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天安門風雨見證!如磐夜曙光在前(22)(1 / 3)

南開、北洋、保定工職、河北工學院以及南開、耀華、廣東、浙江等中學的代表,23日,在南開大學開會,決定接受教授、教師的誠懇勸告,暫時停止罷課26日複課。

5月30日,天津市長杜建時召集南開、北洋、河北工學院、女師、體專、水產、工商等院校負責人,商討“勸阻”學生“六二”遊行事宜。

6月1日,天津各報刊登杜建時《敬告青年學生》一文,說什麼“六二”是共產黨所規定的反戰日,青年學生不要受人利用,輕舉妄動。

中午開始,在南開大學、北洋大學兩校學生宿舍前加強了警衛;下午,南開、北洋兩校校門前一度中斷交通,禁止學生外出。北平取消“六二”遊行、隻在校內開群眾大會舉行抗議活動的消息傳來天津,學聯也作出類似決定。

6月2日,天津當局為了防止南開學生再次出動遊行,在八裏台到六裏台的街道上布滿了軍警憲特,五六十輛軍車架著機槍,往返行駛,囚車也停在學校不遠的地方。

在白色恐怖籠罩下,南開學生在校內舉行了“死難於內戰、饑餓及反內戰軍民烈士追悼大會”,學生代表在會上表示:決心用生命完成死者的誌願。

北洋也取消了遊行計劃,隻罷課一天,校內貼了許多“反內戰、反饑餓、反迫害”的大幅標語。天津其他院校也罷課一天。

從“六二”反內戰日的倡議發出那天起,人們就對它有不同的看法,事後又對它進行了總結。“五二”運動的高層領導人之一錢瑛,在1947年7月就深刻地提出了總結性意見。王漢斌、袁永熙在《回憶錢瑛同誌對我們的教導》一文中說:

“七月(按指1947年7月)王漢斌到上海彙報,錢大姐一開始就要談‘六二’是怎麼回事?王漢斌把經過情況作了彙報,錢大姐嚴肅地批評說:你們提出搞‘六二’全國反內戰日的號召很不策略。你們北平靠近解放區,北平提的鬥爭口號,別的地方不知道是北平自己搞的,而以為是解放區、黨中央的意見,有力量要響應,沒有力量也要響應,使一些地方如武漢、沈陽、青島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失,這是一個很大的教訓。”

“錢大姐還指出,在國統區總的力量對比仍是敵強我弱,我們的鬥爭隻能采取突擊的形式,速戰速決,使敵人措手不及,像你們這樣事先公開宣布我們的鬥爭部署和日期,事實上會使敵人有時間準備鎮壓。這種不考慮條件、不區分情況的決定是錯誤的。”

當然,平津學生在白色恐怖籠罩下,在罷課抗議活動中,表現了高度的英勇氣概,這是應該充分肯定的。華北學聯根據地下黨的指示,依照有理、有利、有節的原則在鬥爭中提高了策略水平,及時取消了“六二”遊行,從而避免了一次可能發生的流血事件,保護了廣大學生的革命積極性,積蓄了強大的革命後備力量,這是值得認真汲取的寶貴經驗教訓。

團結起來,為了明天全國學聯正式成立

隨著“五二”運動的發展,廣大學生越來越感到“團結就是力量”;在南京“五二”血案後,便提出了重建全國學聯的問題。

5月22日,京滬蘇杭高校代表在中大召開會議,討論了“應如何加強各校聯係及世界各國學生聯係”?一致議決:“確定聯合會(按指四區學聯)組織,召集人――負責召集會議,秘書處――處理會務。決議由南京區擔任上項工作。”

5月23日,京滬蘇杭18校聯合會第三次大會,就組織全國學聯的宗旨、組織原則等進行了討論,確定了正式召開籌備會議日期,一致推定中大代表擔任全國學聯章程起草人。

遵照地下黨的指示,決定討論重建全國學聯的會議以上海局所在地――上海為宜,遂於6月17日在上海召開有中國學生聯合會籌備會,出席會議的有南京區學聯、華北學聯、上海區學聯、浙江區學聯、河南區學聯、武漢區學聯的代表。會議決定6月18日下午召開全國學聯成立大會;推選京、滬、平、浙四區學聯為大會秘書處,確定成立大會討論事項為:審查章程草案;收集並研究提案。

中國學生聯合會成立大會於1947年6月18日在滬正式召開,出席者有南京、上海、浙江、江蘇、華北、河南、武漢(南京代)等七區代表,另外還有昆明區學聯、天津北洋大學、青島山東大學、廣州中山大學、保定師範專科學校、西昌康專等校均致電大會表示完全讚同參加,聲明絕對遵從大會的一切決議。由於上海警備司令部聲稱這是非法的集會,嚴行取締,因此不得不改為秘密進行,先在麥倫中學,後在沙遜大廈等處開會。大會會期定為三天,議程為:第一天討論並通過章程;第二天討論提案;第三天為各地學生運動的報告及檢討,並對今後學生運動的方向及工作之開展作廣泛的交換意見。在討論章程和提案時,各代表均踴躍發言,會場氣氛熱烈而和諧,大會於20日閉幕。大會所通過的章程之要點和重要決議案如下:

一、章程的要點:

(1)宗旨,團結全國學生共同努力於學術之研究及生活之改進。團結全國學生共同爭取國內民主和平之完成。團結全國學生與世界各國學生取得聯係,共同爭取民主,促進世界永久和平之實現。

(2)會員以區學生聯合會為單位。

(3)組織:會員大會下設理事會為最高執行機關,理事會下除設立秘書處及外務、學術、福利三部分,並增設基金籌募、反饑餓反內戰、及人權保障三特種委員會。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