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城頭變幻大王旗(24)(3 / 3)

1920年,張學良從講武堂畢業後,被張作霖任命為東三省巡閱使署衛隊旅旅長。他立即向父親保薦郭鬆齡為該旅參謀長兼第二團團長。直皖戰爭之後,張作霖派張學良、郭鬆齡率衛隊旅去吉林、黑龍江兩省剿匪。在郭鬆齡的實際指揮下,衛隊旅不僅順利攻克佳木斯城,而且很快將逃往山區的餘匪基本肅清。由此,郭鬆齡不但更得張學良的倚重,也逐漸獲得張作霖的信任。

吉、黑剿匪結束不久,張學良被任命為第三旅旅長,郭鬆齡則被任命為第八旅旅長。與其他部隊不同的是,這兩個旅采取了合署辦公的形式,兩個旅的行政和訓練,實際上都由郭鬆齡負責。由於郭鬆齡用新式方法訓練部隊,治軍極嚴,自己又能以身作則,與士兵同甘共苦,故該部的素質和戰鬥力都遠在其他部隊之上。這在第一次直奉戰爭中得到了充分的驗證,成為奉軍中的模範部隊。

共事的幾年間,郭鬆齡與張學良相處融洽。張學良對郭鬆齡極為信任,凡是郭鬆齡提出的改革措施,張學良無不采納。郭鬆齡也有諸如胸襟狹窄、剛愎自用、性情暴躁等缺點,張學良也能寬容。另一方麵,郭鬆齡對張學良也極為尊重,竭誠擁護。總之,他們彼此間不但相知,而且能夠相諒,正如張學良所說:“我就是郭茂宸,郭茂宸就是我。”

正因為張學良和郭鬆齡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他倆在奉軍中的名聲越來越大。張作霖見兒子有良將相佐,當然也十分高興,不斷賦於重擔。到第二次直奉戰爭時,張學良已是第三軍軍長兼第四師師長,成了名副其實的“少帥”;郭鬆齡則擔任了第三軍副軍長兼第六師師長,成為掌握奉軍精銳的舉足輕重的人物。

郭鬆齡的崛起,引起了奉軍中另一些人的不滿和忌恨。由於張學良具有特殊身份,這些人不敢對他說三道四,但對郭鬆齡,他們卻不服,總要想方設法排擠他。

當時,在奉係內部,不僅有新老兩派之別,而且新派又有“洋派”和“土派”之分。所謂的“老派”,指的是從一開始就追隨張作霖的奉係元老,如張作相、張景惠、吳俊升等,他們都是張作霖的老夥伴,思想比較陳舊,看不慣“新派”的所作所為。“新派”,統指張作霖當了奉天督軍後從各類軍校畢業生中吸收的人。其中,所謂的“洋派”,大多是從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留過洋的,此派以楊宇霆、薑登選為核心。他們加入奉係雖晚於老派人物,卻比新派中的“土派”要早,也頗受張作霖的信任,故對奉係的重大決策有較大的影響力。“洋派”既同“老派”有矛盾,也同“土派”爭鬥得很厲害。至於“土派”,主要是由國內軍官學校,諸如陸軍大學、保定軍官學校畢業的人所組成,以郭鬆齡、李景林、魏益三、劉偉等人為核心。“土派”是後來者,既受“老派”壓抑,又遭“洋派”排擠,處境最為困難。隻是由於“土派”中的郭鬆齡受到張學良的支持,他們才得以脫穎而出,與奉係中的“老派”“洋派”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奉係內部這三派之間,尤其是“洋派”與“土派”之間的矛盾和衝突最激烈,在戰爭爆發或形勢急劇變化時,更顯得尖銳。

較明顯的一例是在第二次直奉戰爭期間,張學良、郭鬆齡的第三軍與薑登選、韓麟春的第一軍,同在山海關與吳佩孚的直軍作戰。當時,郭鬆齡指揮所部負責攻擊山海關正麵之敵,薑登選、韓麟春則負責進攻九門口側麵之敵。由於正麵直軍十分頑強,郭鬆齡屢攻不克,張作霖遂命令薑登選、韓麟春加強側麵攻勢。薑、韓指揮的第一軍倒是較快地突破了直軍側麵防線,攻占了石門寨。但是,由於吳佩孚急調預備隊前來增援,大舉反攻,九門口的奉軍兵力不足,不僅難以擴大戰果,石門寨還有得而複失的危險。張學良和薑登選等人商議,決定抽調山海關正麵的奉軍前來,由郭鬆齡指揮向秦皇島出擊,以截斷直軍退路,一舉殲滅直軍主力。郭鬆齡接到命令後,親自率領第三軍的四個團來到石門寨,興衝衝地準備投入戰鬥。不料,當郭鬆齡與張學良、薑登選、韓麟春一起研究完作戰部署後,韓麟春竟話中帶刺地對郭鬆齡說道:“這樣使你也好露臉,大家都好立功。”郭鬆齡登時臉色大變。他認為,這是薑登選、韓麟春等人在故意譏諷他沒有打好山海關正麵的仗,遂氣憤地回答道:“我從來不沾人家的光,我還是從山海關正麵打過去!”說完,怒氣衝衝地掉頭便走。在場的人頓時手足無措。張學良慌忙連夜去追郭鬆齡,一直追到九門口,聲淚俱下地勸了郭鬆齡一整夜,才把郭鬆齡勸回來。

發生在九門口的這一衝突,給張學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後來,他常對人說,他也像“蕭何月下追韓信”那樣,有過一段“月下追鬆齡”的故事。一直到幾年前,張學良在他年過九旬時,還對采訪他的日本記者回憶說:

在第二次直奉戰爭時,郭鬆齡也違抗過我的命令。他與我的同僚鬧起了衝突,忽然撤回軍隊退出戰鬥。我找到郭鬆齡,在一個背靜的院子裏,讓他坐到一條板凳上。我對他說:“你是我的老師啊,我是你的學生。但是今天的情況是不同了。我是你的長官,你是我的部下。你要想幹這件事,你就得先把我殺掉。我現在身上什麼武器都沒帶,槍在你手裏頭。你要想叛變啊,那是不對的。你要想把軍隊帶走,那不成,我是你的長官,我不準。你要不服從命令,就把我打死。現在你下決心吧,到底是要服從我的命令呢,還是不服從我的命令?”他哭了,我說:“你哭什麼?”他說:“我心裏很難過,我錯了,我對不起你。”

矛盾雖然暫時得到解決,奉軍後來也打了勝仗,郭鬆齡還立了大功,但是,“洋派”與“土派”之間的裂痕卻更深了。據說,事後薑登選曾向張作霖告狀,說郭鬆齡違抗命令,應當受到懲處。盡管張作霖並未深究,但郭鬆齡知道此事後,卻對薑登選恨之入骨。郭鬆齡倒戈後,即借機殺了薑登選。

“洋派”與“土派”的矛盾尖銳化,不僅表現在薑、郭之間,也反映在楊宇霆與郭鬆齡的關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