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城頭變幻大王旗(10)(2 / 3)

10月,曹錕賄選總統成功後粉墨登場。黎元洪感到大勢已去,毫無回天之力,悻悻東渡日本歇息倦體。半年之後,又悄無聲息地返回天津,隱居張園,靜度晚年。

第五節 曹錕:一場遊戲一場夢

曹錕當時被稱為直皖兩係的“雙棲者”。

徐樹錚的誘惑,打動了曹錕的心。

曹錕又忽然稱病,並向段祺瑞提出辭去兩湖宣撫使。

曹錕看到當副總統的美夢真的要實現了,喜出望外,派他弟弟曹銳到京進行競選活動。

曹錕非但既花了錢,又沒當上副總統,而且還鬧了個雞飛蛋打,一場空歡喜。

然而,曹錕這次沒有再上當。

曹錕一聲令下,甘石橋議員俱樂部仰其鼻息。

曹錕通過賄選當上總統之後,把他的政治資本輸得精光了。

“雙棲”於直皖之間,難圓副總統之夢

曹錕,天津人,字仲珊。幼失學,以販布為生。1881年投淮軍為兵,旋入天津武備學堂。袁世凱在小站練兵時,被任為右翼步兵管帶,累升至北洋陸軍第一鎮統領。1903年改任第三鎮統領,隨東三省總督徐世昌出關駐紮。1905年日俄戰爭後,曾殘酷鎮壓東北人民反對日本侵略者的鬥爭。武昌起義,奉袁世凱之命南下鎮壓。袁稱帝,稱他為一等伯,被派至四川對抗護國軍。

袁世凱死後,段祺瑞以國務總理控製了北洋政府。段祺瑞為了使四川成為北洋軍閥集團的地盤,任命曹錕為四川軍務會辦。後來,段祺瑞為了保全北洋軍閥集團的實力,使曹錕也成為自己身邊的“趙子龍”,又把他及所部第三師調回京畿。1916年9月,他任直隸督軍,駐守保定,從此,他又成了段祺瑞所依靠的軍事力量之一。1917年5月,“府院之爭”激化,黎元洪下令免去了段祺瑞國務總理之職,依附於段祺瑞的各省軍閥紛紛宣布獨立,給黎元洪施加壓力。曹錕迫於形勢,也於6月1日宣布獨立,盡管如此,他仍與黎元洪保持一定關係,並未結下深怨。對伴隨著“府院之爭”同步進行的張勳複辟活動,他也有所默契,多次派代表參加在徐州召開的督軍團會議。7月1日,張勳宣布複辟。翌日,他發電表示讚成,其用心是想撈到一個直隸總督的職務。可是,張勳的偽命一下,他看到自己隻撈到一個直隸巡撫,並沒有高升一步,就大失所望了。由於他的軍隊駐守京畿要地,是段祺瑞進行反對張勳複辟必須依靠的軍事力量,所以,當段祺瑞派人遊說他時,他就又立即表示反對複辟。他之所以見風轉舵這樣的快,據說還有一個秘密,就是段祺瑞許給他一個副總統的位子,以此作為換取他的支持的一個條件。因此,段祺瑞馬廠誓師時,他擔任了兩路討逆軍總司令,向北京發動了進攻。張勳複辟失敗後,他的政治投機獲得了成功,撈到了直隸督軍兼省長的要職。

不久,在北洋軍閥集團中,馮國璋和段祺瑞之間又勾心鬥角,爭權奪勢,矛盾日益加深,裂痕不斷擴大,明顯地分成了直、皖兩大派係,在北京政府內也形成了新的“府院之爭”,在馮國璋、段祺瑞的角逐中,曹錕的態度開始是騎牆的,像一棵牆頭草,隨風倒,兩麵討好。因此,他當時被稱為直皖兩係的“雙棲者”。

1917年11月18日,馮國璋為了抵製段祺瑞的武力統一政策和對南用兵,指使長江三督李純、陳光遠、王占元征得曹錕的同意,並以他領銜發出了促進南北和平,表示願意充當“調人”的通電。當時,他對發出這樣一個通電做了無可無不可的答複。可是,通電發出後,他看到對段祺瑞是一個很大的打擊,為了不使段祺瑞怨恨自己,又於20日給段祺瑞打一個長途電話,說這個通電未經他本人同意,不負責任。他本是北洋軍閥集團中的頭號大將,又身為直隸督軍,駐守京畿要地,因此,他的向背對北京政局關係甚大,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段祺瑞從他出爾反爾的表白中發現,可以利用他來壓製馮國璋及其主和派,於是,便在他的身上大作起文章來了。

皖係為了把曹錕拉到主戰派一邊,派陰謀家徐樹錚到天津興風作浪,呼風喚雨,對曹錕采取了投其所好、大施誘惑的策略。徐樹錚對曹錕說:“主和派如果成功,將來副總統一席屬於長江三督之領袖李純。你如果主戰,我們一定推你作副總統。”這個副總統之約,完全是段祺瑞和徐樹錚的陰謀及其釣曹錕上鉤的誘餌。其實,段祺瑞、徐樹錚毫無讓曹錕當副總統之意。段祺瑞長的是舊腦瓜筋,在官場中看重出身和資格,對自己當統軍時身為協統的黎元洪十分看不起,對布販子出身的曹錕更不放在眼裏,哪裏會讓他當總統?更何況段祺瑞這時已嚐到了有軍權的馮國璋當總統給自己帶來的苦頭,絕不會再讓一個有軍權的人當副總統。

徐樹錚的誘惑,打動了曹錕的心。他舒舒服服喝下了段祺瑞、徐樹錚送來的“迷魂湯”後,立即接受了徐樹錚的指使,於21日又單獨發表了一通電,主張以南方軍隊退出長沙為南北議和的條件,以另一種論調支持了主戰派。12月2日,徐樹錚聯絡北洋派軍閥多人,召開了“天津會議”,曹錕在副總統預約券的吸引下,在這次會議上代替張勳做了主戰派“督軍團”盟主,並表示“我願意戰至最後之一人!”在“督軍團”的逼迫之下,馮國璋無路可走,12月15日,宣布曹錕兼任兩湖宣撫使和第一路南征總司令。1918年1月8日,以他為首的“督軍團”又在天津開會,決定由十六省區軍閥聯名催促馮國璋迅速頒發對南方的討伐令。2月6日,他讓其弟曹銳代理直隸督軍,自己動身南下,在漢口劉園成立了第一路軍總司令部,督師前進。他命令吳佩孚代第三師長兼前敵指揮,於3月18日占領了嶽州,然後又進長沙,取衡陽。在占領嶽州的第二天,他和長江三督及一些省區的軍閥聯名發出了請段祺瑞再起組閣的通電,說:“錕等互相約定,我公允任揆席,則同人誓當一致,共扶危局,否則亦惟從公高蹈,不問世事。全國安危,同人離合,均係我公一身!”這位直係大將為了實現自己當副總統的心願,不惜如此賣力地提高皖係頭子段祺瑞的“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