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出處〕唐,杜牧《清明》。
〔注釋〕①清明:節氣名,我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陽曆四月五日或六日。②雨紛紛:形容春雨如絲,連綿飄落的樣子。③行人:指出門在外的行旅之人。這裏指詩人自己。④欲:將要。⑤斷魂:形容那種十分傷心悲哀而又並非表現在外的隱深的痛苦。魂,指人的精神、情緒。
〔今譯〕清明佳節這一天,細雨蒙蒙下個不停,行走在泥濘路上和雨絲之中的人兒,心情沮喪像丟了魂兒似的。
〔賞析〕《清明》是一首描寫清明時節景象的詩。詩中描寫了清明時節細雨紛紛和行人匆匆趕路的情景,並通過雨中尋酒家的情節,別有風致地描畫出了江南春雨中淒迷美麗的景色。這首詩意境含蓄幽美,景象生動清新,語言通俗自然,音節圓滿和諧,它好似一幅畫圖,給人以美的享受,受到人們的喜愛,長期以來,為人們所廣泛傳誦,成為描寫清明佳節膾炙人口的佳作。
這兩句詩描寫了在蒙蒙細雨之中,遠離家鄉和親人的行人心情紛亂淒迷、孤身趕路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孤獨、淒愴、傷感的思鄉情懷。詩句寫景寓情,情景交融,耐人尋味,成為人們十分喜愛的千古名句。
〔原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