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江幸自繞郴山,
為誰流下瀟湘去?
〔出處〕北宋,秦觀《踏莎行·霧失樓台》。
〔注釋〕①郴江:在今湖南省境內,江水源出郴州黃岑山,北流入湘江。②幸自:本自,原自。③為誰:為甚,為什麼。④瀟湘:湘水北流至湖南零陵縣西跟瀟水合流,稱為瀟湘。
〔今譯〕郴江啊,你本來繞著郴山流就很好了,卻又為什麼偏偏要流到瀟湘去呢?
〔賞析〕《霧失樓台》是一首羈旅詞,是詞人於宋哲宗紹聖四年(1097)春天被貶郴州途中寄居他鄉住宿旅舍時所寫的。詞中描寫了詞人被貶途中寄居旅舍時所發出的感慨和對家鄉故友親人的懷念,委婉曲折地抒發了詞人的謫居之恨以及自己貶謫生活的淒苦之情。詞的上闋寫出了詞人所處的環境,渲染了當時的氣氛;下闋抒發了詞人內心的苦悶和愁恨心情。這首詞運用了象征的表現手法,風格婉轉纏綿,筆法委婉曲折,語言清新洗煉,同時用典自然,遣詞命意極見功力,在藝術上達到了很高的境地,成為蜚聲詞壇的千古絕唱。
這兩句詞通過詰問離開郴山一去不返的郴江江水,表現了詞人對自己的不幸命運的反躬自問,抒發了詞人遠望懷鄉的思想感情和對自己離鄉遠謫的深長怨恨。詞句運用“無理而妙”的藝術手法,語似無理,然而情深意曲,同時意蘊豐富,隱約含蓄,富有象征性,婉轉地表達了詞人內心的極度苦悶,是難得的佳句,曾被人稱為千古絕唱。相傳北宋著名詩人蘇軾很喜愛這兩句詞,特意把它寫在扇麵上,時時吟誦,稱讚不已。
〔原詞〕霧失樓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
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