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梁所著的《四朝軼聞》中,更把少年慈禧寫成:
其父在徽寧池太道上,因虧款被罷官,歿於途,慈禧陪母扶梓歸,貧窮不堪,無以為生。北京舊俗凡家有喪事,每雇婦女善哭者以助其哀,舊稱號喪女子,亦曰喪娘。少年慈禧善歌尤善哭,遂借此糊口,淒切動人,吊喪者大悅,北京人皆知之。
這些野史、遺聞、逸事、筆記中言之鑿鑿的傳聞故事究竟是不是真的,一言以蔽之曰:否。那慈禧到底是哪裏人?她的家世如何?
慈禧出身於封建官僚家庭,她的曾祖父吉郎阿,是滿洲鑲藍旗人,曾在嘉慶朝充任軍機章京,主要從事草擬皇帝諭旨和管理文書檔案等事務,後補授戶部員外郎,掌管銀庫事務,最後調任刑部員外郎,是一個五品官員。慈禧的祖父景瑞,監生出身,先由其父吉郎阿花錢捐了一個筆帖式,後累遷至盛京刑部主事。道光元年(1821),提升為刑部員外郎,派掌廣西司印,十一年又提拔為河南司郎中,主持審核河南省的刑名案件,是一個正五品官員。道光二十三年三月(1843年4月),戶部銀庫虧空925萬餘兩的巨案被揭露。因查不出具體的貪汙盜庫人員,盛怒之下,道光帝命將嘉慶五年至道光二十三年曆次派出和現任的管庫司員和查庫禦史,盡行革職外,每人按在任年月,每月罰賠銀1200兩,以彌補庫銀短缺之數。慈禧曾祖父在任三年,按已故人員減半,應賠銀21600兩。結果,慈禧祖父到期未能賠補,被革職入獄,繼續追賠。後在慈禧之父惠征的多方籌措下,賠繳六成以後,被釋放官複原職,餘款漸次償清。
慈禧父親惠征,也是監生出身,長期任筆帖式,後累遷至吏部郎中,兼工部寶源局監督。道光二十九年四月(1849年5月),外放任山西歸綏道為正四品官;鹹豐二年二月(1852年3月),複調任安徽寧池太廣道;鹹豐三年三月,在太平軍的打擊下,因“攜帶餉銀印信避至鎮江”而被開缺;同年六月初三病死於鎮江府,終年49歲。鹹豐十一年(1861)十二月,慈禧垂簾聽政後,將其母家抬旗,改隸滿洲鑲黃旗。第二年(1862)八月,追封惠征為三等承恩公,賜諡端恪。
慈禧的母親出身於名門望族,其父親惠顯(即慈禧外祖父)在道光年間曆任安徽按察使,駐藏大臣,工部左侍郎,並兼京營右翼總兵,最後調任歸化城副都統,是地方的封疆大吏,位居二品的清朝高級官員。
大量有關慈禧家世的史料,都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慈禧的祖上世代為官,雖稱不上達官顯宦,可也算得上是一個富裕的官僚家庭。所以野史中慈禧早年喪父,貧不自存,不得不給人家做喪娘,任油鹽店小店主肆意調戲等等,完全是以惠征死前曾被開缺而穿鑿附會,信口雌黃。
慈禧既然是一個養尊處優的官宦之女,那她的出生地在哪兒?
慈禧生於道光十五年十月初十日(1835年2月7日)。從其父和其祖父的履曆來看,二人當時都在京城任職,慈禧的母親自然也同住在一起,而其外祖父惠顯則遠在山西的歸化城,離京師較遠。所以,慈禧的出生地當是北京無疑,從已發現的故宮檔案得知,惠征等人的住所,就在今西單辟才胡同(時稱西四牌樓劈柴胡同)內。
鹹豐元年(1850),正是春暖花開的季節,美貌動人的蘭姑娘應詔入選秀女。經過繁雜的手續和反複的挑選,直到鹹豐二年二月,新即位的少年天子才正式選定他的意中人。同年二月二十一日,敬事房口傳諭旨:
貞嬪、雲嬪於本年四月二十七日進內;蘭貴人、麗貴人著於五月初九日進內……欽此。道光二十九年(1849),是慈禧父親惠征春風得意的一年。這年二月,他被道光皇帝圈定為京察一等,並受到皇帝的接見;閏四月初,升任吏部郎中,兼工部寶源局的監督,緊接著又外放為山西歸綏道的道員,官運亨通,青雲直上。鹹豐元年,慈禧入宮候選秀女時,惠征尚在歸綏道任上。二年二月初六日,鹹豐帝下令把他調任安徽寧池太廣道,這是一個魚米之鄉,事務雖較歸綏道要繁重複雜,但卻是個地道的肥缺。
聖旨到達之際,惠征全家正在為慈禧接受新皇帝的選美而大肆張羅著。結果慈禧被選中,封為蘭貴人並命於五月初九日進宮。這對惠征來說,可謂是喜上加喜,錦上添花。等到送走寶貝女兒之後,他才攜眷興衝衝地趕往江南,同年七月到蕪湖,正式走馬上任。此時的慈禧早已在雕梁畫棟,綠陰掩映的儲秀宮了。所以說,慈禧非但沒有“生長南中”,而且一生中根本沒有去過南方。那些野史小說胡亂編造的江南慈禧的奇聞逸事,便純屬子虛烏有。至於剛當上鹹豐皇帝的嶽丈,春風得意的堂堂四品大員,又何必非要和一個小小的七品縣令(鹹豐元年吳棠調補清河縣)去義結金蘭呢?
“玉座珠簾五十春,臨朝三度抱衝人。”獨攬晚清大權的慈禧太後,就在這一片迷霧之中,登上了曆史的舞台。而在她與鹹豐夫妻相伴的第一幕中,諸多“宮廷秘史”又荒誕地增加了許多離奇的色彩。
對那拉氏得寵的原因,許多野史小說中是這樣記述的:
那拉氏年少時與父惠征在江南居住,長得妖媚慧黠,062豔無比,尤善唱南方小曲。鹹豐初年,被選入圓明園充當宮女,編在“洞陰深處”當差,有一天,風流天子攜妃嬪數人娛樂園中,忽聽到有人唱南方小曲,十分悅耳。第二天複往,忽然歌聲又起,鹹豐遂問侍者唱吳歌者何人,回答說“是蘭兒”。於是鹹豐步入“洞陰深處”,坐在炕上,命召蘭兒入見。蘭兒,即那拉氏小名,宮中常以此名叫她。鹹豐見那拉氏亭亭玉立,無一不韻,慧眼撩人,秀色可餐,尤其是漢女裝束,深為鹹豐所喜愛。由是屏退左右,特沛恩膏。蘭姑娘亦輸萬轉之柔腸,了三生之夙孽。一宵恩愛,曲盡綢繆,把鹹豐帝引入彀中。第二天,即封她為貴人。從此,蘭兒仗著色藝,竭力趨承,不到一兩年工夫,竟由聖天子龍馬精神,鑄造出一個小皇帝來。
這裏謬誤頗多,清朝內廷宮女均來自上三旗包衣(奴仆)女子。慈禧出身滿洲官宦人家,入宮之初,即封為貴人,例由四名宮女奉侍,根本不需要躲在什麼綠陰深處,靠小曲來撩逗聖上的。而查證史實,慈禧並不善唱南方小曲,而是酷愛京劇。昆腔、二簧,什麼都會,且能編排戲詞,糾正戲子曲誤。至於漢女裝束,得幸之途,更是信口開河,不著邊際。
六宮粉黛不輕施,宮裏梳妝禁入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