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城頭變幻大王旗(24)(2 / 3)

11月8日,孫傳芳所部占領徐州。孫傳芳自知浙軍已成強弩之末,無力繼續北進,決定停止進攻,浙、奉之戰遂以浙勝奉敗而告一段落。

孫傳芳獲勝後,在徐州子房山大開慶功宴會,用10壇從紹興運來的醇酒和山珍海味,招待各方代表及浙軍少將以上人員,真可謂得意至極。11月23日,孫傳芳由徐州凱旋南京。25日,他在江蘇督辦公署召集文武官員大會,正式宣布成立浙、閩、蘇、皖、贛五省聯軍,自任聯軍總司令兼江蘇總司令,同時任命周蔭人為福建總司令、盧香亭為浙江總司令、陳調元為安徽總司令、鄧如琢為江西總司令。此後,孫傳芳即以五省聯軍總司令的頭銜,統治長江下遊五省及上海,成為直係軍閥中一支獨立的勢力。

由於在浙奉戰爭中大敗,奉係丟了蘇皖兩省和上海,損失慘重。張作霖意欲報複,可絕大部分奉軍又受到北方勁敵馮玉祥所部國民軍的牽製,動彈不得。與此同時,吳佩孚又在武漢宣布就任“十四省討賊聯軍總司令”,與孫傳芳遙相呼應。盡管吳佩孚手下兵力不多,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對奉係構成威脅。楊宇霆逃回奉天後,張作霖召開最高軍事會議,研究對策。鑒於當時形勢,會議決定:由張宗昌、薑登選率部在徐州以北地區布防,抵禦孫傳芳和國民軍第二軍嶽維峻部的進犯,由駐守京、津的李景林、張學良、郭鬆齡部,和駐守熱河的闞朝璽部,對付馮玉祥的國民軍。會議還決定:為了穩住國民軍,暫對馮玉祥取妥協態度。據此,11月15日,奉張與馮玉祥簽訂了一個“和平條約”,規定:在北京成立兩軍辦事處,協商處理涉及奉軍和國民軍的有關事宜;國民軍從北京撤退,奉軍則從三河撤退;奉係將以前從國民軍手中奪取的河北保定、大名還給國民軍;天津港向國民軍開放。

孫傳芳在徐州停止進攻和北方“和平條約”的簽訂,使一度十分緊張的反奉形勢暫時得以緩和。張作霖剛鬆一口氣,但他做夢也沒有想到,奉係所受到的外部威脅剛剛解除,內部卻突然發生了肘腋之變――郭鬆齡倒戈事件。正是郭鬆齡的倒戈,差一點導致張作霖和整個奉係軍閥統治的覆滅。

“郭鬼子”的崛起

遍及全國的民眾反奉運動,如同“催化劑”一般,不僅促成了直係軍閥孫傳芳的反奉戰爭,也對奉係內部的矛盾發展產生了影響,促使郭鬆齡等人奮起倒戈。

郭鬆齡,字茂宸,1883年生於奉天城郊漁樵寨。少年時代,因為家境貧困,他隻讀了幾年書,全靠刻苦自學,才在文化方麵打下了比較紮實的基礎。辛亥革命前,他棄文學武,考入奉天陸軍速成學堂,畢業後即在盛京總督衙門任衛隊排長。1909年,郭鬆齡隨當時擔任陸軍統製、即師長的朱慶瀾赴四川。兩年後,四川發生保路運動,郭鬆齡因同情革命加入了同盟會。武昌起義爆發後,他離職返回奉天家鄉,從事革命活動。回奉天不久,就被張作霖的部下湯玉麟以革命黨嫌疑逮捕入獄。張作霖原擬將其殺害,後因他在奉天陸軍速成學堂的同學高紀毅與燕京大學畢業生韓淑秀的拚死營救,才免一死。韓淑秀為了救郭鬆齡曾冒死攔截刑車,並說郭鬆齡是自己的未婚夫,回奉是為了同自己完婚,並非革命黨。張作霖等人信以為真,遂釋放了他。而韓淑秀也真的與郭鬆齡結了婚。1912年張錫鑾當東三省總督時,任命郭鬆齡為總督府少校參謀。次年,郭又考入了北京陸軍大學,畢業後曾擔任北京陸軍講武堂教官。不久,因袁世凱政府調朱慶瀾為廣東省長,郭鬆齡也隨之到廣東,在韶關講武堂任教。正是在廣東任職期間,郭鬆齡得以同孫中山相識,並受到孫中山的民主主義思想的影響,產生了“改造東三省”的念頭。也正是這一念頭,促使他離開廣東,再次返回奉天。他在廣東時曾對人說過:“欲謀三省之根本改造,非先倒惡軍閥不可,欲倒惡軍閥,非準備絕大犧牲不可。餘擬回奉,投身奉天軍閥巢窟,謀取兵權,潛蓄勢力,以圖根本改造。”從1918年郭鬆齡回到奉天後的所作所為來看,他確實與一般隻知升官發財的軍人有所不同。

郭鬆齡剛回到奉天的時候,張作霖雖然接納了他,卻沒有重用他,一開始隻讓他當個沒有實權的中校參謀。第二年雖然聘他為重建的東三省陸軍講武堂戰術教官,但對他似乎仍不十分信任。有一次張作霖見到郭鬆齡時,曾以譏諷的口氣問他:“郭教官,你不是到南方去革命了嗎?為什麼回來了呢?”郭鬆齡聽了自然不快,但沒有吭聲。張作霖大概也感到自己的話有點過分,便趕緊補充說:“你還是回來的好,在外麵沒有什麼混頭。”

真正給郭鬆齡帶來好運的不是張作霖,而是張學良。當郭鬆齡應聘到東三省陸軍講武堂任教時,張學良作為第一批學員,恰好也在該講武堂學習。一則因為年輕,二則因他較多地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張學良的思想比較開明,對郭鬆齡的看法同他父親的看法有很大的不同。在張學良看來,郭鬆齡不但學識豐富,才能非凡,且工作態度十分認真,治軍也非常嚴格,對部下賞罰分明。據說,每逢假期期滿,他都親自站在校門口監督檢查,如果學生回校過了規定時間,哪怕是隻超過一分鍾,郭鬆齡也要關這個學生的禁閉,決不徇私情。此外,郭鬆齡在生活上對自己的要求也十分嚴格,無論春夏秋冬,總是整整齊齊地穿著軍裝。在舊軍隊裏,一般的軍人都以狂嫖濫賭為常事,甚至毫無顧忌地尋歡作樂,但郭鬆齡卻不吸煙,不喝酒,不沉溺於聲色。對郭鬆齡這種特立獨行的性格,不少奉軍軍官非但不以為然,反而認為他是故意標新立異。加之他又長得身高挺直,滿臉絡腮胡須,頗似西洋人,一些人便給他起了個“郭鬼子”的綽號。但張學良對郭鬆齡卻十分賞識佩服,認為他確實與眾不同,是個不可多得的將才,不斷地向父親推薦,希望張作霖委郭鬆齡以重任。因此,人稱“郭鬼子”的郭鬆齡,後來能在奉軍中崛起,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張學良的力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