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節(1 / 1)

天連閣道晨留輦,

星散周廬夜屬。

〔出處〕元,虞集《送袁伯長扈從上京》。

〔注釋〕①閣道:即棧道。這裏用來喻指山中險道。②輦:秦漢以後專指皇帝的車子。③周廬:即帳篷。④夜屬:指衛護士兵在夜間佩帶弓箭進行戒備。屬(zhǔ),佩帶。(gāo),原意是收藏衣甲和弓箭的器具,這裏指弓箭。

〔今譯〕早晨,在遠連天邊的山間棧道中,正停留著皇帝乘坐的車輦;夜晚,像散落星星一樣的帳篷旁,有佩帶弓箭的士兵在警戒。

〔賞析〕《送袁伯長扈從上京》是一首送贈之作。詩中通過描寫皇帝出行時的聲勢和護衛隨從人員的眾多等情景,表現和讚美了袁伯長的超眾的文才。這首詩境界闊大,對仗精工,聲律圓熟,音調俊爽,是詩人律詩中的代表作,在古代送別詩中別具一格。

這兩句詩描寫了山間棧道的艱險難行和帝王出巡時的顯赫聲勢,是廣為傳誦的名句。據載,這兩句詩原作為“山連閣道晨留輦,野散周廬夜屬”。當時的著名詩人趙孟看過後稱讚其意境優美,並建議將“山”改為“天”,將“野”改為“星”。這個論詩佳話後來傳到清代,著名詩人王士禎又把它作為錘煉字句的範例來加以稱道。

〔原詩〕日色蒼茫映赭袍,時巡無乃聖躬勞。

天連閣道晨留輦,星散周廬夜屬。

白馬錦韉來窈窕,紫駝銀甕出葡萄。

從官車騎多如雨,隻有揚雄賦最高。

〔作者〕虞集(1272—1348),元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字伯生,號道園,又號邵庵,人稱邵庵先生。祖籍仁壽(今四川仁壽),客寓崇仁(今江西崇仁)。元成宗大德初年(1297)到大都(今北京市),任大都路儒學教授,最後官至奎章閣侍書學士。死後贈江西行省參知政事,仁壽郡公,諡文靖。他的詩文在元代均負盛名。他一生為文多至萬篇,號為大家,當時朝廷典冊、公卿碑版,多出其手,粹然成一家之言,與柳貫、黃、揭斯齊名,並稱“儒林四傑”。他的詩蒼勁老到,字錘句鍛,端嚴精切,被人們比之為“漢廷老吏”,與楊載、範、揭斯齊名,並稱“元詩四大家”。也能詞。有著作《道園學古錄》、《道園遺稿》、《道園樂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