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寶寶佝僂病的防治(1 / 2)

1.什麼是佝僂病

佝僂病也稱“軟骨病”,是嬰幼兒期常見的一種營養缺乏病。因體內維生素D不足引起全身鈣、磷代謝障礙和骨骼改變。

佝僂病患兒早期出現神經症狀,如易被激惹、夜眠不安、驚叫哭鬧和多汗等。骨骼改變可見顱骨軟化、囟門加大或閉合延遲,繼之出現方顱,鞍形顱,肋串珠,腕部膨大呈“佝僂病手鐲”。嚴重的出現雞胸、脊柱彎曲、學步落後。由於骨質軟化,使下肢變成“O”形腿、“X”形腿,留下永久性後遺症。

2.佝僂病的危害

寶寶發生佝僂病後,早期表現為多汗、好哭、睡眠不沉、易驚,由於頭部的多汗而使頭部發癢,寶寶常搖頭而致頭枕部禿發。以上表現隻能提示家長寶寶有佝僂病的可能,需帶寶寶到醫院進一步檢查,切不可隨便給寶寶補充大量維生素D以防止維生素D中毒。如病情進一步發展可見寶寶的肌肉鬆弛無力,特別是腹壁及腸壁肌肉的鬆弛,可引起寶寶腸脹氣,而致腹部膨隆猶如蛙腹。

佝僂病患兒最主要的變化是骨骼病變表現的症狀,這是佝僂病的特征表現。6個月以內的寶寶用手指輕壓其枕骨或頂骨,猶如乒乓球有彈性感;8~9個月的寶寶頭顱呈方形,前囟門也偏大,至18個月前囟門尚不能閉合。在1歲左右的寶寶胸部則可見到肋骨與肋軟骨交界處膨大如珠,稱為肋串珠;並可出現胸廓畸形,如胸骨前凸呈“雞胸”和肋緣的外翻。由於四肢和背部肌肉的無力,寶寶的坐、立和走路都晚於健康的寶寶且容易跌跤,到了1歲以後會走路,可出現兩下肢向內或向外彎曲的畸形,呈“O”形腿或“X”形腿。此外,寶寶出牙延遲且容易發生蛀牙。

3.寶寶患佝僂病怎麼辦

(1)維生素D是治療佝僂病的有效藥物:一般患兒給予口服維生素D丸就可以了,對不能口服或是有腹瀉的寶寶可在醫生指導下注射維生素D,同時加用鈣劑。同時,讓寶寶多曬太陽,小嬰兒繼續母乳喂養,及時添加輔食,合理喂養;為防止畸形不要讓寶寶久站久坐,不讓寶寶過早行走。

(2)日光浴方法:日光中有紅外線、紫外線,照到皮膚上可產生維生素D,有防治佝僂病之功效,還可促進血液循環,刺激骨髓造血,並有殺菌、消毒的作用。在陽光充足的晴天小兒應進行日光浴,夏秋季在上午8時至下午5時,冬春季可在上午9時至下午3時。開始從3分鍾逐漸增到10~15分鍾,隨小兒年齡增長戶外活動應保證每日1~2小時及以上。

日光浴時小兒宜少穿衣服,多暴露皮膚。要注意保護小兒頭部和眼睛,戴涼帽,避開日光直接刺激。可間斷到樹陰下活動,以免在炎熱夏季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