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雪花大如席,
片片吹落軒轅台。
〔出處〕唐,李白《北風行》。
〔注釋〕①燕山:山脈名,在今北京市和河北省東北部一帶。②軒轅台:台名,為紀念黃帝軒轅而築,在今河北省懷來縣喬山上。
〔今譯〕燕山一帶的雪花像席子那樣大,在北風中一片一片地飄落在軒轅台上。
〔賞析〕《北風行》是一首樂府詩,是詩人於唐玄宗天寶十一年(752)北遊幽州時模擬南朝宋著名詩人鮑照《北風行》寫的一首有名的詩篇。詩中描寫了一位幽州少婦對在戰亂中陣亡的丈夫深切懷念與悲痛的情景,反映了範陽節度使安祿山屢次對少數民族發動掠奪戰爭給人民帶來的極大苦難,表達了詩人對戰爭罪惡的控訴和對人民痛苦的同情。這首詩信筆揮灑,自然流暢,並時有妙語驚人。
這兩句詩以誇張的修辭手法描寫了燕山的雪花,表現出了燕山一帶氣候的奇寒,烘托了少婦思夫感情的悲苦與淒涼。詩句運用浪漫主義的藝術手法,誇張大膽,想象奇特,大氣包舉,精彩絕妙,曾被後人稱讚為“景虛而有味”,成為千古傳誦不衰的名句。這兩句詩中的“燕山雪花大如席”一句,雖然誇張驚人,但沒有失實的感覺,是常被引用來說明文學藝術容許誇張的名句。近代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先生在《漫談“漫畫”》中評論說:“‘燕山雪花大如席’是誇張,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著一點誠實在裏麵,使我們立刻知道燕山原來有這麼冷。如果說‘廣州雪花大如席’那就變成笑話了。”
〔原詩〕燭龍棲寒門,光耀猶旦開。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風號怒天上來。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台。
幽州思婦十二月,停歌罷笑雙蛾摧。
倚門望行人,念君長城苦寒良可哀。
別時提劍救邊去,遺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雙白羽箭,蜘蛛結網生塵埃。
箭空在,人今戰死不複回。
不忍見此物,焚之已成灰。
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