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冷靜從容之社交心理調適(2 / 3)

4.讓關愛為你再加一分

“社交魔方”

待人接物要想到別人是重要的,也應該把別人當作重要的人來看待。你與人相處時要考慮到對方的感情。我們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會同樣地對待我們。

——馬爾茲

一個人如果能時時對人懷著良好的善意,對他人表現出關愛和和善,那麼他自身的吸引力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大增。

人格優美、性情溫和的人,往往到處能得他人的歡迎,也能處處得到他人的扶助。有些商人雖然沒有雄厚的資本,卻能吸引很多顧客,他們的事業與那些資本雄厚但缺少吸引力的相比,進展必定更為顯著。

在社交上,如果你能處處表現出愛人與和善的精神,樂於助人,那麼就能使自己猶如磁石一般,吸引眾多的朋友。而一個隻肯為自己打算的人,到處會受人鄙棄。

慷慨與寬宏大量,也是獲得朋友的要素。一個寬容大度的慷慨者,常能贏得人心。

在社交上,還應說他人愛聽的話,在談話和做事過程中,要發揚他人的長處,而不去暴露他人的短處。那種習慣輕視他人、喜歡尋找他人缺點的人,是不可信賴的人,也不值得交結。

輕視與嫉妒他人往往是一個人心胸狹窄、思想不健全的表現,也是一個人思想淺薄與狹隘的表現,這種人非但不能認識他人的長處,更不能發現自己的短處。而有著健全的思想、對人寬宏大量的人,非但能夠認識他人的長處,更能發現自己的短處。

吸引他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要使自己對他的事情很關心、很感興趣。但你不能做作,你必須真誠地對別人關心、對別人感興趣。

好多人所以不能吸引他人,是因為他們的心靈與外界是隔絕的,他們專注於自己。與外界隔絕,久而久之,便足以使自己陷於孤獨的境地。

一個人,幾乎人人都不歡迎他,但他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即使他參加一個公眾集會,人人見了他都退避三舍。所以,當別人互相寒暄談笑、其樂融融之時,他一個人獨處在屋中的一個角落。即使偶然被人家注意,片刻之後,他也依舊孤獨地坐在一邊。像這類人好似冰塊一樣,好似沒有吸引力的磁石。

這個人之所以不受歡迎,在他自己看來乃是一個謎,他具有很大的才能,又是個勤勉努力的人。他在每天工作完畢後,也喜歡混在同伴中尋快樂。但他往往隻顧到自己的樂趣,而常常給人以難堪,所以很多人一看到他,就避而遠之。

但他絕未想到,他不受歡迎最關鍵的原因乃在於他的自私心理,自私乃是他不能贏得人心的主要障礙。他隻想到自己而不顧及他人。他竟然一刻也不能把自己的事情擱起,來談談他人的事情。每當與別人談話,他總是要把談話的中心,集中在自身或自己的業務上。

一個人如果隻顧自己,隻為自己打算,那麼就沒有吸引他人的磁力,就會使別人對他感到厭惡,就沒有一個人喜歡與他結交往來。

如果一個人真正對他人感興趣,便有吸引他人的力量。而且對他人吸引力的大小,與對他人所感興趣的程度成正比。怎樣才能對他人感興趣呢?主要是要能夠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能夠推己及人,給他人以深切的同情。

其實,人生最大的目標,並不應該在於謀生賺錢,更要把我們內在的力量、我們的美德發揚出來。這樣,我們就自然會具有吸引他人的力量。

一個人要真正吸引他人,應該具有種種良好的德行,自私、卑鄙、嫉妒都不能贏得人心;非但不能贏得人心,還會處處不受人們的歡迎。所以,我們應該多給他人以關愛、同情、鼓勵、扶助,這些東西不會因為我們的付出而減少,給別人越多,我們反而會收獲越多。

5.在心裏種一棵“許願樹。”

“社交魔方”

隻要你相信自己,你就會得到別人的信仰。

——歌德

每個人對自己都有一個“我屬於哪種人”的自我期許,這也就是心理學上常說的“自我意識”。不要小看自我意識,它可能對你的人生產生深遠的影響。

自我意識就是“我屬於哪種人”的自我觀念,它建立在我們對自身的認知和評價基礎上。一般而言,一個人的自我觀念都是根據自己過去的成功或失敗、他人對自己的反應、自己根據自己環境中他人的比較意識,特別是童年經曆等四個主要方麵不自覺地形成的。根據這些,人們心裏便形成了“自我意識”。就我們自身而言,一旦某種與自身有關的思想或信念進入這幅“自我肖像”,它就會變成“真實的”。在此之後,我們很少去懷疑其可靠性,隻會根據它去活動,就像它的確是真實的一樣。

丹丹是一個內向的女孩,她討厭人多的地方,討厭和不認識的人接觸,辦事的時候總是很慌亂,一接觸異性就覺得緊張……結果她沒有什麼談得來的朋友,為此她也很苦惱。後來她的姐姐告訴她一個辦法,那就是多運用自己的想象力。從此以後,丹丹每天起床時就對著鏡子微笑,她把自己想象成一個活潑可愛的女孩,身邊有許許多多的朋友,她大方地和他們一起談笑、玩鬧……漸漸地,她真的變成了一個活潑的女孩子,連她自己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心理學家認為,人的潛意識就是一部“服務機製”——一個有目標的電腦係統。而人的自我意識,就有如電腦程序,直接影響這一機製運作的結果。如果你的自我意識是一個失敗的人,你就會不斷地在自己內心那“熒光屏”上看到一個垂頭喪氣、難當大任的自我,聽到“我是沒出息、沒有長進”之類負麵的信息;然後感受到沮喪、自卑、無奈與無能——而你在現實生活中便會“注定”失敗。

另一方麵,如果你的自我意識是一個成功人士,你會不斷地在你內心的“熒光屏”上見到一個躊躇滿誌、不斷進取、敢於經受挫折和承受強大壓力的自我;聽到“我做得很好,而我以後還會做得更好”之類的鼓舞訊息;然後感受到喜悅、自尊、快慰與卓越——而你在現實生活中便會“注定”成功。

對自我意識的確立是十分重要的,其正或負傾向是我們的生命走向成功或失敗的方向盤、指南針。自我意識的形成有以下特點:

(1)人的所有行為、感情、舉止甚至才能始終與自我意識一致

每個人把自己想象成什麼人,就會按那種人的方式行事;而且,即使他做了一切有意識的努力,即使他有意誌力,也很難扭轉這種行為。

自我意識是一個“前提”、一個根據。人的全部個性、行為,甚至環境都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的。如果一個人從心理上逃避成功、害怕成功,麵對機會或挑戰,他就可能畏畏縮縮,這樣,即使不是一個失敗者,也是一個平庸之輩。因為,在其自我意識裏已經有了失敗的自我意識。其實,隻要改變一個人的自我意識,不管是企業家、商人或是學生、教師,其工作績效都會發生奇跡般的變化。

(2)自我意識可以改變

一個人難於改變某種習慣、個性或者生活方式,似乎有這樣一個原因:幾乎所有試圖改變的努力都集中在自我的行為模式上而不是意識結構上。很多人對心理谘詢或指導感到意義不大,是因為他們想要改變的是特定的外在環境或者特定的習慣和性格缺陷,而從來沒有想到改變造成這些狀況的自我認識。

要想有所成就,並全麵地完善自己的意識,就必須有一個適當而又現實的自我意識伴隨著自己;就必須能接受自己,並有健全的自尊心。必須信任自己,必須不斷地強化和肯定自我價值,必須隨心所欲地有創造性地表現自我,而不是把自我隱藏或遮掩起來,必須有與現實相適應的自我,以便在一個現實的世界中有效地發揮作用。此外,可通過長期自我觀察或借助心理谘詢師的指導,逐步而客觀地認識自己的長處和弱點,並且積極現實地對待這些長處和弱點。

當這個自我意識在對自我揚長避短的基礎上日臻完善而穩固的時候,你會有“良好”的感覺。並且會感到自信,會自由地作為“我自己”而存在,自發地表現自己並會適當地發揮作用。如果它成為逃避、否定的對象,個體就會把它隱藏起來,不讓它有所表現,創造性的表現也就因此受到阻礙,內心便會產生強烈的壓抑機製而無法與人相處。

我們每一個人內心所真正需要的正是更豐富的人生,幸福、成功、寧靜以及我們心目中的崇高目標,在本質上都可以從豐富的生活或積極的創造過程中體驗到。當我們體驗到幸福、自信、成功的飽滿的感情時,我們就是在享受豐富的生活。當我們落魄到壓製自己的能力、浪費自己的天賦本能,使自己蒙受憂慮、恐懼、自我譴責和自我厭惡的程度時,就是在扼殺我們可以利用的生命力,就是在背棄自我發展和完善的道路。

用你的心為自己畫一幅自我肖像,你希望自己成為怎樣的人,你希望自己有什麼樣的成就,你就會與它越來越接近。

6.和諧來自相互尊重

“社交魔方”

尊重別人的長處,在任何情況下都平等待人的人,才是道德高尚的人。

——蘇霍姆林斯基

你希望別人怎樣對待你,你就要怎樣對待別人,隻有相互尊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才會融洽和諧。

一般來說,人們對尊重的需要分兩類,即自尊和來自他人的尊重。自尊包括對獲得信心、能力、本領、成就、獨立和自由等的願望。來自他人的尊重包括威望、承認、接受、關心、地位、名譽和賞識。一個具有足夠自尊的人總是更有信心、更有能力,也更有效率。然而,當缺乏自尊時,就會感到自尊無望,甚至可能導致絕望和神經失常的行為。而最穩定的,也是最健康的自尊是以別人給他應得的尊敬為基礎的,而不是來自外部的名聲、榮譽和諂媚。

某家電影院曾發生這樣一件事:年末,電影院經理把員工包括離退休人員及其家屬都請到電影院來參加一個茶話會。會前,專門製作了這些離退休人員和在職職工的生活錄相片,會上放給大家看。每個人,尤其是離退休職工非常感動。原因很簡單,這些人一輩子幹的工作就是給別人放電影,從來未感受過自己上銀幕是什麼滋味。今天他們有機會在給人們放了一輩子電影的電影院裏,看自己走上了銀幕,感到影院領導沒有忘記自己一輩子的辛苦,他們能不感動嗎?因而很自然地加深了對自己單位的感情,同時也使在職職工感到振奮,團體的凝聚力大增。

互尊是禮儀的重要原則。與人交往,不論對方職務高低、身份如何、相貌怎樣、才能大小,隻要與之打交道,首先就應尊重他人的人格,做到禮遇適當、寒暄熱烈、讚美得體、話題投機,讓人感到他在你心目中是受歡迎的和有地位的,從而得到一種心理上的滿足,感到與你交往的心情很愉快,這樣才可能深入溝通,建立感情,達到目的。要想在社交中體現對別人的尊重,你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麵做起:

(1)在禮儀上體現對別人的尊重

禮儀不僅能體現一個人的修養和人品,還能體現出對他人的尊重,贏得別人的好感。在社交場合,男方將女方的手握得太緊、時間太長,是對女方的不尊重,會給人以輕佻之嫌;參加朋友的婚禮而蓬頭垢麵、不修邊幅,不僅有損自己的形象,也是對朋友的不尊重;和異性朋友保持過密的距離,甚至湊到對方耳邊“竊竊私語”,是對對方的不尊重;站著與別人交談而腳不停地“啪啪”打地,會使人產生“不耐煩”的聯想;與朋友特別是長輩、上級、新朋友坐著交談而大蹺“二郎腳”,甚至上下擺動,在對方看來,這是輕佻的表現、傲慢的外露,是對對方的不尊重。

(2)態度要真誠而熱情

熱情的態度,意味著對別人的隆重接納,會給人留下受歡迎、受重視、受尊重的感覺,而這本來就是禮儀的初衷和要旨。當然,熱情不能過火,過分的熱情會使人感到虛偽和缺乏誠意。所以,待人熱情一定要出自真誠,是尊重他人的真摯感情的自然流露。如果心存不敬,卻又要故意表現出熱情,隻會讓人感到做作,引起反感。

(3)不要傷別人的“麵子。”

所謂麵子,即自尊心。即便是一個毫無廉恥之心的人,也存在著一定的自尊心。失去自尊,對一個人來說,是一件非常痛苦、難以容忍的事情。所以,傷害別人的自尊是嚴重失禮的行為。如果是故意而為,那就更不道德了。我們中國人愛麵子、講麵子,古人有“寧折勿彎”的訓誡,說到底都是自尊心的問題。維護自尊,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所以,與人交往,一定要避免有可能傷害他人自尊心的言行。比如,談話中不要涉及他人的隱私;不要提到對方的生理缺陷,更不能拿別人的生理缺陷開玩笑;對他人做錯的事,要善意地委婉指出。

(4)尊重別人的意見

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思想、表現自身的願望。社會的發展,為人們弘揚個性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豐富的個性色彩和多元思想的共存,是現代社會區別於傳統社會的一個基本特征。因此,現代社交中的互尊原則,要求人們必須學會彼此寬容,尊重他人的思想觀點和個性。與人交往,就應給人表達自己思想、表現自己個性的機會,應尊重他人的這種權利。當他人與自己的意見相左時,不應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別人。與個性特征和自己截然不同的人交往,應尊重對方的人格和自由。

得到別人的尊重是人的基本精神需求之一,如果你能照顧到別人的這一心理,你就必然會得到對方的尊重和好感,當然,你的人緣也就會越來越好。

7.做人何必太精明

“社交魔方”

黑貓養了一群魚鷹替它捕魚,黑貓是非常精明的,這些魚鷹想貪沒一條小魚也非常難,它的眼睛像雷達一樣掃視著魚鷹,一號捕了幾條,二號捕了幾條,它都清清楚楚。黑貓妻子對丈夫說:“幹嘛這樣苛刻呢?它們也很辛苦,閉一隻眼過得去就算了。”黑貓對妻子的想法嗤之以鼻:“那怎麼行!我必須要多算計著!”但魚鷹卻再也受不了這樣的生活了,它們商量了一下集體逃走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