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歲月滄桑天安門!天運人事盡其中(2)(3 / 3)

紫禁城內僅就太和殿而言,龍的形象就不計其數。皇帝的金漆雕龍寶座上,就雕有九條金龍。背圈上的三條,既表現了龍的蜿蜒淩空的姿態,又服從背圈的用途,真是妙不可言。大椅下的須彌座,飾有二龍戲珠紋。寶座後麵的髹金屏風上,是九條鏤雕金龍,它的扇心和底座也全部是龍紋。

在寶座上方,是金龍藻井,分上、中、下三層,通高1.8米,井口直徑6米,上層圓形,中間八角形,下層方形,代表著“天圓地方”的含義。中部八角井飾滿雲龍雕飾,穹隆圓頂內,則盤臥一條口銜定珠,俯視下方的金色巨龍。太和殿內的五十五間天花,也都是龍的圖案,從殿內簷的大小額枋、墊板、天花梁到殿外簷的額枋、鬥拱,也無不是金龍和璽彩畫。

太和殿中央東西還排列著六根蟠龍金柱,每根巨柱上都有一條飛騰的蟠龍,龍身纏在柱上,龍頭昂首張須,東麵的昂首向西,西麵的昂首向東,加上寶座上的龍、藻井上的龍,所有的龍都朝向皇帝,呈現出一派“萬龍朝天”的景象。

人們不禁要好奇地問:故宮裏的龍到底有多少條?據估算,即使其他的龍都不算,僅就故宮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宮殿殿脊上以每殿六條脊龍計算,就有龍近六萬條。如果再加上其他建築裝飾和禦用品上的龍,紫禁城內的龍怕就有上十萬條之多!

金水彎弓分南北,五橋錯落綴星空

現代建築規劃理論講究要通過精心設計的建築的空間排列和組合,構造出一個最佳的景觀序列,使人在移動中的不同位置和角度,都能有效地欣賞優美的造型藝術構圖,並在這種造型的有序的變換中由淺入深地體驗到某組建築主題強烈的感染力。

例如,當清晨孩子們走向學校,成年人去上班的時候,學校等組群建築就應該形成一種強有力的感染力,並借助於光影帶、樹木的色彩、裝飾性綠化和造型變換等相應的配合,在人們心中造成適於學習和工作的情緒,並引起人們愉快的感覺。

當我們站在天安門廣場,次序穿過正陽門、大清門,穿過因幽暗、狹長和高大而顯得十分空蕩、神秘的天安門門洞,推開端門那象征著權力的朱紅大門並邁步進入午門的時候,一種莊嚴神聖的感覺就會在我們心底油然而生。麵對這鮮明的景觀序列的刺激,我們不能不驚歎:遠在600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能夠成功地運用建築組群規劃的藝術,這是多麼了不起的成就!

僅以金水橋的建築與布設為例,我們就可以看到古代工匠們獨運的匠心和高度的智慧。遠遠看去,太和門前的金水河,仿佛一張巨大的彎弓,把午門與太和門之間的空間分隔成南北兩半;又如同夏夜熠燦的星河,把寬闊潔淨的宮前廣場點綴得如同遙遠而神秘的夜空。橫跨在河上的五座金水橋,就仿佛是飛駕銀河的星橋,把分開的廣場連成一體,把平淡寧靜的空間變得生動而富於變化。

這五座石橋都是由精選漢白玉砌成,欄板和望柱都雕刻得十分精美。五座橋都是單孔洞橋,橋麵寬廣,坡度平緩優美,兩端橋門呈八字展開,整體形象顯得端莊富麗,雍容華貴。

中間的那座橋是五橋中最高、最寬、也最長的一個。因為它是專門供皇帝通過的禦橋,所以它的望柱上雕滿了精美的雲龍圖案。而其餘的四座橋,因為是供大臣們行走的,所以橋梁望柱上雕刻的是火焰圖案。五座橋高低錯落,集中而又疏朗,風格相似而又在細部稍有區別。

從中間的“禦橋”走過,遠方是高遠的天空,近前是朱紅的宮門,兩側是優美的拱橋眾星捧月般地恭立左右,像謙恭的侍從護衛著尊貴的天子。那種“隻有天在上,更無誰與齊”的君臨天下的自豪感,就在這簡單的上、下橋的行程中充分地得以體驗和渲染。

從昭德門、貞度門東西兩個外側,到金水橋最外兩座橋梁的兩個外側,再到午門中門北口,這兩條直線的夾角為60度;從昭德門、貞度門兩個內側,到金水橋中橋北端,這兩條直線的夾角也是60度。60度,正是人類最佳的水平視域。也就是說,當人們走到午門中門北口,舉目望去,呈現在眼前的,正好是太和門及陪襯其兩側的昭德門和貞度門,而金水河上這五座橋梁,恰好置於這個夾角之中,納入最佳視角,位置不逼不散,十分得體。古代的建築規劃師們如何懂得有效利用人類的最佳視角,至今還是一個難解的謎。但麵對如此壯麗的景觀效果,人們又不能不承認這的確是世界建築史中的一個偉大的奇跡。

當人們走過金水橋,昭德、貞度二門即從最佳視域中退出,留在眼前的隻有主體建築太和門,重點突出太和殿正門的威嚴。這樣的處理顯然也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古代的匠師們在總結曆代經驗的基礎上,精心地規劃設計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