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節(1 / 1)

為報先生歸也,杏花春雨江南。

〔出處〕元,虞集《風入鬆·畫堂紅袖倚清酣》。

〔注釋〕①為:介詞,給,替。②報:傳達,告知。③先生:指詞人的朋友柯敬仲。④歸:返回。

〔今譯〕替我向先生報個信,告訴他我將在杏花開放、春雨飄灑的時候回到江南。

〔賞析〕《畫堂紅袖倚清酣》是一首寄人詞。詞中描寫了對元文宗知遇之恩的懷念和與友人過去生活的美好回憶,以及當前為躲避政治紛爭而表示將辭職南歸的情景,表現了詞人忠實於友誼的品格和對遠方朋友的懷念之情。這首詞寫得靈活自然,生動風流,語言清麗雅致,流轉如珠,給人以美的享受,是小令中的精品,也是元代贈友懷人詞中最膾炙人口的一篇。元人陶宗儀曾讚美這首詞說:“詞翰兼美,一時爭相傳刻,而此曲遂遍滿海內矣。”

這兩句詞描寫了江南初春的迷人景色並向友人報告了自己的歸期。詞句中“杏花春雨江南”一句,描寫了杏花爛熳、煙雨迷的江南美麗景色,飽含著詞人對江南春景的無比向往之情;同時這句詞用三個名詞組成,中間不加任何其他詞語,所寫景物意境開闊而又鮮麗,妙不可言,成為元詞中景中見情的名句,它和唐代詩人溫庭筠《商山早行》中的名句“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和元代散曲名家馬致遠《越調·天淨沙·秋思》中的名句“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一樣成為千古名唱。

〔原詞〕畫堂紅袖倚清酣。華發不勝簪。

幾回晚直金鑾殿,東風軟、花裏停驂。

書詔許傳宮燭,輕羅初試朝衫。

禦溝冰泮水藍。飛燕語呢喃。

重重簾幕寒猶在,憑誰寄、銀字泥緘?

為報先生歸也,杏花春雨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