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大堂嚴諭上,寬袍燕尾漢裝衣。
這是清宮詞的一首《禁著漢裝》詩。自乾隆以來,曆朝清帝屢次嚴諭,入選秀女禁著漢裝。鹹豐即位後,於三年正月再次明諭:應選女子禁止時俗服飾,衣袖不得過六寸,寬大袍袖,漢式衣服,概不準濫行裝飾。因為清代的國俗是,宮妝皆窄袖長袍,不著裙,髻梳橫長式,纖腰直立,不喜婀娜。所以,清宮詞中亦有“承恩自有如花貌,不向春風鬥舞腰”之句。
另外,清代的妃嬪侍寢製度與前朝也迥然不同。它不是由帝王登門就女,而是每日晚膳時,用翻綠頭牌(亦稱膳牌)的方式,決定當晚由誰侍寢,屆時由太監將裸體妃嬪裹被送入皇帝寢所。所以既不必“偷折花枝傍水行,故將紅豆打黃鶯”,以引起皇帝的矚目,也無需“下輦更衣入洞房,洞房侍女盡焚香”,用“鋪宮”(即裝飾承幸的妃子及其住所)的方式來迎接聖駕的光臨。至於影視節目裏描寫的清代宮闈生活,或女跑男追於花前月下,或大庭廣眾之中卿卿我我,種種當代時髦男女的各種戀情,隻能說明編導者的曆史知識實在太貧乏了。
那慈禧入宮後,其得寵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自然首先是如花似月的容貌了。我們今天所見的慈禧太後的照片和畫像,都是在她年近七旬時的作品。古稀之人與年方二八的妙齡女子,其體態容顏、氣質風韻自不可同日而語。世界上第一個為慈禧畫像的美國女畫家卡爾,在為69歲的老嫗作畫之後,寫了一本書,名曰《慈禧寫照記》。在這位畫家的眼裏,她看到了:
但見人叢之中,有一個非常美麗的女子,麵帶笑容,是個非常漂亮和善的婦女。估計年齡,不過四十上下,神情很好,十分可愛。世界上傳說她是一個殘暴、不可理喻的老婦,現在見到她,和傳說完全不同……太後身體的各個部分,非常勻稱。漂亮的麵容,柔嫩的雙手,苗條的身體,黑漆的頭發,明亮的眼睛,高高的鼻子,眉目如畫,櫻桃小口,下頜雖闊,但不帶一絲頑強的態度,耳官平整,牙齒整齊潔白,嫣然一笑,姿態橫生,精神煥發,神采照人。加以明?滿身,珠翠盈頭,一副纖細莊嚴的態度,非筆墨所能形容。
對於古稀之年的慈禧容貌,卡爾的描述不免有阿諛誇大之處,但上溯50年,說妙齡慈禧如花似玉,美貌超群,也許並不過分。這在各種野史筆記和回憶錄中,也都是眾口一辭的。
其次,是慈禧在鹹豐的後宮中才華出眾。如果說孝貞皇後慈安是以德見長,那孝欽後慈禧便是以才見長,屬於內慧而外秀型的女子。考察光緒一朝,攬政之餘,慈禧經常寫字繪畫,不少王公大臣的家裏也都供有她賞賜的禦筆,雖然真偽參半(有些字畫是宮廷畫工代筆),但慈禧的才華亦是人讚不絕口的。尤其是晚清時期,政治險惡,內外相逼,她能夠“披覽章疏,日以數百,某折某事,洞晰無遺”。並在半個世紀之中大權在手,從不旁落,直到臨死的前一日仍親自料理光緒的後事,召見軍機大臣籌議給太皇太後和皇太後上尊號的慶典活動,製定監國攝政王(即溥儀之父載灃)授職之禮,引經據典,絲毫不亂,她的政治才能是不容忽視的。而她的這些長處,早在鹹豐時代即已露出端倪。入宮以後,美貌聰慧的慈禧時常在鹹豐批閱奏章之時侍候左右,其後軍務倥傯,折件極繁,她又協助清檢封事、代為分類,及鹹豐晚年,懶於理政,她更進一步代閱奏章,參與機要了。鹹豐眾多妃嬪,他惟獨選中慈禧協理政務,說明二人在政治上是有一定的共同語言的。加之鹹豐亦酷愛京劇,善長繪畫、書法,愛好相近,氣味相投,才貌雙全的慈禧被風流天子所喜愛,亦是在情理之中了。
三是慈禧為鹹豐生了惟一的一個兒子。鹹豐四年(1854)二月,慈禧由蘭貴人晉封為懿嬪;六年三月(1856年4月),22歲的慈禧在儲秀宮生下載淳。總管太監韓來玉奏報:“懿嬪母子脈息均安,萬歲爺大喜!”已即位七載,大婚已近十載的鹹豐帝,不禁喜出望外,當即便朱筆親封慈禧為懿妃。並升香告祖,作長律以誌吉慶:
敬感天庥祖考仁,佳音儲秀報麟振。
恩深德厚衷常慕,奕啟載祥定名淳。
庶慰在天六年望,更欣率土萬斯人。
升香安佑昭慈佑,沉痛難勝永憶親。
在內憂外患的煎熬中,鹹豐終於有這麼一個可以告慰先人的喜訊,其得意欣喜之情溢於言表。愛子憐母,他對慈禧的寵愛也就更進了一層。六年十二月,內務府為懿妃舉辦冊封儀式。七年正月,慈禧又被晉封為懿貴妃,成為後宮主位中僅次於皇後鈕祜祿氏的妃子。
世人對鹹豐帝的寵後與愛妃,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但鹹豐的生母是誰呢?她是怎樣的一位母親?她為什麼走得那麼早?對曆史上的這一段故事,也許讀者並不十分清楚。
一直在喜悅中的鹹豐帝,異常關心他的皇長子。喜三這天,皇室上下喜氣洋洋,忙忙碌碌,每個人都送給小皇子一份禮物,謂之“添盆”,做爸爸的鹹豐更是格外高興,他賞給兒子一件紅雕漆盒,內盛:金洋錢四個,金寶一分,銀寶一分。盼望他的寶貝兒子能快快成長。喜三之後,接著又是升搖車、做滿月、百祿(即百日)之喜等一係列喜慶的高潮。兒子還不到半歲,鹹豐便興衝衝地率領著懿妃等人抱著載淳,到湛靜齋孝全成皇後的禦容前行禮,想讓他的生母看一看這可愛的孩子。
九月的圓明園,天高雲淡,金風送爽。湛靜齋外墨柏森森,殿風陰涼肅穆,透過嫋嫋的青煙,孝全皇後的畫像,愈顯得美麗端莊,栩栩如生。望著慈母的容顏,想到才貌雙全的母親竟然走得那麼早,連她的親孫兒也未曾看上一眼,鹹豐不禁喜盡悲來。
初攜幼子謁慈顏,沉痛難勝涕淚潸。
永荷仁恩昭鑒佑,慕思長此達橋山。
哪一個兒子不愛自己的母親,兒時的記憶又浮現在鹹豐的眼前……
鹹豐帝的生母鈕祜祿氏,是乾清門二等侍衛頤齡的女兒,生於嘉慶十三年(1808)二月,道光初年入宮,賜號全嬪,道光三年(1823)十二月,晉封為全妃,五年四月晉為全貴妃。道光十一年(1831)六月初九日,在圓明園的湛靜齋(後改稱基福堂)生皇四子奕訁寧(即後來的鹹豐)。道光的皇長子奕緯死於奕訁寧出生的前兩個月,時年23歲,皇二子奕綱、皇三子奕繼在兩三歲時便相繼死去,年近半百的道光帝十分悲痛。奕訁寧的降生,使道光帝極為高興,倍加珍愛,這不僅因奕訁寧實際上處於皇長子的地位,而且他的生母鈕祜祿氏又是道光帝最鍾愛的妃子。她幼時曾隨父生活在水鄉蘇州,溫柔清秀且明慧絕時,她曾仿照民間所謂七巧板者,斫木片若幹方,排成六合同春四字,作為宮中新年的玩具,後來傳到宮外,深為民間所喜愛。清宮詞中曾詠她“蕙質蘭心並世無,垂髫曾記住姑蘇。譜成六合同春字,絕勝璿璣織錦圖。”所以她入宮後,獨蒙帝眷,連連晉升。道光十三年四月(1833年4月),孝慎成皇後佟佳氏病故。八月,奕訁寧生母又晉稱皇貴妃,代皇後管理後宮事。第二年十月,正位中宮,並追封其父頤齡為一等承恩侯,諡榮禧。後來奕訁寧能被立為皇太子,與其母深得道光寵愛有很大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