一些古代的故事,看一些古代的圖片,聽一些古典樂器奏出來的聲音。

2、欣賞古典音樂,應該注意方式方法,以引起孩子的興趣,激發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想像活躍,較好地理解音樂作品。欣賞之前,成人可以把音樂作品的名稱、主要內容簡要地介紹給孩子。將故事結合圖片講給孩子聽,使孩子在聽音樂的時候有一定的心理準備,能隨音樂作品所表達的內容產生一定的聯想。

3、在孩子欣賞古典音樂時,可以結合故事、詩歌等形式來幫助他理解。如欣賞《十麵埋伏》時,可以邊放音樂邊根據音樂情節進行講解,讓孩子體會到樂曲中的意境。另外,可以反複給孩子欣賞一首古典樂曲,以加深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