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燕於飛,差池其羽。之子於歸,遠送於野。
〔出處〕《詩經·邶風·燕燕》。
〔注釋〕①燕燕:即燕子。古人喜用重言,故稱。②於:語氣助詞,無實義。③差(cī)池:長短不齊的樣子。義同“參差”。④於野:到郊外。於,介詞,往、到。
〔今譯〕燕子雙雙飛翔天上,參差不齊舒展翅膀。這個姑娘今日出嫁,遠遠地送她到郊野路旁。
〔賞析〕《燕燕》是一首送別詩。詩中描寫了衛國國君送妹妹遠嫁時感人的送別情境和依依難舍的惜別情景,並以燕子雙飛的自由歡暢,反襯了同胞之間別離時愁苦哀傷的感情。這首詩是《詩經》中極優美的抒情篇章,是中國詩史上最早的送別詩作,曾被清人王士禎推舉為“千古送別詩之祖”,其中描寫的離別之情以及刻畫人物性格等方麵的藝術成就,對後世的影響廣泛而深刻。
這四句詩描寫了相送郊野、依依難別的場景。詩句以飛燕起興,並且興中帶比,以樂景反襯哀情,曾被明人陳舜百讚為“深婉可誦,後人多許詠燕詩,無有能及者”。
〔原詩〕燕燕於飛,差池其羽。之子於歸,遠送於野。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燕燕於飛,頡之頏之。
之子於歸,遠於將之。瞻望弗及,佇立以泣。
燕燕於飛,下上其音。之子於歸,遠送於南。
瞻望弗及,實勞我心。仲氏任隻,其心塞淵。
終溫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