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成竹在胸之社交策略技巧(2 / 3)

(2)用解釋來熄滅怒火

不少時候,人和人之間相互發火,是因為互不了解、有失溝通造成的。這時候得理的一方切不可因對方的錯怪而以怒製怒。最好的方式是多加解釋,想法溝通或者道歉、勸慰,與對方達成諒解或共識。一所醫院裏,病人擠滿了候診室。一個病人排在隊伍中,將手上的報紙都看完了也沒有挪動一步,於是他怒火萬丈,敲著值班室的窗戶對值班人員大喊:“你們這是什麼醫院?這麼多人排隊你們看不見嗎?為什麼不想辦法解決?我下午還有急事呢!”值班員麵對病人的怒火,耐心解釋說:“很抱歉,讓你等了這麼久。是這樣的,醫生去開刀了,搶救一個危重病人,一時脫不了身。我再打電話問問,看看他還要多久才能出來。謝謝你的耐心等候。”患者排大隊得不到及時診治,責任並不在那個值班員身上,但是麵對病人的錯怪,他卻沉住氣采取以退讓的方式一麵解釋、一麵勸慰,這就比以怒製怒、火上添油的回答好多了。

(3)以柔克剛製蠻橫

麵對蠻橫無理者,得理者若隻用以惡製惡的方式,常常會大上其當。這時候,平息風波的較好方式莫過於得理者勇敢地站出來,主動承擔責任,以自責的方式對抗惡人惡語,以柔克剛。有一個商場營業員,遇一個中年男子來退一隻電磁爐。那電磁爐已經用得半新半舊了,他卻粗聲粗氣地說:“我用了一個多月就壞了,這是什麼鳥貨?你再給我換一隻!”營業員耐心解釋,他卻大吼大嚷,並滿口髒話說什麼“我來了你就得給退,光賣不退算個鳥”!營業員雖然占理,但為了不使爭吵繼續下去,便溫和地對他說:“這種電磁爐已經用一段時間了,又沒有質量問題,按規定是不能退的。可是你執意要退,那就幹脆賣給我好了。”就在她掏錢的時候,那個粗暴的男顧客臉紅了,他終於停止了爭吵,悄然離去。顯然,營業員的寬容與退讓的方式起了良好作用。因為它反襯出對方的無理和品質低劣,售貨員的以退求進有效地製止了事態的擴大。

社交中,千萬不要太固執,是你的錯當然要道歉和解;是你占理的話也不妨退讓一步,最終人家會知道是你正確,而你的寬宏大量也將會贏得別人的讚譽。

5.拐彎抹角好辦事

“社交魔方”

小鹿到河邊喝水的時候,正好碰見了捕魚的水鳥,它好奇地問水鳥:“大姐,我一直很奇怪你是怎麼一口把魚吞進肚子裏的,你從來都沒有被魚翅卡到過嗎?”水鳥歎了口氣:“我說小鹿兄弟,你還真是個直腸子,想辦法轉個彎子,避開魚翅不就沒事了嗎?”說完水鳥就把剛捕到的大魚朝空中一拋,讓魚頭朝下,魚翅向後倒的落進嘴裏,接著心滿意足地走開了。

人際交往中,你常會碰到各種“刺兒”,這個時候就該想辦法兜個圈子、繞個彎子,避開那條“刺兒”,這是社交的基本策略和手段。

有位編輯向著名學者錢鍾書組稿,便是繞著圈子,成功地“吃到了魚”,還連說“根本沒什麼刺兒”。以下便是他的巧謀妙計:

傳播媒介把學界泰鬥錢鍾書先生的脾性渲染得那麼乖僻。數年前,有一位編輯參與編撰地方名人詞典。同仁說,錢老的材料不易到手,寫信發公函都杳如黃鶴。主編也為此大傷腦筋。這位編輯想碰碰運氣,鑒於前車之覆,他對此事不加張揚。

他之所以決定試試,因為第一,他對錢老的著作及學術成就有所了解。自1961年其力作《通感》問世以來,先生之名即銘刻腦際,追慕迄今。第二,錢老的叔父錢孫卿先生是這位編輯所在學校的前任老校長。憑此兩條,他建立起信心。自度籍籍無名,故投石問路,先迂而回之。

錢老伉儷情趣高雅,每常調侃,幽默詼諧,相與為樂。楊絳女士呼夫君錢老為“黑犬才子”。此係錢老之字“默存”分拆而成的離合體字謎。於是他冒昧為他們姓名編了兩條燈謎。“文化著作”射“錢鍾書”;“柳絮飛來片片紅”射“楊絳”。信中先呈上拙作,然後陳述其叔父舉學之業績。很快收到回信,喜不自勝。內附聯賀卡,藍底金字,莊重雅致。特別是錢老簽名的明信片,三字合寫,神旺氣足,獨具風采。看來錢老並不像傳言所述那麼古怪。

既得隴,又望蜀。於是發函委述父老鄉親對他們的眷戀之情,標舉其母校因“首編”未見錢老條目憤有煩言,憤而拒購《辭典》;再述地方史籍龍套頻頻出場,主角不亮相,戲唱不成之態勢,等等。希望他們惠賜一手資料。不久又得複函:“來函敬悉。我們對國內外名人傳記請求供給材料,一概敬謝,偶有關於我們的條目,都出於他們自編。未便為你破例。”好事多磨,果然吃了閉門羹。

設身處地想想,若來者不拒,頻繁應酬,對其將是災難。老人自有他們厘定的處世原則,故鄉情雖深,也未可貿然破“法”。初看山重水複疑無路,細思既然全般供給材料不成,何妨另辟蹊徑。“自編”草稿,呈其覆核,不是同樣可以完成組稿任務嗎。柳暗花明又一村。於是將有關錢老的傳記材料,草成小傳,另附若幹疑題,一並發函請教。在忐忑不安中接讀複函:“遵命將來稿刪一下,奉還。”對小傳中的名號大都刪除,批曰:“不合體例。”又訂正了蘭田(藍田)之訛誤。這真是意外之喜,同仁無不額手相慶。對錢老先生抱“不怒而威”之成見,然“即之也溫”,年過有期,猶不失赤子之心,何乖僻之有!

可見,與人交往、求人辦事最好能繞個彎子,直來直去就會遭人拒絕。試想一下,如果那位編輯直接向錢老索要材料的話,結果會怎麼樣呢?恐怕也會如其他人一樣“杳如黃鶴”了。但這位編輯聰明地繞了個大彎子,先是寫信聯係感情,加深錢老對自己的印象,接著再提出請求,終於獲得了成功。

還有一位編輯,也利用這種方法達到了邀稿的目的。某編輯準備向一名作家邀稿。那位作家一向以難於對付著稱,所以這位編輯在去他家之前,感到既緊張又膽怯。

開始並不成功,因為不論作家說什麼話,這位編輯都說“是,是”或者“可能是這樣的”。無法開口說明要求他寫稿的事。他隻好準備改天再來向他說明這件事,今天隨便聊聊天就結束這次拜訪。

突然間他腦中閃過一本雜誌刊載有關這位作家近況的文章,於是就對作家說:“先生,聽說你有篇作品被譯成英文在美國出版了,是嗎?”作家猛然傾身過來說道:“是的。”“先生,你那種獨特的文本,用英語不知道能不能完全表達出來?”“我也正擔心這點。”他們滔滔不絕地說著,氣氛也逐漸變為輕鬆,最後作家竟答應為編輯寫稿子。

這位不輕易應允的作家,為什麼會為了編輯一席話,而改變了原來的態度呢?因為他認為這位編輯並不隻是來要求他寫稿,而且又讀過他的文章,對他的事情十分了解,所以不能隨便地應付。讓對方以為自己對他的事非常清楚,就能像那位編輯一樣,在心理上占優勢。

人際交往中,腦筋要靈活一點,直來直去容易碰釘子,那就繞個彎,避開釘子,事兒也許就辦成了。

6.有誤會要及時開解

“社交魔方”

每一個人都有權說出他認為是正確的東西,其他每個人也有權對前者進行駁斥。

——約翰遜

在社交活動中,由於一些意想不到的原因導致失誤,常常會造成不必要的誤會。比如,一對初戀者約會,小夥子因意外事情遲到了,又沒說明原因,姑娘便認為他是個靠不住的人。再如,某單位領導找部下談話,通知其調動工作,因沒說明這是組織集體討論決定的,使對方誤以為是他的主意等等。

其實,這些誤會本來並不難消除,隻要當場把真實情況多說上一句話,便可免去很多麻煩。可是,人們往往忽略了,沒說這句話,結果留下遺憾。當然,事後進行疏通說明也可以補救,但總不如當場消除誤會的好。

夏潔是個大大咧咧的女孩,大學畢業後直接去了一家水產公司上班。公司的老會計王姐非常喜歡她,對她一向照顧有加。有一天,王姐的孩子從網上下載了點東西,因為家裏沒辦法打印,所以就想麻煩夏潔幫忙打印,說孩子著急要用。夏潔答應了,但當天的工作特別忙,就把這事兒給忘了。第二天,王姐來取東西時,夏潔這才想起來,隻好回答說自己還沒弄呢!王姐臉色平靜地告訴夏潔不用弄了,孩子隻是鬧著玩。夏潔也沒在意,這件事就算過去了。但是後來夏潔發現王姐對自己特別冷淡,一次同事一起開玩笑時,夏潔說了句什麼,王姐緊跟著就指桑罵槐地說了句:“那當然,人往高處走嘛!領導有事吩咐聲就行,咱們小老百姓哪能支使得動啊!”夏潔這才明白,王姐誤會自己了,可是事情過去了那麼久還怎麼解釋呀!

夏潔錯就錯在沒有當場跟“王姐”解釋清楚,如果她把自己工作忙等情況說一下,相信“王姐”不會不理解。當我們出現了失誤時,很多人都覺得這沒什麼大不了的,不需要解釋什麼,結果就造成了對方的誤會,給自己也帶來了很多麻煩,所以必要的解釋一定不能少!

那麼應該怎樣做解釋呢?

(1)解說原委

當由於特殊原因造成失誤時,應及時實事求是地陳述原委。如本文開頭的事例,小夥子遲到是因為路遇小孩打架受傷,他送小孩去醫院。對此,他以為這是應該的,而沒有主動說明,以致姑娘產生了誤解。如果他當時就說明此事的話,也許他們的關係就是另一種結局了。

為了防止他人產生潛意識的責難,當事人也可用用自言自語的方式對自己行為上小的失誤進行解釋。比如,開會時間過了,主持會議的領導才匆匆趕來,他邊走邊說道:“叫大家久等了。臨時接待了外商,剛送走。現在開會吧。”隻此一句,起碼有兩個作用:一是平息大家的怨氣。主持人遲到,耽誤了大家的時間,如此自我解釋就是一種道歉。二是說明了遲到不是有意的而是遇到了特殊的情況,易於得到他人的諒解,不致影響領導的威信。

(2)交待關係

有時在交際場合,對於可能引起他人猜測的人際關係或敏感問題,也要主動說明,以解嫌釋疑避免誤會。有位處長到北京辦事,順便看看老同學,老同學的上大學的女兒跟他上書店去買書。正巧碰上本單位一位出差的同事,處長和他寒暄幾句就匆匆而過。等他回到單位時,他在北京的“豔遇”已經滿城風雨,任他如何解釋也說不清,使他十分苦惱。其實,他當時隻要多一句解釋關係的話,這一切都不會發生了。

對於易於為人猜測的男女關係敏感問題應及時落落大方地說明,就可免去很多麻煩。某單位一科長與一位女同事公出,在街口遇上一位熟人。科長主動介紹:“這是我們單位的小王同誌,一塊兒到上級機關開會,剛回來。”小王主動與之握手相識。這樣介紹,自然免去了很多誤解。

(3)說明背景

有時,在交際中為把事情說得更準確,使他人理解得更全麵,不致造成誤會,還應對背景材料做必要的解釋和說明。比如,某書記找工人交談,一開始就交待背景:“馬上要進行優化組合了,可能要涉及到你,我今天是以朋友的身份來和你交心……”書記這樣解釋自己的身份,說明不是傳達組織決定,而是朋友間推心置腹的交心,所以氣氛更融洽,工人也敞開了心扉。

還有時,主動解釋個性性格或個人心理,給對方打“預防針”,也可防止造成對自己良好動機的誤解。比如,在提出對方不愛聽的問題時,常常有一句先導性的話:“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我有一句多餘的話,你可能不愛聽……”這種打預防針式的解釋背景的話,可以使對方充分理解自己的善意,不致當場形成誤會和對抗而影響彼此關係。

誤會越早開解越好,不要等到誤會變成了怨恨才開始著急,所以發生誤會時,少說一句不如多說一句,千萬別嘴懶!

7.如果你受到了冷遇

“社交魔方”

聰明的人們就應該盡力去建立友誼,而不應去結仇恨。

——《五卷書》

社交中受到冷遇很常見,但如果你不懂得化解冷遇,就會使社交受到極大影響。拂袖而去或糾纏不休都不是辦法,真正的聰明人要能根據受到冷遇的不同情況來做出不同反應。

冷遇無非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一是自感性冷遇,即自我估計過高,對方未使自己滿意而感到冷落。

二是無意性冷遇,即對方考慮不周,顧此失彼,使人受冷落。

三是蓄意性冷遇,即對方存心怠慢,使人難堪。

當你被冷落時,要區別情況,弄清原因,再采取適當的對策。

對於自感性冷遇,自己應多做自我反省,實事求是地看待彼此關係,避免猜度人和嫉恨人。

常常有這種情況,在交際赴會之前,自以為對方會以熱情接待,可是到現場卻發覺,對方並沒有這樣做,而是采取了低調。這時,心裏就容易產生一種失落感。

其實,這種冷遇是對彼此關係估計過高、期望太大而形成的。這種冷遇是“假”冷遇,非“真”冷遇。如遇到這種情況,應重新審視自己的期望值,使之適應彼此關係的客觀水平。這樣就會使自己的心理恢複平靜,心安理得,除去不必要的煩惱。

有位朋友到多年不見麵的一個老戰友家去探望。這位老戰友如今已是商界的實力人物,每天造訪他的人很多,感到很疲勞,大有應接不暇之感。因此,對一般關係的客人,一律不冷不熱待之。

這位朋友一心想會受到熱情款待,不料遇到的是不冷不熱,心裏頓時有一種被輕慢的感覺,認為此人太不夠朋友,小坐片刻便借故離去。他怨氣衝天,決心再不與之交往。後來才知道,受到了冷遇,不妨先從自己身上找找原因這是此人在家待客的方針,並非針對哪個人的。他再一想,自己並未與人家有過深交,自感冷落,不過是自作多情罷了。於是又改變了想法,並采取主動姿態與之交往,反而加深了了解,促進了友誼。

對於無意性冷遇,應理解和寬恕。在交際場上,有時人多,主人難免招待不周,特別是各類、各層次人員同席時,出現顧此失彼的情形是常見的。這時,照顧不到的人就會產生被冷落的感覺。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