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出處〕唐,溫庭筠《商山早行》。
〔注釋〕①雞聲:報曉的雞叫聲。②茅店:用茅草蓋房頂的客店。這裏指簡陋的旅店。③跡:足跡,腳印。
〔今譯〕報曉的雞啼鳴了,茅草屋頂靜靜的客店上空斜掛著一彎殘月;早行的人起程了,木板橋麵白白的晨霜上邊踏出了幾行腳印。
〔賞析〕《商山早行》是一首描寫羈旅行役的詩,是詩人於唐玄宗大中末年(859)離開長安城南的杜陵到南方去遊曆,在旅遊途中路過商山時寫的。詩中描寫了詩人在山中趕路時早行的淒苦景象和寂寞失意的悲涼心情,表現了詩人懷念家鄉的思想感情,也反映了封建社會裏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這首詩運用了白描手法,結構嚴密,語言明淨,對仗工整,頗富藝術技巧,曾被北宋著名詩人梅堯臣稱讚為“寫道路辛苦,羈愁旅思,見於言外”的行旅佳作,一直為人們所傳誦。
這兩句詩交代了詩人早行的時間、地點和旅店的景物,描寫了詩人清晨告別山村、踏霜趕路的情景。詩句運用了不同尋常的手法,並列組合幾個富於時地色彩的名詞,排列幾件典型事物,山村早行景象全出,同時意境淒涼蕭瑟,畫麵幽雅寧靜,蘊含著無限生機,把早行情景寫得極為生動逼真,稱得上是“意象具足”的佳句,曆來膾炙人口。清人沈德潛曾稱讚這兩句詩說:“早行名句,盡此一聯。”
〔原詩〕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作者〕溫庭筠(812?—866),唐代詩人。原名歧,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他才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次叉手而成八韻,時稱溫八叉。他出身於沒落貴族家庭,終身困頓,屢舉進士不第,官僅國子助教。他工詩亦工詞。他的詩文采絢爛,以體物工巧豔麗見長,在詩作風格上與李商隱齊名,並稱“溫李”。他屬於花間派詞人。他的詞在唐代詞人中數量最多,並且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成就,對詞藝術特征的形成和發展有積極影響。有著作《溫庭筠詩集》、《金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