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城頭變幻大王旗(3)(2 / 3)

黎自上台之日起,急欲擺脫當初任人擺布的政治傀儡的處境,這又恰恰與心胸狹窄,剛愎自用的段祺瑞扶持黎登台的初衷相悖。段祺瑞不止一次地公開表露:“我是叫他(黎)來簽字蓋章的,不是叫他壓在我頭上的。”

一個要堂堂正正地當總統,另一個卻想惟我獨尊地掌實權,黎段合作的開始本身就已孕育了不可避免的衝突,一場府(總統府)院(國務院)大戰的帷幕徐徐拉開。

黎大總統上台後重提裁軍舊事,一則去除袁世凱時期由他首倡卻有令無效的“裁兵廢督”的虛名,二則通過裁兵,將全國軍隊集中於中央,避免重蹈傀儡覆轍。對此,段總理卻有另番盤算,雖然表麵上支持總統裁兵建議,實際上借此削弱南方軍隊,進一步增強北洋派勢力,由於段祺瑞身兼陸軍部長,總攬全國軍隊的指揮和任免權,竭力阻止黎元洪從中插手此事,致使裁兵終遭流產。

不甘示弱的黎大總統,為與段祺瑞爭奪軍權,越過陸軍部職權範圍,指使幕僚蔣作賓、金永炎致電四川都督陳宦,勸他盡早取消獨立並且解散軍隊。陳宦哪裏知道黎總統與段總理之間的不和,更沒想到服從總統就等於背叛總理。當段祺瑞聽說陳宦未經他的同意竟“私自”宣布取消獨立,解散軍隊的消息後,勃然大怒,立即下令在北京成立軍事法庭,準備借陳宦的頭顱樹立自己的威嚴。幸而陳宦早得消息,躲進了租界,才算保住一條性命。

1916年6月13日,段祺瑞任命其親信徐樹錚為國務院的秘書長。黎元洪素聞徐為段的靈魂,惟恐與己不利,堅決反對,拍案聲稱:“一萬件事我都依從他,隻有這一件辦不到!”在徐世昌的反複勸說下,黎隻得勉強讓步。

徐樹錚上任後處處秉承段的旨意,根本不把大總統放在眼中,平日裏進總統府呈遞公文總是滿臉陰沉,一副傲氣,稍遇不快,即發火頂撞,毫無顧忌。一次,因公布福建三個廳長的任命書,徐到總統府蓋印,當黎問及三人情況時,徐極不耐煩地瞪起眼睛答道:“總統不必多問,請快點蓋印,我的事情很忙。”一句話搞得黎元洪備感難堪,連連歎息道:“昔受項城屈辱,今又見侮於段。”

為回擊段祺瑞的囂張氣焰,黎元洪授意總統府秘書長丁士鐸製訂劃分府院權限的方案,主張大總統對國務院自由行使職權。一時間,社會上盛傳總統府要恢複總統製的消息。這使段對黎元洪稍作讓步,他一麵寫信勸徐樹錚要有所收斂,一麵著手確立府院之間的權限問題。最後,雙方訂立了五條協定,總統取得國務會議前後審閱議程和記錄、聽承議決事項等權利。在這一回合的爭鬥中,黎元洪始獲小勝。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徐樹錚因侵權越職行為受到內務部長孫洪伊的當麵指責後懷恨在心,借被孫裁減下來的內務部冗員的不滿情緒,挑唆上告孫洪伊。一連四次,徐樹錚手持“孫洪伊著即免職”的命令親赴總統府,請黎蓋印,均遭拒絕。最後,徐請段祺瑞親自出馬,結果同樣。段頓時惱羞成怒,當時威脅黎元洪說:“如總統不肯罷免孫的職務,就請免去我的吧!”

段祺瑞盛怒之下棄職離京。黎大總統原想另起爐灶,在幕僚建議下,他派“北洋一條龍”王士珍赴河南請徐世昌出山組閣。久諳官場內幕的徐世昌懾於段的勢力,不肯就任,油滑地提出一個“擁護元首,維持合肥,不入政界”的兩不得罪方案。待後來黎元洪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才隻好向段屈服。這樣,在徐世昌的調停下,徐樹錚、孫洪伊以及黎元洪的秘書長丁士鐸同時被免職,事態得以平息。段祺瑞得意洋洋地官複總理原職。黎大總統可謂貼了親信又損兵。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臨近尾聲。日本和美國出於各自的利益考慮,在中國對德的關係問題上,分別支持主戰的段祺瑞和主和的黎元洪,府院之爭再度激化。主戰派之所以熱衷於與德宣戰,在於借助日本的扶持編練“參戰軍”,名正言順地擴充北洋勢力;主和派反對參戰則企圖利用全國反戰輿論打擊主戰派。兩派你爭我奪各不相讓。

3月4日,圍繞對德絕交的問題,段祺瑞率閣員來到總統府與黎元洪展開了一場舌戰。段祺瑞拿出早已擬好的斷交書催促黎元洪盡快簽字:“協約國方麵已不止一次要求我們對德絕交。”

“這是有關國家關係的重大問題,不可草率從事,弄不好對德絕交就是對德宣戰的前聲。”黎元洪也毫不客氣地予以反駁。

段以不耐煩的口氣告訴總統:“內閣已通過對德斷交一案。”

黎聲色俱厲地說道:“這樣我們就不稱其為主權國家了……根據約法,大總統有宣戰媾和的特權!”

段冷笑一聲:“總統既不要我負責,國會又要問我的責任,這樣的總理我沒法幹下去了!”說罷揚長而去,重演以辭職相要挾的故伎,當晚甩手離京。

黎元洪速邀徐世昌、馮國璋、王士珍入府討論時局,意在請徐世昌出任國務總理,王士珍為陸軍總長,徐、王二人堅辭不受。這時,各部閣員又紛紛來電主張挽留總理,無權又無兵的黎元洪隻好忍氣吞聲,請馮國璋從中調停,表示:“外交問題就聽段芝泉的,我完全沒有意見,但要以多數意見為準。”

3月14日,北京政府正式照會德國駐華公使,宣布兩國絕交。

為最終達到參戰目的,段祺瑞變本加厲的向黎施加高壓。在他的唆使下,以安徽督軍倪嗣衝為首的皖、晉、豫、魯、贛等省督軍團進京麵見大總統,向黎麵陳參戰理由。黎元洪一見到這些蠻橫魯莽,出口不遜的武夫們,不由怒火中燒,當即迎頭痛斥倪嗣衝等擅離職守,幹涉外交的無禮行為,段之計謀未能得逞。

段祺瑞對此豈肯善罷甘休,十天之後,他又搜羅了一大批流氓、乞丐、打手數千餘人,號稱“公民請願團”,在國會門前舉行示威活動,對議員們大打出手,強行要求通過參戰案,致使國會被迫休會,議員多人受傷,引起內閣成員的恐懼和不滿。到5月19日,除總理段祺瑞以外的其他內閣成員紛紛辭職,眾議院也以內閣僅剩總理一人為由拒絕討論宣戰案。段祺瑞見其行無效,進而慫恿督軍團武夫脅迫總統解散國會。