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與朋友的關係要親密有度(1 / 3)

中國古訓說:“大丈夫處世,當交四海英雄。”西方諺語說:“朋友是人生最為珍貴的財富。”一個人如果能多交一些誌同道合的朋友,那麼一生都會因此而受益。交朋友一定要至真至誠,廣交天下良朋,但也要注意與朋友保持適度距離,朋友關係太親密了,就容易產生矛盾,淡如水的友誼才能天長地久。

1.好朋友也要“明算賬。”

“社交魔方”

朋友的每一次背信棄義,都增加了幾分我們對於金錢威力的依賴。

——威廉·申斯通

生活中,常見到一些自認可以與朋友同生共死,因而“有衣同穿,有錢同用”,親密的讓人看了眼紅。其實朋友之間,禮尚往來,互贈物品,或者在適當的時候,一起吃飯喝酒等,也是情理中的事。但如果認為“好朋友在經濟上可以不分你我”,那就大錯特錯了。

湛明跟鐵哥們兒薑林鬧翻了!起因是薑林抱怨兩人在一起總是他花錢。湛明和薑林從初中到大學都是好朋友,剛畢業時兩人又在一起合租房子,那時兩人發了工資就隨手放到客廳的櫃子裏,誰想用就自己去拿,從來不分你我,兩人戲稱這種情況是“小共產主義”。後來由於工作調動,兩人各自租了房子,但感情卻沒變,誰缺錢了隻要說一聲,幾百塊錢就送過去,從來也不記賬。年初的時候,薑林交了個女朋友,花費大了起來,常向湛明拿錢,湛明漸漸地就有點不高興,有一次薑林又要借一千,湛明拒絕了他。薑林就很生氣,他跟別人說:“這麼多年了,這小子不知道跟我拿了多少錢,一起吃喝都是我付賬,沒想到他翻臉就不認人了!”湛明也很生氣:“他花了多少錢?上次他媽媽住院,不是我送去了五千嗎?剛畢業時我掙得比他多一倍,那些錢都讓誰花了?”於是兩人大吵了一架,從此誰也不理誰了!

俗話說得好:“交義不交財,交財兩不來;要想朋友好,銀錢少打擾。”把友誼建築在金錢的基礎上,就像把大樓建在沙灘上一樣,是極不牢靠的,而且嚴格說這種友誼也算不上真正的友誼。如果朋友交往中像湛明和薑林這朋友之間錢財也要分清,把友情係在金錢上一定會出問題樣,經濟上長期不分你我,那麼必然會帶來很多惡果。

首先,會使友誼變質,使純潔的友誼蒙上金錢拜物主義和物質至上主義的灰塵。天長日久,相互之間的平等關係會變成經濟上的依附關係。

其次,由於物質至上主義的侵入,朋友之間平等的關係還會被金錢交換關係所代替。這時,被金錢腐蝕了的“友誼”就可能變成掩蓋錯誤甚至包庇違法犯罪行為的“保護傘”;經濟上的不分你我,就會演變成不講原則,不分是非。

最後,因為受金錢腐蝕,“以財交友,財盡則交絕”,最終會使友誼不複存在。比如薑林便因為湛明不再借錢給他而與湛明一拍兩散。

但是朋友之間,免不了要牽涉到經濟問題。

比如,請客吃飯。這是一個禮尚往來的事情,朋友之間為了增進友誼,加深了解,一起吃吃飯、娛樂娛樂都是很正常的。甚至一起出去旅遊,尤其年輕人喜歡結伴旅遊。這種情況下,一定要表現得大方一點,因為沒有人願意同小氣的朋友來往,互相算計的友誼是長久不了的。當然,現在都很時興AA製,一副親兄弟明算賬的架勢,這樣最能獲得大家的認可,但要注意的是,有些人不喜歡AA製,覺得這樣疏遠了感情,那麼就要事先溝通好,要將AA製的形式提前提出來,然後才能執行。

再比如,婚喪嫁娶。這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人情禮。曾經有媒體反映,中國家庭一個月的人情禮錢就要高出平均收入,這在外國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也許這就代表了“禮儀之邦”的特點吧,遇到紅白喜事,作為朋友、親戚、同事,都要表表心意,尤其是朋友,隨著關係的遠近還會輕重有別。所以,朋友之間既然免不了這個“俗”,就一定要把握好這個度。首先是不能超出自己的經濟承受水平,量入為出;其次要考慮到對方的經濟條件,因為中國人都知道這些人情禮都是要“還”的,禮送得太重,就等於給朋友加上了包袱,這樣做也是很不合適的。

再有就是借錢。這個問題向來是很敏感的,朋友之間,往往是一方不好意思開口,另一方則不好意思拒絕。處理這個問題,作為借錢的一方,開口前要想到,能否想出別的辦法,向銀行貸款什麼的;對方的實力如何,借錢給自己是否有難處;自己的償還能力怎麼樣,可以向對方承諾多長時間內一定還清(承諾了就一定要兌現,否則就沒有下次的機會了)。而借錢出去的朋友,一旦朋友開了口,礙於麵子又不好拒絕,而除非真的是大款,否則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借錢給別人還真是比較為難,那麼,你就應該想好了:首先這個朋友是不是有信用,再好的朋友也應該有道德約束,品質不好的人本身就不值得你為借不借錢給他而發愁;然後是自己的實力,是否真有這樣一筆閑錢,還是要從自己的開支中省出,如果是省出來的錢借給別人,就要問問自己願不願意,還要考慮家人的感受;還有,考慮對方的還錢能力是無可厚非的,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錢當然要花在刀刃上,有去無回的借錢是絕對不能忍受的。如果朋友已經犯過一次這樣的錯誤,絕對不要再給他第二次騙你的機會,借錢不還的人終歸是沒有信用、不值得一交的朋友。

應該肯定,朋友之間經濟上的幫助是應該的,也是無私的,不希圖對方報償的。但這隻是事情的一個方麵,另一個方麵,應該明白,幫助從來是相互的,即使被幫助的一方無力對等的給朋友以相應的幫助,但也要心中有數,記住“來而不往非禮也”的古訓,當有機會對朋友的幫助進行報答時,一定要及時報答,使這種物質上的來往大體保持平衡。當在朋友之間已經和正在產生較大的經濟利益關係時,則不要忘記“好朋友還須明算賬”,采取適當的方法,互相尊重對方的權益,商妥處理相互經濟利益關係的原則和方法,把權利、義務關係弄清楚。這樣做,看似無情,實則有義,“買是買,送是送”,可以避免許多無益而有害的糾紛,使友誼更加牢固。

友誼的基礎是想法、興趣愛好上的一致,和事業理想上的共同追求,而經濟上的互助隻是友誼的派生物。如果有人認為友誼是金錢上的互通有無,那麼他永遠也交不到真正的朋友。

2.對朋友還是要客氣

“社交魔方”

社交的起因在於人們生活的單調和空虛,社交的需要驅使他們聚到一起,但各自具有的許多令人厭憎的品行又驅使他們分開。終於,他們找到了彼此能容忍的適當距離,那就是禮貌。

——叔本華

人與人的關係,一旦變得親密就容易不拘小節,甚至逾越界線。界線一旦逾越了,必會危及彼此的交情。氣味相投就很容易陷於鬆懈或粗心大意,心裏想到了什麼就隨意地衝口而出。

阿拉伯有句諺語說:“腳步踩滑總比說溜了嘴來得安全。”不論多親密的朋友,還是必須有所節製,才不致壞了交情。

所以,在和朋友的長期交往之中,隨時要注意恪守禮儀與自我節製,一旦你逾越了禮儀或失去了節製,你也就失去了朋友。

安吉麗娜和朋友一次去酒吧,正巧遇到了以前的幾個好友,她們是在邁阿密認識的,真是有緣,在紐約她們又見麵了。談話的時候,她們把目光轉向了安吉麗娜的朋友辛迪,安吉麗娜高聲喊著:“這家夥是個女鬼,吸毒是個能手,卻是性冷淡者。”同伴們哈哈大笑,安吉麗娜還拿了一把香蕉放在了辛迪的頭上,引得周圍的人一起起哄。辛迪憤怒地把香蕉摔在了地上,掏出了安吉麗娜的車鑰匙放在了桌子上,疾步離開了酒吧,臨走時轉頭對安吉麗娜說:“我永遠也不願意見到你這個不尊重我的家夥。”

親密的友誼,不應該是粗魯的、無禮的。在理解和讚揚聲中,友誼會不斷成長。

還有這樣一個故事:兩個美國人為了做好一筆生意,事先訂下了一個自認為絕妙的計策,那就是一個人先出麵談價錢,訂得價格要高出幾倍,談到進入僵局以後,另一人再出麵調停,並指責第一個人的貪婪和無知,借機獲取良好的顧客印象,然後做成買賣。事情正像他們估計的一樣發展,談判很快地進入了僵局,談判人無可奈何地搖搖頭,向第一個人說:“不,先生,您的開價讓我難以置信,如果您不是開玩笑的話。”第二個美國人馬上出場了,他大聲指責他的同伴蠢笨無知,還不如鄉下的一頭驢子,隻知道貪婪地張著沒有牙齒的嘴。他的大聲喊叫引來了周圍許多人的注意,這時他的同伴忘記了在演戲,憤怒地站起來給了他一拳,並說:“你難道不知道我以後還要在這裏陪著小姐喝酒嗎?”聰明的談判人看出了端倪,計策宣告失敗。

你覺得這兩個美國人愚蠢嗎?其實生活中很多人也都犯過這類錯誤。以密友相稱便完全忘記了應當恪守的禮儀,隨便在人前指責朋友,無禮地指揮朋友……朋友之間講究禮儀,並不是說僵守不必要的客套和熱情,而是說彼此應當互相尊重。

社會上幾乎人人都知道朋友的重要,都珍惜朋友之間的感情,但凡是人們珍惜的,也一定是稀少的,因而自古以來人們便慨歎“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其實,我們置足社會中,未必把每一個朋友都交到“知己”的程度。朋友可分為不同層次,有的是於事業有益的,有的是於生活有益的,有的是於感情有益的,也有的是於娛樂有益的。每一種朋友應該交到何種程度才恰到好處,才於人生有益,並沒有一把尺子能量得出來的。不拘深交也罷、淺交也罷,朋友之益人人皆知,但這“益”並非信手拈來,重要的是方法,是怎樣交友、怎樣獲得朋友之益。

許多青年人交友處世常常涉入這樣一個誤區:好朋友之間無須講究禮儀。他們認為,好朋友彼此熟悉了解,親密信賴,如兄如弟,財物不分,有福共享,講究禮儀太拘束也太外道了。其實,他們沒有意識到,朋友關係的存續是以相互尊重為前提的,容不得半點強求、幹涉和控製。彼此之間,情趣相投、脾氣對味則合、則交,反之,則離、則絕。朋友之間再熟悉、再親密,也不能隨便過頭,不講禮儀,這樣,默契和平衡將被打破,友好關係將不複存在。

和諧深沉的交往,需要充沛的感情為紐帶,這種感情不是矯揉造作的,而是真誠的自然流露。中國素稱禮儀之邦,用禮儀來維護和表達感情是人之常情。

每個人都希望擁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朋友之間過於隨便,就容易侵入對方的禁區,從而引起隔閡、衝突。譬如,不問對方是否空閑、願意與否,任意支配或占用對方已有安排的寶貴時間,一坐下來就“屁股沉”,全然沒有意識到對方的難處與不便;一意追問對方深藏心底的不願啟齒的秘密,一味探聽對方秘而不宣的私事;忘記了“人親財不親”的古訓,忽視朋友是感情一體而不是經濟一體的事實,花錢不計你我,用物不分彼此。凡此等等,都是不尊重朋友,侵犯、幹涉他人的表現,偶然疏忽,可以理解,可以寬容,可以忍受。長此以往,必生間隙,導致朋友的疏遠或厭惡,友誼的淡化和惡化。因此,好朋友之間也應講究禮儀,恪守交友之道。

不尊重朋友,對朋友舉止失當看起來隻是一件小事,但這件小事卻能給友誼造成致命的傷害。所以無論什麼時候,無論對怎樣親密的朋友都不要忘了禮儀二字,隻有客客氣氣地交朋友,友誼才能維持得長久。

3.尊重朋友的隱私

“社交魔方”

即使是最神聖的友誼也可能潛藏著秘密,但是你不可以因為你不能猜測出朋友的秘密而誤解了他。

——貝多芬

每個人心裏可能都藏著一些屬於自己的秘密,或者不願意告訴別人,或者隻想跟自己最好的朋友訴說。所以,千萬不要去打探朋友的隱私,但如果他(她)願意告訴你,那你就一定要守口如瓶。

心中藏著屬於自己秘密的人會認為,這是他們的權利,朋友沒有必要占有它。勞倫斯基認為:“如果一個人沒有一點屬於自己的秘密,那他不是一個可靠的人。”

張偉至今還在為三年前的行為懊悔。那時他有一個分不開的好友宋明。兩人性格迥異,張偉開朗、好動,無拘無束,宋明細心、沉穩,正是兩人不同的個性才吸引了對方。生活中他們猶如球場上一對配合默契的雙打選手,互相彌補著對方的不足。在公司裏業績顯著,令人羨慕不已。

一個煙雨濛濛的日子,張偉帶著女友逛商場購物,路過宋明的住所,順便去看看朋友的生活。打開宋明的房門,裏麵整潔有序,而人卻不在,他和女友一起坐下來等,手腳從不老實的他在朋友家更不閑著,為了顯示和朋友的關係比鐵還鐵,他亂翻了一通兒。女友一再勸阻,他毫不介意,突然他從抽屜的緊裏麵摸出了一個精致的筆記本,翻開一看,裏麵一片空白,第二頁夾著一張剪下的報紙,是記錄一女青年跳河自殺的新聞。那女青年的名字被兩塊血跡掩蓋,報紙的最下麵是宋明的一行筆跡:“沒有你,我就沒有了一切,今生我再也不會感到幸福。”張偉大吃一驚,難道那女青年是宋明的女友?此時,宋明抱著一摞書推門而入,當宋明看到張偉手中未及放下的筆記本時,立即扔下手中的書,劈手將筆記本奪了過來,他憤怒地大喊:“滾!離開這兒。”張偉覺得當著女友的麵,宋明做得太過分,一氣之下離開了。走出很遠,還聽見宋明在大聲的喊叫。

那天之後,宋明再也沒有到公司上班,張偉認為宋明的氣量太窄,很長時間張偉才登門去道歉,但遇到的隻是宋明的一房親戚,宋明已去了南方。張偉非常難過,他知道,那張報紙、那兩塊血跡、那一字一字包含著一個令人心痛的故事,在好友宋明的心中已沉澱為一個秘密,一個隻有宋明才能占有的秘密。

不要認為你與朋友的關係非比尋常就去隨便打探朋友的隱私,那是屬於他一個人的秘密,不要跨入他的禁區。

但有時候,人們遇到一些傷心事,譬如家庭糾紛、生理缺陷、個人恩怨之類純屬個人私事的東西,一個人悶在心中實在難耐,也無濟於事。一般都會向自己的知己好友訴說,目的是為了贏得朋友的同情、愛憐,及時幫自己出點子、想辦法。但這些“隱私”,知道者範圍不能大,隻能“你知、我知”。

好友萍萍找了個如意郎君,馬上就要步入禮堂了!李寧歡天喜地,比自己結婚還要高興。但她發現萍萍卻始終像有什麼心事一樣高興不起來。終於在結婚的前幾天萍萍把自己的秘密告訴了李寧:原來萍萍患有透納症,子宮是呈線性纖維狀的,根本沒辦法生孩子。李寧聽了萍萍的話,心裏很難受,後來她又把這件事告訴了另一個好朋友,誰知此事被萍萍知道了。萍萍非常氣憤,結婚那天,她沒有請李寧參加,一對好朋友變成了陌路人。

朋友把自己的“隱私”告訴了你,即使沒有叫你保密,也證明了他對你的極度信任。對此你隻有為他分憂解愁的義務,而沒有把這種“隱私”張揚出去的權力。如果不把“保密”作為一種義務、一種責任,熱衷於流言蜚語,把朋友的“悄悄話”公諸於眾,如果是無意間的“泄露”,還情有可原。否則,可能會引起不少人的風言風語,甚至被歪曲事情真相,不僅不利於解決問題,相反還會把事情搞糟。同時還會使你失去朋友,甚至會失去周圍同事對你的信賴,最終成為孤家寡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