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五章 來自金陵的惦念(1 / 2)

“會說話,你就多說點。”

朱振站定身形,望著遠方的滔滔江水,天上是連綿不絕的雨絲,他的臉上浮現起淡淡的笑容,語氣越發的風輕雲淡,“想要變革,想讓我們的國家強盛,想讓我們的民族不在受異族的壓迫和奴役,肯定要從教育開始。”

他說的簡簡單單,仿佛在聊家常,但是在張旭耳朵裏,卻不啻於一個驚雷劈到頭頂。

教育往往跟選拔官吏掛鉤。

改變教育製度,就是在搞官僚製度。

這可是幾千年來形成的東西,豈能說改就改?

那麼多世家壟斷學術資源,壟斷知識的解釋權,豈能允許你說改就改?

張旭目瞪口呆,“小王八蛋,你好大的野心。

這事兒做成了未必有人說你好,做不成勢必遺臭萬年!”

朱振眉毛一挑,“先生,原來您也是會說髒話的。”

張旭氣的笑了,瞪眼罵道:“臭小子,這個世界上哪有不說髒話的人,你現在見到的才到哪裏,在朝堂上,我們還會拿著象牙護板捉對廝殺呢。”

“得嘞,您年紀大了,您可以肆無忌憚,我忍著。”

朱振一臉無奈,這老家夥是一麵大旗,他想罵街就罵街吧。

張旭看著朱振,以為這孩子是不是腦子犯病了,問道“說說,你是怎想的,居然想要改革教育製度,還有,現在的教育製度怎麼了”其實張旭心裏還有一句沒問出來,那就是現在的教育製度是個什麼製度你又想改革成什麼樣。

不過怕丟人,沒好意思問,說起大元的教育製度,那真的是亂成了一鍋粥,哪怕是有了張養浩幫著大元恢複了科舉製度,但是對於人才的培養,依然是個謎。

元人懼怕漢人當官,也就不稀罕去真心實意的搞這些東西。

這也是為什麼劉伯溫這般的大才,竟然隻能做過小的不能再小的官了。

因為在他前麵的進士們,十有八九連大字都不認幾個。

斷絕了漢人的官途,這也是大元走向覆滅的重要原因之一。

等到新的王朝建立,勢必會要重新建立教育製度,沒想到這小子看的倒是足夠長遠。

若是他的改革足夠優秀,那麼朱元璋肯定是要借鑒的,到時候這臭小子對於帝國的影響絕對是足夠深遠。

甚至說是千秋偉業也不無不可。

不由的張旭看向朱振的眼神變得有些欽佩,難怪這般年紀就能做到伯爵,實在是人家的眼光長遠,找問題核心的能力足夠強。

朱振嗬嗬一笑,也沒有避諱,將心中的計劃和盤托出。

“從隋朝開始,帝國將科舉取士作為選拔人才的重中之重,一定程度上摧毀了世家對權利的壟斷,給了寒門鯉魚躍龍門的機會。

但是如果細數走上高位的官員,大多數其實還是世家子弟,或者說是足夠天才的子弟,而所謂的努力占有的比例實在是太少了。

所以我將隋唐、宋元的教育製度姑且稱為精英製度,這種製度的核心就是要麼你足夠優秀,要麼你的父母長輩足夠優秀,其實一定程度上,還是世家影響著天下。

但這天下之大,普通人何止萬萬,願意努力改變自己命運的人,又何止千萬。”

教育製度的好壞,哪怕是在後世,也是社會上一直爭論的問題。

而應試教育更是飽受詬病,被噴得一無是處。

甚至一些普通人也跟著天天瞎喊,素質教育,素質教育。

隻能落後久了,對於外麵的東西,過於羨慕,而忽視了自身的優點。

中國孩子沒自由,這是全世界公認的事實。

家長更喜歡讓孩子們課餘時間參加補習班,或者練書法、學國畫、玩樂器、背古詩等等。

雖然現實生活根本用不到這些,但家長們普遍認為文采風流是很有必要的。

可普通家庭就算是再努力,又能讓孩子接受多好的素質教育?

一架鋼琴,就未必是一個普通工薪家庭買得起的。

一個養馬場,哪怕是中產之家,也不敢胡思亂想。

至於培養孩子,學習下駕駛飛機之類的,更是想都不敢想。

所以應試教育確實存在缺點,但是也有他足夠大的有點,那就是他足夠公平!一直到七十年代之前,國內的受教育程度還是一個低到讓人發指的程度,誰都知道國家想強大、經濟要騰飛就需要無數的人才,可是念書的人都沒有幾個,又哪裏有人才所以,國內的教育製度就必須反映國慶的需要,那個時候我們需要的不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不是外星殖民的高科技理論,我們要的是大批大批的知識分子來填補無數的崗位。

原子彈有一顆就足夠了,我們需要更多的是有學曆的普通人,充斥到改革大潮中的各個崗位。

正是這種特殊的國情,國內的高校成為將知識分子當作流水線產品從而生產的工廠。

那不是落後,而是麵對現狀的一種無奈的妥協,更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