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天安門風雨見證!如磐夜曙光在前(22)(2 / 3)

二、重要決議:

(1)決議發布下列各文件,全國學生聯合會成立大會宣言。告全國師長書。告全國同學書。告全國學生家長書。告世界青年書。

(2)出版機關刊物,並搜集有關學生運動之資料編印學運文獻。

(3)號召全國同學開展助學運動及防癆運動,並普遍設立考生服務機構。

(4)加強各區聯係。

中國學生聯合會理事會第一次會議於6月20日舉行,出席的有南京區、平津區、浙江區、武漢區、上海區,由南京區代表主持,決議:

(一)推定各部負責者,秘書處:上海區,外務部:南京區,福利部:浙江區,學術部:平津區,反饑餓反內戰委員會:平津區,人權保障委員會:武漢區,基金籌募委員會:上海區。

(二)於各代表返校及各種文件整理完畢後,由秘書處及各區學聯發布本會成立消息。

(三)號召各區學聯慶祝本會成立。

(四)向社會部補行登記。

(五)編成通訊方法。

(六)發表抗議政府暴行書。

7月,正式公布了《中國學生聯合會章程》,發表了《中國學生聯合會成立宣言》,《宣言》宣布全國學聯成立後的奮鬥綱領如下:

(一)為求獨立和平民主強盛的新中國早日實現而奮鬥。

(二)反對美國杜魯門主義,反對〔美國〕對華經濟侵略、政治幹涉、軍事援助的侵略政策,駐華美軍立即全部撤退。

(三)立即製止內戰,結束專製獨裁,依照政協路線解決國內問題。

(四)反對摧殘人民,屠殺青年,人民有言論出版結社身體等基本自由。

(五)提高教育經費,至少占全國財政總預算總額百分之十五,徹底改善學校設備。

(六)保障學生最低生存權利與學術思想之自由,增加公費名額,增加私校補助金,搶救失學青年。

(七)改善教職員待遇,月薪依照物價指數遞[增],教師有講學行動的自由。

(八)提高全國學校學術水準,反對黨化教育,思想統治,特務暴徒驅逐出校。

(九)求全國青年自身更好的團結,並推動社會各界人士,擴大愛國民主運動,共同奮鬥。

(十)聯合全世界青年,肅清世界法西斯殘餘,鞏固世界的永久和平與民主。

全國學聯的成立,象征著國統區的學生運動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入了一個新階段,1938年被國民政府解散的全國學聯又重新茁壯成長起來了。全國學聯成立後,曾經舉行記者招待會,召開慶祝成立大會等,以爭取公開合法活動的機會,但是,由於白色恐怖日益加劇,全國學聯不久就轉入半秘密狀態,隨後又遷往香港,從事國際學生交往和國內各地學聯的聯絡活動。1949年3月,在解放後的北平,舉行了全國第十四屆學生代表大會,追認這屆學聯為第十三屆全國學聯。

迎接新的戰鬥

“五二”運動發生、發展、落潮全過程的基本史實,雄辯地證明了這樣的論斷是正確的,即:“五二”運動是一次聲勢浩大、氣勢磅礴的偉大的學生運動,它像一股不可阻擋的洪流,猛烈地衝擊了國民黨蔣介石的內戰、獨裁、賣國的基本政策及其腐朽的統治,喊出了億萬人民的心聲,促進了人民群眾的覺醒和奮起,因此,說它標誌著學生運動已發展成為國內的一條戰線,即與人民解放軍戰線相呼應的“第二條戰線”,是一點也不過分的。

“五二”運動所起的巨大作用,也可以從國民黨當局對這次運動的鎮壓窺其一斑。下列數字足以充分說明國民黨當局鎮壓這次運動的規模之大、殘暴之極是在中國學運史上罕見的:據12個大中城市不完全的統計,從5月18日到6月2日這半個月內,軍警憲特就製造了駭人聽聞的南京、天津、北平、上海、廣州、武漢、青島……血案;國民黨當局槍殺學生三人,傷學生470餘人(重傷106人),逮捕學生873人(《東北日報》1947年6月5日稱,6月1日黎明前,國統區各大城市有2000多學生和市民被捕);其中,上海、開封、重慶等地被捕的學生中有130餘人一直關押到8月、9月,甚至1949年初,才獲釋放,而重慶的張現華、楊翱、易仲康、張永昌一直監禁在中美合作所,在重慶解放前夕的“一一二七”(1949年11月27日)大屠殺中壯烈犧牲。

國民黨當局對學生這樣殘暴的鎮壓,有沒有達到它所需的目的呢?實際上,它所獲甚微,所失至大。有些城市的運動被鎮壓下去了,學運的衝擊波在工人中的連鎖反應被防止了,國統區後院的“火”似乎是被撲滅了,但這隻是暫時的、表麵的、虛假的現象。因為廣大學生不僅沒有被嚇倒,相反鍛煉得更堅強,而國民黨當局的猙獰麵目卻赤裸裸地自我暴露無遺,起了反麵教育教員的作用。從此,全國人民對它的內戰、獨裁、賣國的本質再也沒有懷疑了,也就是說,它已基本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即使它的信譽不等於零,往好裏說也是低得微不足道了。總之,這次運動對國民黨當局政府上的打擊是沉重的。

“五二”運動,如果站在曆史的高度對它進行回顧和反思,它確實為曆史提供了不少能給人以啟迪的東西。李飛在1987年南京大學舉辦的“五二運動研討會”上說:“五二運動是一個係統工程,很值得我們從各方麵加以研究,深入挖掘其寶藏。”這裏,我們僅就中大的運動情況提出如下三點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