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培養孩子的孝心(1 / 1)

有這樣一則新聞:上海浦東的一位老人把自己的7個子女告上了法庭,原因是7個孩子都沒有盡到贍養老人的義務,老無所養,老無所靠,隻好利用法律作為保護自己的武器。在改革開放、物質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這一類事情似乎越來越多了,父母狀告子女的案例比比皆是。原因何在?在父母痛斥不孝兒女、同情貧弱老人的同時,做父母的是否也應該承擔一部分責任呢?如今的家庭大多是獨生子女家庭,我頻繁地聽到不少家長埋怨孩子“自私”,“心裏想不著父母”,“吃喝總想著自己”等等。更可悲的是有的家長對此不以為然,認為不必小題大做,孩子現在還小,長大就懂事了。看看眼前的一則則的案例,如果家長們仍然抱著“事不關己”的態度,將來也許悲劇就會發生在你的身上。

教育孩子做人的一條重要原則,就是教育孩子學會回報,學會關心父母,隻有“小回報”才有“大回報”,才有可能為孩子今後的發展、成長鋪下平坦、寬敞的道路,才能進一步地回報祖國、回報社會。怎樣教育孩子學會“回報”呢?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做起。

一、轉變“孩子第一我第二”的觀念。

有人說中國的父母沒出息,成天圍著孩子轉,孩子是“小太陽”、“小皇帝”、“小公主”。從廣告詞上就有很多例子,如“你的一切就是我的一切”。許多家長為了孩子,放棄了自己的事業,自己的喜好,有的家長開玩笑說為了孩子“三不惜”,做什麼都是孩子第一,家長第二,孩子就是中心,就是自己生命的全部意義。在這種環境和觀念下,孩子不自私,那才怪呢!在為孩子嘔心瀝血的同時,家長們,請不要丟失了自己,請對自己寬容些,請多重視自己超過重視孩子一些。今天“委屈”點你的孩子,明天就還你一個善解人意的好孩子。

二、從細微處下“功夫”。

人們常說“教育無小事”,教育孩子學會回報,要從細致入微的小事抓起,從言語到行為都要逐漸滲透,形成觀念。從孩子呀呀學語起,就應該具有教育孩子學會回報的思想。家長要教育孩子關心別人,關心父母,讓孩子站在別人的角度換位思考體會別人的感受。教孩子幫大人做事,替大人分擔家務,經常和孩子交談,讓孩子知道父母辛苦、對自己的付出和疼愛,也要讓孩子知道關心父母是應該做到的重要的一件事。比如孩子生病了照顧孩子時就可以告訴他:“你生病媽媽可急壞了,為了照顧你,媽媽都瘦了,媽媽生病時,你也要學著照顧媽媽。”如果孩子有關心父母的言行,一定要不失時機地表揚以強化這種行為的延續性。另外可以地創造孩子關心長輩的機會,有意識地訓練孩子。如經常讓孩子打電話問候爺爺奶奶,過年過節讓孩子恭恭敬敬地向長輩說幾句話,敬幾杯酒。下班回家讓孩子給自己倒杯茶、捶捶背等都能夠教育孩子學會回報。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希望家長們在“愛幼”的同時,千萬不要忘了教育孩子學會“回報”,學會“尊老”!學會孝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