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桃含笑竹籬短,
溪柳自搖沙水清。
〔出處〕北宋,蘇軾《新城道中二首·東風知我欲山行》。
〔注釋〕①野桃:山野間的桃花。②含笑:形容山桃花盛開的情態。③溪柳:溪水岸邊的柳樹。
〔今譯〕低矮的竹籬邊,桃花欣然怒放;清澈的小溪旁,垂柳縱情飄拂。
〔賞析〕《東風知我欲山行》是一首寫景詩,是詩人於宋神宗熙寧六年(1073)春任杭州通判期間,出巡視察各屬縣,從富陽到新城的途中所寫的詩篇《新城道中二首》中的第一首。詩中描繪了詩人沿途所見到的秀麗明媚的春光和山村繁忙的春耕景象,歌詠了春雨初晴後的山間美景和山村人家的勞動生活,表現了詩人喜悅愉快的心情。這首詩運用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風格清新明快,筆調生動輕靈,並以強烈的主觀色彩描寫景物,景中含情,饒有情趣,是曆來傳誦的名篇。
這兩句詩描寫了山村雨後清新秀麗的景色,充滿了蓬勃生機和歡樂情緒,表現了詩人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詩句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得情景交融,意趣橫生,同時用字也極其精練準確,巧妙傳神,備受後人欣賞,成為傳誦的名句。
〔原詩〕東風知我欲山行,吹斷簷間積雨聲。
嶺上晴雲披絮帽,樹頭初日掛銅鉦。
野桃含笑竹籬短,溪柳自搖沙水清。
西崦人家應最樂,煮葵燒筍餉春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