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五章 來自金陵的惦念(2 / 2)

社會發展的規律就決定了那樣的一種教育製度,哪怕有人強硬的將其扭轉為歐美一般的精英教育製度,最終照樣還是得被社會的潮流強勢逆轉。

某種程度來說,教育製度也是一種社會需求,有市場才會有產品,這是曆史的必然。

現在的天下,以及未來的天下,跟後世建國之初的社會形勢非常相似。

最重要的一個共同點識字率太低。

一個國家如何才能長盛不衰。

答案隻有一個,那就是國民素質。

日本和德國挑戰全世界,被大夥聯合起來圍毆,又是拆光工廠又是扔原子彈,搞得一清二白身無分文。

結果呢人家分分鍾強國興邦,經濟仿佛坐火箭一樣雄起,照樣還是世界強國。

憑借的是什麼、不是賣稀土不是賣市場,人家憑借的是國民素質。

隻要老百姓的素質在,就永遠都是世界強國。

這就是教育的重要性。

而中原現如今施行的教育製度,就極度相似於後世歐美的精英教育,培養出來的都是優秀的高端人才,是各大世家門閥今後的頂梁柱。

但是這樣的人才,對於華夏的強盛其實並沒有幫助。

想要讓華夏真正強大起來、哪怕明日朱振這一夥人死絕了,另立一國照樣世世代代領先全世界,就必須推行全民教育而“水師學堂”的設立初衷,就是這樣一個麵對全民招生的理想。

學子從民間來,然後回到民間去,不指望他們對當今時局立刻產生多大的影響,隻要民間的有識之士一點一點的躲起來,終有一天會量變引發質變。

世家是阻礙社會進步的毒瘤,但是這顆毒瘤卻是寄生在動脈之上,轟轟烈烈的下刀子割去,後果必然是兩敗俱傷,甚至是不可承受之痛。

朱振對於世家的態度是堅決取締打擊,他心中有猛虎,但是他理智的明白這個過程要相對溫和。

所以他搞教育,他搞紙張,現在又高全民教育,潛移默化之中,世家門閥必將漸漸的消亡。

這是社會發展的大勢,更是曆史的必然,無可阻擋。

張旭聽著朱振娓娓道來,震驚得目瞪口呆,就連手中的雨傘歪了雨水打濕了肩膀都渾然不覺。

太震撼了。

這小王八蛋的腦子是怎麼長的,難道這世上當真有生而知之者,一出世便是宰輔之才。

性格暴躁的朱元璋,少有的在玄武湖忍氣吞聲了許久,終於在秋意襲來的時候,返回了金陵城。

公爵府裏,炭盆散發著淡淡的竹香,窗外的寒風掠過落盡樹葉的樹梢,發出“嗚嗚”的尖銳聲。

剛剛結束了一場大戰,與陳友諒打的難分伯仲,朱元璋心情說不出好壞,將手下幾位得力幹將留下,說是有大事商量。

大殿內溫暖如春,朱元璋坐在主位,命宮女給麵前的數位大臣奉上香茗,君臣齊齊的喘了一陣氣,凍僵的身體方才緩和過來。

朱元璋飲了一口熱茶,活動了一下手腳,問道:“北方可有緊急的戰報?”

?西邊兒的陳友諒還在醞釀情緒,東邊兒的張士誠已經通過朱振表達了善意,南邊兒都是些土雞瓦狗不值一提,所以眼下讓朱元璋真的擔心的便是北方。

大元當年馳騁天下,可不是靠吹牛皮,而是靠得真真正正的實力。

如今東吳的實力越來越強,不可能在繼續做牆頭草了,跟元人表達自己的態度,已經是必然的事情了。

徐達肅容道:“啟稟國公,目前境況尚可,不過最近王保保那邊兒蠢蠢欲動,我們需要派遣精兵強將早做防範。”

朱元璋點點頭,並未多言。

之前自己對於徐達和常遇春誰能為帥這個問題猶豫了許久,現在看來,還是徐達好一些,不僅僅是徐達在戰爭中大局觀比常遇春要強一些,還在於能夠做到未雨綢繆,有備無患。

不然以目前東吳東西兩線開戰的境況來看,一個紕漏,王保保便有可能率軍南下,打自己一個措手不及。

朱元璋繼續問道:“朐縣的市舶司可有新的奏報?”

市舶司這件事情,之前朱元璋根本就沒有在意,在他看來,一群商人,再怎麼折騰,難道還能上天?

但是等到朱振將市舶司紅紅火火的搞起來。

朱元璋才知道,同年的教育對一個人的影響到底有多深遠。

自己一個靠種田、放牛、念經長大的人,如何知道商業的威力?

眼下不要說是自己,便是整個東吳,江南,甚至整個華夏,都將目光聚焦在了朐縣。

宋濂起身恭聲說道:“回稟國公,昨日便有公文送達,盱眙縣伯在文中提及一切順利,已經有三百多家商戶申請了資質,其中二百五十三家已經頒發了營業執照,已經收取保證金五百九十萬兩,第一個月的稅收尚在統計之中,預計有我五十萬兩左右,待到審核之後,即會押解進金陵,繳納入庫。”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